十万大军两天败个干净,才悟出校长的真实意图

徐渡泸说正史 2024-03-24 13:48:43

国民党军有个抗日名将,要说是嫡系,没上过黄埔,要说不是嫡系,人家很早就是孙中山的卫队军官。抗战中,北战场的忻口会战总指挥,各战区中辖区最大的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反攻滇西缅北的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都是他。

国民党在大陆时,只有两个县用高级将领的名字命名,其中一个就是他,奖掖他在鄂豫皖围剿红四方面军的战功。

在和红军作战和抗战期间,这位国民党高级将领从无大败,素称善战,且在抗战中期即执掌国民党中央军兵符,是权重一方的统兵大员。唯一和败绩沾边的是中条山战役,战前他去重庆治病,不在前方,没有参与指挥,当然锅还是要背的,谁叫他是战区司令,尽管在此之前,他守中条山四年,多次击退日军的进犯。

1947年年底,蒋介石又让他出山,去东北替换被打的焦头烂额的陈诚,就任东北“剿总”司令,全面负责东北军政大局。但他死活不去。

他的夫人韩权华是个心直口快的人:“一到有权有利的时候没我们家老卫,一到收拾烂摊子,就想起来了。”

1955年归来的卫立煌夫妇

这个人正是卫立煌,要说抗日名将,如果卫立煌名不副实,那其他的各种“黄埔名将”就别往前边排了,一是级别不够,二是作战经历差的远,所以都得往后站站,很多黄埔生都是他的手下。卫立煌和陈诚,顾祝同,蒋鼎文,刘峙,并称蒋介石的五虎将,抗战中黄埔生升得快的也只是指挥军师一级战术兵团,卫立煌指挥的则是国民党的战役军团,不在一个级别。

当然黄埔生也有例外,比如胡宗南,但胡宗南抗战没怎么露脸。

卫立煌为什么不愿意来东北?因为1947年冬的东北,是块烫手的山芋。

东北民主联军经过冬季攻势,已经把东北蒋军压缩在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城市里,东北96%的地区在解放军手里。蒋军即扩不了军,也难佂到粮,沈阳、锦州还好,长春全靠空投渡日。

蒋军50多万的兵力,北宁和中长铁路线打不通,更无力出城和解放军打野战。这种只能据城自保,不动还好,一动就败的颓相,不只是指挥问题,更深层的原因是战斗意志上的先天不足,是蒋军普遍患上的痼疾,无药可治。新五军出击了一下,一个照面就被吃的干干净净,军长师长全部被俘。

东北不是有新一军新六军吗?是啊,驻印军主力都来了,但是美军那样水平的空中支援和后勤保障没来,所以也一样缩在城里不敢出来。当时蒋军中流传着一句话,叫“别触霉头,不然要去哈尔滨刷厕所”。

哈尔滨解放的早,东野俘虏的中央军军官,都被送到哈尔滨的解放军官教导团学习改造,东北国民党军的特点,一是嫡系多,杂牌少。二是美械部队比例高,所以里边收容的黄埔生大把大把。

行伍出身的卫立煌,从上任开始,就和蒋介石拧巴上了。

蒋介石只要开会,不管在南京,在北平,还是飞到沈阳,都在催促一个事,就是让沈阳的主力,撤到锦州去。沈阳的国民党军可都是精锐,除了新一军新六军,还有新三军、七十一军等嫡系主力,以及被蒋氏父子给予厚望的、军级规模的青年军207师,这个师,是没向日军开过一枪,一直独享“十万青年十万军”盛誉的青年军九个师里,唯一在抗战胜利后没有复员的部队,早早就来白山黑水打内战了。

