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福鼎
福鼎风光韵万千,悠悠史脉溯流年。
翠郊古厝人文厚,畲寨风情习俗传。
太姥奇峰迎远客,海鲜美馔醉心田。
此般胜境常牵梦,眷恋由衷意自绵。
福鼎初印象:山海之间的独特魅力
在福建的东北部,有一座被山海宠爱的小城 —— 福鼎。它或许没有厦门的声名远扬,也没有福州的繁华热闹,但却藏着令人难以抗拒的魅力,等待着人们去探索、去发现。当你踏上这片土地,便能感受到山海交融的独特韵味,历史与现代在这里交织,人文与自然在这里共舞,每一处角落都散发着别样的风情。
悠悠岁月,福鼎历史的沉淀
福鼎的历史,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早在新石器时代,这片土地就有人类繁衍生息 ,前岐棋盘山遗址便是最好的证明,它就像一位沉默的老者,静静诉说着五千多年前的文明曙光。后来,福鼎历经多个朝代的变迁,归属不断变化,从闽中郡到闽越国,再到汉冶县、侯官、建安郡、温麻县、长溪县、福宁州、福宁县,最终在清乾隆四年(1739 年),福鼎正式置县,从此开启了新的篇章。1995 年,福鼎撤县改市,城市发展踏上了新的征程。
人文之美,多彩的福鼎风情
福鼎,这座被誉为 “边界明珠,海滨邹鲁” 的城市,是闽越和瓯越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文化底蕴深厚。走在福鼎的大街小巷,你能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脉搏。
踏入翠郊古民居,就像走进了一座古老的艺术殿堂。这座建于清乾隆十年的民居,距今已有约 250 年历史,是吴氏家族的私家宅院。它的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 1.4 万平方米,由 360 根木柱支撑而起,共围出 24 个天井、6 个大厅、12 个小厅,共有房 192 间 ,堪称江南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古民居。其建筑结构和风格,巧妙地融合了皇家宫殿的恢宏气势与江南民宅的精雕细琢,每一处木雕、每一扇花窗,都诉说着往昔的故事。古厝内的木雕饰品精美绝伦,梁、柱、窗、门皆饰以木雕图案,人物、祥禽、瑞兽、花卉等栩栩如生,让人不禁为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所折服。清乾隆朝大学士刘墉与吴家关系密切,曾赠与 “学到会时忘粲可,诗留别后见羊何” 的楹联,更为这座古民居增添了一抹文化的韵味。这里还保留着宋代大诗人苏轼亲笔题字的笔简、清代宫灯等珍贵文物,以及斗鸡、布袋戏表演等传统活动项目,让人们能够近距离感受古老家族的文化传承。
除了翠郊古民居,福鼎还有许多历史建筑和文化遗迹。玉塘城堡,旧名塘底堡,建于明嘉靖三十九年,是为抗倭御寇而筑。它的平面呈方形,北侧顺山势突出,南沿海边环绕,花岗岩石城墙周长 874 米,高 3.6 米,厚 3 米,开东、南、西 3 门,虽历经岁月沧桑,但依然能让人感受到当年的雄伟与坚固。潋城城堡同样建于明代,是为抵御倭寇而建,城墙周长 1127 米,高 5.67 米,厚 4.67 米,设有东、西、南三座城门,城内古街、民居、小巷、山墙古香古色,还保存着三官堂、猴仙宫和杨楫家庙、宋代泗洲文佛、石宝等名胜 ,南宋文人杨辑出生于此,宋状元王十朋、著名史学家和哲学家郑樵、理学家朱熹也先后在此讲学,留下了 “石湖书院” 遗址,浓厚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民俗画卷,福鼎的传统记忆
