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文化在呼和浩特(二十二)

星河碎片收藏家 2024-12-30 11:43:20

弘庆寺,俗称弘庆召,蒙古语拉布齐召,是归化城(呼和浩特)早年七大召之一,列第六位。弘庆寺座落在大召(无量寺)南里许,寺正南百米处是呼和浩特汉传佛教寺院观音庙,寺址今天的玉泉区南柴火市街东段路北。

清朝末期,呼和浩特的商贸在旅蒙三大号(大盛魁、元盛德、天义德)带动下,大召一带已经形成呼和浩特商业中心,大量的经商人士纷纷来到弘庆寺一带置地建房,兴办字号。于是在弘庆寺前形成以农民进城出售柴草一条街,柴火市街。因为这条街位于城南端,所以在1931年呼和浩特街巷命名时被命名为南柴火市街并延续至今天。

1980年之前的南柴火市街曾经是呼和浩特市旧城一条东西主要通衢。这条街虽然以柴火市命名,但实质上是一条以粮食收购加工而闻名的粮食街。清朝末年、民国时期归化城第一粮店“天荣店”就开在弘庆召前的南柴火市街南。1950年后,“天荣店”改建成呼和浩特市“五一”粮食加工厂。“天荣店”西是“裕源公”粮店,1954年后“裕源公”粮店一度是中国共产党呼和浩特市郊区工作委员会办公驻地。弘庆寺西50米处是粮店“聚丰店”,这家粮店在新中国成立后成为呼和浩特市地毯厂,1970年又改称呼和浩特市袜厂。

弘庆寺西藏喇嘛宁宁呼图克图建造。《呼和浩特召庙》载:“宁宁呼图克图一世于顺治年间(1644年—1661年)奉命赴京驻旃檀召掌印,皇上诰封宁宁呼图克图名号,奉诏晋觐。”康熙三年(1664年)宁宁呼图克图率众徒来到归化城营驻,期间为“祁祷圣上万寿无疆”、皇恩浩荡,以自己的钱财在大召南里许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寺院。(当时正值归化城建召盛期)“康熙六年(1667年),召建成”,奏请朝廷敕名,康熙帝赐弘庆寺,赏满、蒙、汉三文体合壁寺额挂在大雄宝殿上方。

弘庆寺的始建年代在一些记载中多把赐召名年代误作建召年代。弘庆寺蒙古语“拉布齐召”意为:树林”之意。当地老百姓称:弘庆召。但是近几年弘庆寺寺名多被一些学者误作宏庆召、或宏庆寺。

弘庆寺占地面积15亩,约一万平方米。是座三进院落的召庙。民国后,由于该寺的札萨克喇嘛、达喇嘛都不住寺内,弘庆寺进入衰败期,少佛事活动,庙产流失,召庙建筑破损,房地产多出租或出售。据《土默特历史档案选》载:“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喇嘛高木札布所供,该寺现有房产、地谱、地租及出租、出卖年限价目”看,时弘庆寺,寺以破损,无佛事活动、财产流失,所以土默特旗公署在1936年派喇嘛亦力得木特主持事务并清查召庙财产。1947年,弘庆寺主持丹木齐,有喇嘛3人。弘庆寺设札萨克喇嘛1人,达喇嘛1人。1950年后,弘庆寺尚有东、西配殿,后殿,东便门等部分建筑。1958年玉泉区长和廊公安派出所入驻召院内办公。后召庙内遂形成大杂院居民区,时称:弘庆召巷。1975年,有关部门将弘庆召巷命名为:南柴火市北巷。 2009年,呼和浩特市文物管理处在弘庆寺旧址对弘庆寺进行复建。到2015年时,以初具规模。复建的弘庆寺一改归化城召庙汉、藏建筑结构,为汉式。

弘庆寺建筑依中轴线:山门三间悬山式,山门东、西建耳房各一间,天王殿歇山五间,东、西建有垂花门,东厢房五间,天王殿北是大雄宝殿,大雄宝殿歇山五楹双层挑檐,九脊五兽。座落在一米高的平台上,殿长20多米,用16根木柱环绕四周。檐上方悬挂一块长方型匾额,上书:弘庆寺满、蒙、汉三体文字。大雄宝殿迤北是清民时期遗留下来的五间建筑。

宁宁呼图克图二世转世于西藏孟赫召附近的地方,康熙十五年(1676)达赖喇嘛赏20名弟子和格斯勒印玺,派宁宁到乌珠穆沁部。遂荟京陛见康熙帝,康熙皇帝敕“宁宁呼图克图”封号、职务。康熙二十六年(1687)圆寂。宁宁呼图克图三世,乾隆二十四年(1759)坐床,乾隆二十九年(1764)圆寂。宁宁呼图克图四世,在道光三年(1823)转世,,未及金本巴瓶掣签即患豆疾圆寂。此后,该寺再无呼图克图转世。

文曹建成2024年12月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