其他还有重炮、战车部队,国内仅有的美援155毫米榴弹炮36门,全在其中。

卫立煌

蒋介石每次说到国共实力对比,必提“空军优势,炮兵优势”,至于当时的地面战场,国民党空军实际有多大作用,东北解放军的炮兵规模和运用水平如何,蒋是不完全清楚的。

卫立煌清楚,这些优势是纸面上的,或者名不副实,或者根本就起不到关键作用。他就死认一点,沈阳国军如果出城西进,只有死路一条,会死的非常快,而且死的很难看。

这可不是卫长官的个人论断,黄埔的杜聿明廖耀湘,东北军出身的“剿总”参谋长赵家骧等带兵官和幕僚长,全明白这是事实,所以一致反对去锦州。

于是,众人不断规劝蒋介石收回成命,蒋介石不断发脾气,大骂黄埔生丧失斗志,临阵惧战。

有人说蒋介石喜欢什么微操,实际上蒋介石没有那么细致,但是他好弄权术,玩儿人上有一套,他喜欢军政机关令出多门,让部下互相牵制,除了他,谁也没有指挥权威,谁说了也不算。

东北名义上的最高指挥官是卫立煌,廖耀湘是下属的九兵团司令,廖耀湘虽然不同意去锦州,但和卫立煌守沈阳的意见相左,而且可以单独给蒋汇报,他要去营口,想占住港口再看,不行了好从海上逃跑。

杜聿明已经在东北干了一任,又跑来干什么?蒋介石是让他发令来的,他可以绕过卫立煌,直接给沈阳各军下命令。

这就是卫立煌所说的,这里人人通天。

最讨厌的是,蒋介石每次指挥东北战事,随身都带着一个爱发言的随从,叫罗泽闿。此人黄埔六期毕业,没有带兵作过战,经胡宗南推荐,到国防部三厅做了个参军,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在座的都是卫立煌、杜聿明、傅作义、范汉杰这样的高级将领,每到众人听不进他的话,蒋介石就来一句:罗参军意见如何?然后这个能力很水的幕僚就开始得比得,重复“国军空中优势,炮兵优势。”蒋则频频点头赞许。

老卫招惹不起黄埔生,顶多不说话,挨这个不知哪窜出来的小字辈随意训斥,也只能忍了。

东北华北同命相连,蒋问傅作义对撤保锦州怎么看,傅长官看着黄埔系的这副模样好笑,只应酬一句“是要好好考虑”,不表态,不掺和。

杜聿明本不想得罪跟在校长身边的红人,可是在蒋介石的纵容下,罗泽闿越来越过分,竟以资深上级的口吻教育学长:“敌人强大和地形复杂不是军事将领避战的理由。”

杜长官一下就怒了,一个坐办公室的六期后辈,拿出来的方案全是“纸上作业、空想计划”,跟班摇扇子还成了精了,于是对蒋介石说:“罗参军确实高明,我看干脆让罗参军接任剿总参谋长吧,既不改变指挥机构,还能人尽其才。”

东北战事是口锅,谁背谁倒霉,罗泽闿这才被吓的闭了嘴。后来在上海,青年军各师残部编成一个军,罗终于当上了军长,结果汤恩伯骗他顶一会儿,先跑了,罗军长跟着就扔下部队挤上了船,到台湾和汤司令打嘴皮官司去了。

西撤锦州的部署,就这样商量来商量去,大半年过去了,直到东野围了锦州,蒋介石急令以主力组成辽西兵团,让杜聿明给廖耀湘传达命令,向辽西增援。廖兵团顶着背水侧敌的兵家大忌一路冒进,结果在黑山大虎山一线被东野死死堵住,尽管重炮开路,精锐齐出,青年军207师仍然被打残,新六军换上去还是半分前进不得。锦州一失,解放军主力回过头就来了。东北国民党高级将领都知道一个数,解放军每天行军一百二三十里,自己的部队也就八九十里。

闹着要去营口的廖耀湘这才发现,首先被切断的就是去营口的道路。这时不听卫立煌的都不行了,只能回沈阳。空军侦察,前方回沈阳的路上有一万多人在行军,沿途很安全。

已经晚了,东野各纵一拥而上,分割包围,凌厉穿插,最先被打掉的就是西进兵团的指挥所,接着是新一军新六军的司令部,廖长官被俘,西进兵团全军覆没。那一万多人根本不是蒋军正规军,是出来抢粮的保安部队和地主恶霸,民兵就能收拾。