福鼎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就像一幅绚丽的画卷,展现着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沙埕铁枝是福鼎极具特色的民俗活动,起源于明末清初,从福建泉州一带传入闽东沿海地区 ,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表演形式独特,早期是竹、木质结构,用人抬扛,高度在 2 至 3 米,叫平阁。后来发展成用钢管或铁条焊接成枝状并固定于车辕上搬行,枝架越来越高,如今已接近三层楼。表演时,演员都是少年儿童,他们被固定在铁枝上,随着铁枝车的行进,展示出各种精彩的造型。铁枝的设计十分巧妙,层与层之间的 “过枝” 更是其艺术精髓所在,过枝越隐秘、设计越巧妙,艺术性就越高。比如在表演《哪吒闹海》时,用龙筋过枝;表演《牛郎织女》时,用算盘过枝,令人称奇。夜幕降临,铁枝在观众的簇拥中时而直线行进,时而交叉回旋,就像是在夜空中飘动的景色,连续三个晚上表演的 “景色” 不一、变化多端,让观众大饱眼福 。
前岐马灯也是福鼎的一项独特民俗,相传始于明朝正德年间,至今已有 400 多年历史。每年从正月初三晚上开始表演到元宵,除夕夜、中秋节等节日也会举办马灯游艺活动,表达着风调雨顺、平安吉祥的美好愿望。“马” 其实是竹马,由竹篾编制而成,马头和马身分别绑在演员的前腹和后腰,里面曾点蜡烛,现在多改用电灯,演出时电灯忽明忽暗,宛如马儿眨眼。表演时,通常由 32 名少年同场进行,以锣鼓声为指挥信号,他们模拟古战场,挥舞着刀枪,列成各种阵式,还会结合管弦乐器吹打、民歌传唱以及曲艺表演,场面十分壮观。
除了沙埕铁枝和前岐马灯,福鼎还有布袋戏、提线木偶等传统艺术。布袋戏起源于福建泉州,明末清初随移民传入闽东,与闽南、台湾布袋戏一脉相承 。它的戏偶除头、手、足以外,躯体部分均用布缝制而成,形状酷似布袋,因此得名,又被称为手指戏、掌中戏。演出时,艺人在幕后一边用手熟练地操纵戏偶,表演各种动作,一边模仿各种人物声调,绘声绘色地叙述剧情,既有引人入胜的道白,也有典雅婉转的清唱,还会插入一些幽默有趣的语言,配合后台双脚踩踏各种乐器,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呈现在观众眼前。提线木偶戏则是用木偶来表演历史故事和传统演义,相传于清末年间从福建漳州传入福鼎,民间称为 “七条线”。艺人操纵线长 1.6 米至 3 米长的木偶,在戏台上进行表演,木偶道具制作精美、表演技法娴熟、艺术风格独特,在闽浙边界一带乃至国内外都有较高声誉。
在福鼎,还有许多传统习俗流传至今。古有 “做福” 的习俗,沿袭至今仍很盛行,在城乡,老百姓会集资宰杀猪羊牛祭祀神祇,祭祀完毕后,大家一起在庙里会餐,这就是 “吃福”,也有将祭神的肉分给大家带回,民间认为,神灵享用后的贡品最为吉祥,谁吃了谁就有福。福鼎还有由 “做福”“吃福” 而拓展成固定的 “祈福” 节会活动,如店下镇溪美村的 “六月六” 祈福会习俗,在这一天,家家户户打扫卫生,杀猪宰羊,招待亲朋邻里,还要进行祭拜神明的活动,并请戏曲班子前来演出,周边各地的商贩也纷至沓来,集市热闹非凡。端午赛龙舟、中秋曳石等活动也充满了节日的氛围,展现着福鼎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文化盛宴,福鼎的精神食粮
福鼎,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就像一座丰富多彩的文化宝库,拥有着独特而多元的文化形态。太姥文化、畲族文化、白茶文化、美食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相互交融,共同绘就了福鼎绚烂的文化画卷 。
太姥文化源远流长,太姥山作为福鼎的标志性山脉,承载着无数的传说和故事。相传,太姥娘娘曾在此修炼,并用白茶治病救人,她的慈爱和善良深深影响着福鼎人民,太姥山也因此成为了人们心中的圣地。山上的摩崖石刻、古寺道观,无一不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与厚重。
