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种植助力乡村振兴,开启农民增收新篇章

小镇菇农 2025-03-15 16:39:10

“别小看手里这一根菌棒,它可是一家人收入的定心丸。”王大叔说这话时,手里正拿着刚切分好的菌棒仔细查看。王大叔是河南周口西华县的一名普通菇农,早些年靠种地打零工勉强养活一家人。三年前,他听村里人说起食用菌培训基地能免费参观,带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趟绿富食用菌基地。如今,他家三亩的小菌菇棚年净收入可达12万元。

像王大叔这样的菇农并不少,他们的生活变化,是近年来乡村振兴带来的直接缩影。在过去,周口这样的传统农村经济以种植大田作物为主,不少农民仅能维持基本生活。而如今,通过发展食用菌产业,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小东西”,为农民增收铺就了大路,同时,也让越来越多年轻人看到了返乡创业的新方向。

食用菌种植的“致富经”

食用菌种植的产业发展有多快?记者从周口市农业农村局了解到,仅5年时间,全市的食用菌种植面积就翻了近一番。而推动这一切的背后,是食用菌自身易种植、周期短、收益快等特点让它迅速成为农民心中的香饽饽。

“种菜一季要好几个月,蘑菇差不多40天就能出菇了。”王大叔介绍,他的蘑菇种植棚从前期处理、接种、管理到上市,每批菌棒大约能出产两茬,而市场需求量稳定,销完几乎不愁。他算了一笔账,总投入不到10万元,每年的利润却能达到五六万元。

不过,说到这里,他也不忘强调:“刚开始我真不是干得顺利,要不是基地那儿的老师指导,可能还放手不做了。”

王大叔口中的基地,正是绿富食用菌基地。这个位于河南周口的实体培训基地,由具有40年生产经验的史国平老师和团队负责,开设多种食用菌的技术培训课程。与不少“空讲理论”的培训不同,这里坚持学员现场实操,每人亲自动手操作技术流程,全程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手把手教学。

“种菇看似简单,但真正的技术就卡在几个细节上,比如接种环节如何避开感染风险、菇棚的湿度怎么控制到合理范围,这些操作,必须在现场给学员反复示范。”史老师告诉记者,他们的培训并非只给学员“上课”,而是要让他们对整个种菇产业链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菌棒处理、菇棚搭建、市场对接等环节,都一对一指导,确保每一位参加学习的人都能轻松驾驭技术。

在这个为期15天的培训中,不少像王大叔这样的新手农民通过反复动手操作,从“零经验”成长为能够独自管理菇棚的熟练种植户。如今,已有上千名学员从这里毕业,有的返乡创业,有的直接承包自己的种植基地,还有人加入合作社,抱团发展特色产业。

从田间到市场的“生态链”

食用菌的致富经不仅仅停留在菇棚里,从田间长出来的蘑菇,如何顺利进入市场,也是乡村振兴的一环。对于农民们来说,除了会种,如何卖出去、卖出好价钱,是迈向增收的另一道门槛。

周口市农业合作社协会的工作人员介绍,如今,通过合作社或电商渠道,农民种植的蘑菇产品直接对接超市、加工企业,甚至跨省进入城市商超。“我们合作社每天收购近10吨蘑菇,完全不担心销路。”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

当然,也有一部分农户选择更加灵活的方式,比如自媒体销售、短视频带货等,直接把鲜菇从地里送到消费者家中。规模化、产业化的发展模式,不仅帮助农民实现了收益翻倍,也将农产品植根农村经济的价值进一步放大。

“菇农”不再只是“农民”

如今,越来越多的新型农民正在用自己的方式改变这个行业面貌。像王大叔这样的返乡创业者,加入到食用菌种植的队伍中,之后还陆续带动了村里四五户人家加入种植合作社。“学成归来,我也教教大家这些实操”,王大叔总爱在村里的微信群里分享自己的种菇心得,如今还给自己起了个外号,“种菇带头人”。

而由绿富食用菌基地输出的培训学员,不仅在周口本地崭露头角,还进驻了安徽、湖北等地的多个农业项目。史国平老师也常在毕业后通过电话或远程服务,为学员们提供持续的技术支持,他们常说,“技术学到手,咱这条增收的路,也就越走越宽了。”

小菌菇撬动大经济,食用菌种植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从绿富食用菌基地的小课堂到田间菇棚再到全国市场,这条产业链日趋完整。越多越多的农民加入其中,用自己的苦干和实干改变了家庭的命运,也让传统农业经济焕发出新的光芒。未来,食用菌的“致富路”,无疑将为更多农民带来希望的春天。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