解放军这边,统帅为什么一再要林彪必须打锦州?看看锦州牵一发而动全局的作用就知道了:15日锦州解放,17日,长春守军放下武器,26日,廖耀湘被围,十万多人两天即全军覆没。11月2日沈阳解放,辽沈战役结束了。

卫立煌被接到了葫芦岛,面对败局,愤愤地撂了一句话:辽西会战我没发过一道命令,看谁负这个责。

杜聿明只好说句公道话,命令是我给廖耀湘传达的,跟总座无关。

这才是蒋的指挥特色,能人挂虚职,既要使用有威望的将领压场面,又让其无指挥权。作战中,可以随意绕过军事主官调动部队,任意干涉其指挥。还用机关的书呆子肆意耍弄带兵将领。

没比较就没感觉,解放军这边,只要林彪下决心打锦州,怎么打,西柏坡从不多发一电。

不动不死,一动就死,卫立煌没说错半点,这下彻底送干净了。

至于蒋校长为什么逆常理,死也要坚持把沈阳重兵撤到锦州,只有受他耳提面命最多的黄埔生才能悟出来,校长的城府,那叫个深。

杜聿明回忆,从蒋的多次训话中,他才回过点味来:第一,撤退沈阳守军是必做的准备工作,原来蒋早就准备放弃东北。蒋曾当着杜聿明的面大骂马歇尔,1945年他决定中央军就进到锦州为止,是马歇尔以美援为要挟让他沿中长路一直往北突进,才导致如今不可收拾的局面,守住锦州是他最初的战略部署,他要以守住锦州来证明自己的正确。第二,守住锦州这个点,就可以隔绝东北和华北解放区的联系,毕竟东北还占着一个点,有了这个点,才能向美国争取援助。

杜聿明猜的如此费劲,就是因为蒋介石有话不明说,放弃东北事关民心士气,说了就要担责任,所以,到最后蒋也没说过要放弃东北,一旦守不住,才好找替罪羊。这个真实想法难以启齿,靠黄埔弟子们去悟。

替罪羊就是卫立煌,卫立煌到最后都在想办法,要把长春守军接出来,让同僚们很感动,都说还是卫长官厚道。

卫立煌在北平等待处置,后来准备去香港,结果被保密局在广州“请”了回来,一直到李宗仁上台才获释,1955年从香港回到大陆,受到热烈欢迎。

有人臆测卫立煌当时就是共谍,纯粹瞎扯。东野当时最大的优势还是运动战,而不是攻坚战,所以林彪在打锦州还是打长春问题上反复举棋不定,也是长春采取围而不打的主要原因。如果国民党军听卫立煌的,保存力量守住沈阳、锦州,即使最终守不住,也不会半个月就垮的干干净净。只要蒋军精锐还在,东野进关时间必被拖延,付出牺牲必多,因为攻坚战伤亡要大得多。

卫立煌用兵老辣,之所以采取据城坚守的策略,就是特别清楚蒋军的软肋,出去野战必死。还有一个指望是,蒋介石答应过从关内调兵,并运十几个师的美械到沈阳,他哪知道这都是空头支票。

现在说起抗日名将,很少提卫立煌。就因为卫立煌是第一个回大陆的国民党高级将领?颂扬抗日将领原来还预设条件,这是有人藏私货,不是嘴上唱的那一套。

一支军队从根子上是怎么样的,有自身传统延续,根本不可能一下子脱胎换骨,若有也只能是个例。就像郑庭笈对着塔山阵地说过,什么装备优势没有发挥,什么对方工事坚固,说到底是我们战斗意志太差。这话是绝大部分蒋军嫡系将领不敢说的,黄埔生带领下的中央军战斗力怎么样,从内战就能看明白抗战。

目睹蒋军高层的折腾和老卫的无奈,卫夫人又说了一句话,足以让蒋府的黄埔骄子们汗颜:装备这么好,这么多的部队,就这么送完了?

0 阅读:2

徐渡泸说正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