畲族文化同样独具魅力,福鼎是全省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现有畲族人口 3.2 万,设有硖门、佳阳两个畲族乡以及畲族村 27 个 。畲族人民在这里保留着独特的语言、歌言、传说、民俗、服饰、刺绣、畲药、饮食、体育等民间传统特色文化。每年 “二月二” 会亲节,佳阳畲族乡双华村里,人如潮,歌如海,畲族民俗文化展览、民俗风情研讨、歌舞表演等活动轮番上演,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该节日始于 1649 年,至今已有 370 年历史,是一次民族的大交流大聚合,又被称为 “会歌节”“盘歌节”,流传其中的歌谣、谚语、民间故事十分丰富,经过专家学者收集整理,光彩夺目,部分被收入省、地、县(市)三级民间文学的集成卷本 。畲族服饰也别具一格,珠翠生辉的凤冠,华贵精致的凤凰装,形如凤尾的飘逸彩带,把对凤凰的图腾崇拜彻底 “搬” 到了日常生活中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畲族服饰福鼎凤凰装制作技艺列入第三批福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闽东畲族传统服饰制作技艺(福鼎)列入宁德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更是闻名遐迩,2022 年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福鼎白茶历史悠久,早在唐?陆羽《茶经》中就有记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 专家认为白茶山是福鼎的太姥山,是白茶的发源地。在福鼎太姥山鸿雪洞口,就生长着一棵 “绿雪芽” 古茶树,是福鼎白茶的原始 “母株” 。福鼎白茶的制作工艺独特,以萎凋和烘干两道工序为主,工序流程呈水线形式进行,经自然萎凋,不炒不揉,文火足干,充分利用温度和阳光,最大化地保留了茶叶本身的天然营养价值 。如今,福鼎人在传承古法的同时,还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研发了 LED 光源萎凋复合式自动化生产线,设计了福鼎白茶智慧工厂,建立大数据溯源平台,让福鼎白茶的品质更有保障。
为了让市民更好地享受文化带来的精神滋养,福鼎不断加大文化设施建设力度。福鼎市文化艺术中心便是其中的代表,它位于福鼎市桐城街道铁锵新区,用地面积约 12.76 万平方米,由规划馆、科技馆、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大剧院等 “五馆一院” 六个单体组成,是福鼎市目前最大的文化设施项目 。其中,文化馆立面设计灵感来源自沙埕铁枝和畲族彩带的符号结合,室内空间设计也从其中汲取灵感,通过线条的重复、变化打造室内空间的韵律感,采用素色调,展现对福鼎当地传统民俗艺术的质朴空间美学实践,常设服务项目包括但不限于展览、讲座、影视阅览、培训、游艺、体验等;博物馆立面元素由福鼎龙头凤的形态、太姥山石肌理和翠郊古民居的窗花形式演变而来,室内空间融入由福鼎当地文化演化而来的纹理与符号,展现时代精神与城市文脉烙印 。2024 年 6 月 18 日,福鼎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举行开业仪式并进行首场音乐剧《茶道》演出,该剧由福建省歌舞剧院和闽都文化艺术中心联合创排,透过一部家族茶文化史,将福鼎的茶文化及蕴含在茶文化中的高妙境界作了艺术化的展现 。未来,福鼎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院将广泛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让福鼎市民拥有属于自己的艺术殿堂,真正实现文化为民、文化惠民,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山海奇观,福鼎的自然馈赠
福鼎的自然风光,是大自然最慷慨的馈赠,“山海川岛” 各具魅力,令人陶醉。
太姥山,这座被誉为 “海上仙都” 的名山,是福鼎的标志性景点 。它三面临海,峰险、石奇、洞幽、雾幻,拥有 54 峰、24 洞、10 岩、9 泉、3 溪、1 谷,还有众多古刹、碑刻 。这里的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像利剑直插云霄,有的像仙女亭亭玉立,其中覆鼎峰海拔 917.3 米,是太姥山的最高峰,站在峰顶,极目远眺,山海风光尽收眼底,让人心旷神怡。山上的怪石更是一绝,夫妻峰宛如一对恋人深情相拥,情意绵绵;十八罗汉岩仿佛十八位罗汉神态各异,栩栩如生;还有那金猫扑鼠、玉猴照镜等怪石,无不惟妙惟肖,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太姥山的岩洞也十分奇特,有通天洞、南天门洞、一线天等,这些洞洞相连,曲折幽深,犹如迷宫一般,穿梭其中,充满了探险的乐趣。其中,一线天最为狭窄,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抬头仰望,只能看到一线天空,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威严。当云雾缭绕时,太姥山更是宛如仙境,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如梦如幻,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飘飘欲仙。
嵛山岛,这座被《中国国家地理》评为 “中国最美十大海岛” 之一的岛屿,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东海之上 。它由大嵛山、小嵛山、鸳鸯岛、银屿等十一个大小岛屿组成,陆地面积 28.3 平方千米,海岸线长 30.12 千米 。岛上风光旖旎,有天湖泛彩、蚁舟夕照、少滩奇纹、南国天山、海角晴空等胜景 。在海拔 200 米处,有大小两个湖泊,大天湖面积 1000 多亩,小天湖 200 多亩,两湖相隔 1000 多米,各有泉眼,清澈见底 。湖四周山坡平缓,是有 “南国天山” 之誉的万亩草场,在这里,你可以看到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的草原风光,很难想象在碧波万顷的东海之上竟有如此神奇的意境。小嵛山岛是一个无人岛,面积 3.28 平方千米,沿岸礁石林立,海蚀地貌十分突出,构成了奇特的景观,岛上植被茂密,栖息着成千上万只海鸥和其他候鸟,每当它们乍然飞起,遮天蔽日,场面十分壮观。
牛郎岗海滨景区,位于太姥山麓,这里气候冬暖夏凉,素以 “碧海金沙好消夏” 而吸引各地游客慕名而至 。景区由分布在睛川湾海域、跳尾湾海域沙滩和岛屿组成,海域面积约 40 平方公里,景区内沙滩平坦、明净,环山绿树成荫,周围礁石造型各异,有鸳鸯礁、织女洞、海上一线天等自然景观 。传说,太姥山下有个哑巴放牛郎,被官兵追杀,他催牛跃入大海,老牛驮着他撞穿礁岩,消逝在波涛之中,乡亲们为纪念他,把他跳崖处叫牛郎岗,把岗下的沙滩叫牛郎岗沙滩,把老牛撞穿的礁洞叫织女洞 。如今,游客们可以在这里踏浪逐沙,感受大海的温柔与澎湃,也可以在海边的礁石上寻找那些美丽的传说。
九鲤溪瀑景区,全名九鲤溪瀑景区,又名赤溪,位于太姥山岳景区西南侧,面积 25 平方公里 。这里溪流弯曲,两岸青山夹峙,绿树葱茏,怪石林立,碧水澄澈,似武夷九曲 。从龙亭南兜乘竹筏顺水漂流而下,直至渡头村,途经 7 曲 16 滩,全程 11.5 公里,需 2 个小时 。沿溪可领略两岸唐僧西拜、仙女下凡、达摩面壁、雄狮下山、金龟戏鳖等 72 处鬼斧神工、惟妙惟肖的山石景致 。溪流时缓时急,平缓处,如闲庭信步,悠然自得;湍急处,飞筏似箭,有惊无险 。在漂流尽头处的渡头,有两片面积为 250 亩的天然枫树林,林边河滩上夹有面积百公顷的荻花滩 。每年秋末初冬,枫林尽染,红遍山谷;而荻花则一片雪白,别有一番情趣 。在两片枫树林的间隔地带,还有 17 株树龄为 15 年 - 800 年不等的古榕树林,虽历尽沧桑,仍生机盎然,天空枝叶交错,地面虬根盘绕,如孔雀开屏,似青龙探江,各显姿态 。据专家考证,这是全球纬度最北的一片古榕树林 。
舌尖诱惑,福鼎的美食之旅
福鼎,这座美食的天堂,每一道美食都是味蕾的盛宴。在这里,山海馈赠的食材,经过福鼎人民的巧手烹制,变成了一道道令人垂涎欲滴的美味佳肴。
福鼎肉片,绝对是福鼎美食的代表之作 。它从福鼎市西阳苏氏手中代代传承下来,制作过程全部手工操作,取料精,工艺巧,味独特 。选用猪后腿上的精瘦肉,与地瓜粉按 1:0.7 的比例完美搭配,再加入葱、盐、味精、小苏打等调料 。先将精肉剁成肉酱,用手腕使劲搓,放入小苏打和少许水,继续搓至肉酱黏糊糊能粘手 。接着放入淀粉,搓到淀粉与肉完全混合,不见粉白 。煮肉片时,水一定要烧开,用食指和拇指将肉片揪成小块放入水中,加盖两三分钟,待肉片全部浮起 。一碗正宗的福鼎肉片,一定要加上福鼎本地的米醋、辣椒和姜丝,再撒上些许香菜 。入口时,肉片嫩滑爽口,酸辣的汤汁刺激着味蕾,香菜的清香为其增添了一抹别样的风味,让人欲罢不能 。
海鲜,是福鼎餐桌上的常客 。福鼎拥有 433 公里黄金海岸线,丰富的海产令人惊叹 。来到 “福建省美食一条街” 石湖海鲜一条街,这里聚集着众多海鲜酒楼和大排档,海鲜种类繁多,从生猛大海货到滩涂小海鲜,一应俱全 。中秋前后的秋鲟,膏满黄肥,蟹肉白嫩紧致,丝丝鲜甜,与粉糯绵密的福鼎槟榔芋搭配,堪称一绝 。笼灯鲈鱼是桐江鲈鱼常见的吃法,炸过的鱼肉外酥里嫩,被浓稠的汤汁包裹,酱汁醇厚,鱼肉鲜香 。血蚶,肉质鲜甜,生腌或者汆烫的吃法,能最大程度锁住它的原始风味,让人一口吃到大海的 “鲜” 。生腌海鲜更是别具一格,“怕掺” 蟹、“怕掺” 虾、“怕掺” 虾蛄等,将活海鲜宰杀清洗后马上腌制,加上蒜蓉、剁椒去腥,吃起来酸辣过瘾 。还有那土丁冻,把沙虫洗净熬煮,连同富有胶质的汤汁装入小碗冷却凝固,入口清凉、爽滑鲜嫩,吃的就是海鲜本味 。海蜇,福鼎话叫 “?”,爆炒海蜇皮酸中带辣,软中带脆 。笔架,这种隐藏在岛礁上的美味,只需切些姜片、葱花、辣椒大火爆炒,鲜香中带着一丝辛辣,令人胃口大开 。
除了肉片和海鲜,福鼎还有许多特色美食。炖鸡爪,采用新鲜鸡爪和多种调料炖制而成,口感软糯,味道鲜美 。先将鸡爪洗净,去掉指甲并剁成适口大小,放入开水中焯烫,捞出沥干 。接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生姜片、葱段、料酒,大火煮开后转小火炖煮约 1 小时,直到鸡爪软烂 。最后加入适量盐和胡椒粉调味,再煮 5 分钟,让鸡爪充分吸收调料味道 。炒米粉也是福鼎的特色,以店下炒米粉最为出名 。选用福建漳州产的米粉,质地细腻、吸水性好 。配料有绿豆芽、葱花、包菜、虾仁、鲜鱿鱼、海蛎等 。先将绿豆芽菜倒入锅中,鲜米粉打散平铺在豆芽菜上,轻洒水珠,用文火烧至 10 多分钟,待蒸汽冒出,掀开锅盖开始翻炒 。再用锅铲将米粉和配料翻炒,放入猪油、味精、精盐,约翻炒 5 分钟,加入黑胡椒粉,不时注入猪油防止粘锅 。接着倒入虾仁、鱿鱼丝、海蛎继续翻炒,至米粉滑润松软、香味扑鼻,加入葱花再翻炒几遍,使米粉呈微金黄色,即可起锅装盘 。根根米粉松软可口,香气四溢,再配上一碗肉香四溢的排骨汤或酸酸辣辣的猪血汤,令人垂涎欲滴 。
探索福鼎,你的专属之旅
福鼎,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无论是历史的沉淀、人文的风情、民俗的多彩、文化的多元,还是自然风光的壮美、美食的诱人,都让人深深着迷。它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书,每一页都有新的惊喜等待着你去发现。
你是否也被福鼎的魅力所吸引?是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踏上这片土地,亲身感受它的美好?快来评论区分享你对福鼎的印象、旅游经历或期待吧!让我们一起交流,一起探索福鼎更多的精彩,说不定下一次的福鼎之行,你就能找到那些隐藏在角落里的独特宝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