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赓错失元帅军衔,革命早期经历影响很大

历史向来有温度 2023-09-28 13:49:11

陈赓是解放军将领中经历非常奇特的一位,1955年他被授予大将军衔,离元帅只有一步之遥。其实他完全有机会获得元帅军衔,只是差了一点点运气。

救过老蒋一命

陈赓湖南湘乡人,离毛主席的家乡不远。他祖父是湘军将领,官至“建威将军”,相当于今天的师长。陈赓家境很好,自幼便受到了很好的教育。

陈赓家还有两个著名的长工:一个是许克祥,他跟着父亲到陈家干过一段时间活,后来受到陈家资助上了讲武学堂。只可惜他日后走上了军阀称霸的道路,还紧跟老蒋之后,在长沙发动“马日事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另一个长工是卢冬生,他原本是陈家的放牛娃,后来跟随陈赓加入革命,参加过南昌起义。他在红军时期便担任过师长,后来长期在苏联学习,抗战胜利后回国担任过松江军区司令员。只可惜不久后在哈尔滨不幸殉职。

陈赓14岁时,家里逼他与一个地主家的女儿结婚,他因反抗封建婚姻赌气离家出走,加入了唐生智的湘军。陈赓所在的团接二连三地打败仗,意识到军阀部队里充满了明争暗斗,靠他们救国救民几乎没有可能。

此后陈赓来到长沙,经人安排在铁路局工作,每月薪水有60元,在当时绝对是一份美差。陈赓一边工作,一边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各种补习班和夜校的学习。也正是在长沙,他接触到了革命思想,后来还加入了毛泽东等人创办的自修大学。

在何叔衡等人帮助下,陈赓思想进步很快,于1922年入党,当时他年仅19岁。

1923年底,陈赓南下广州并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后来周恩来在黄埔军校创建了一个党支部,由黄埔一期学生蒋先云担任支部书记,陈赓是候补干事,经常参加支部工作。

红军时的陈赓

由于思想不同,黄埔学生中分成两派:一派是国民党右派控制的“孙文主义学会”,一派是共产党领导下的“青年军人联合会”。两派学生常因各种观点争得面红耳赤,甚至大打出手。

胡宗南和陈赓分别是两派的“战将”,一次辩论中双方大打出手,陈赓与身材高大的李仙洲扭打在一起,丝毫不落下风。

胡宗南见状过来帮忙,不料陈赓撇下李仙洲,抄起板凳便朝胡宗南砸来。胡宗南见状不妙,拔腿就跑,只得躲进一家杂货铺里,连军帽都跑丢了。

让陈赓一举成名的是救了老蒋一命。1925年10月,老蒋率领黄埔学生军东征军阀陈炯明。担任连长的陈赓,在攻打惠州时带领部队率先攻上城墙,不幸中弹受伤。之后便被老蒋调到身边担任护卫。

攻下惠州后,革命军分三路继续向东追击,其中第三师在华阳遭遇陈炯明的主力部队林虎部,陷入苦战。第三师是在东征中收编的旧粤军部队,组织涣散战斗力不高,很快便被林虎击溃。

赶到前线督战的老蒋随即陷入敌军包围之中,他感到脸上无光装模作样要自杀。陈赓又哄又劝也没效果,只能背着老蒋就跑。最后护送老蒋走了160多里,来到周恩来指挥的第一师,才算脱险。

陈赓救驾有功,老蒋也非常喜欢他,将其调到身边担任侍从参谋,可以随意进出自己的办公室。当然老蒋也看出了陈赓的倾向,故意试探他。

一次,老蒋故意在办公桌上放了一本花名册,并在共产党员的名字上画了一个红圈,备注不让带兵。陈赓发现后立即报告周恩来,随后又以母亲病重为由,向老蒋提出辞职。结果老蒋派人送去银元和大队长的委任状想要挽留陈赓。

陈赓还是离开了汕头,回到广州。尽管很受老蒋器重,但陈赓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信仰。尤其是老蒋发动“中山舰”事件后,陈赓毅然公开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并声明脱离国民党党籍。

背老蒋的剧照

南昌起义中负伤

也就是从此时开始,陈赓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道路。身份公开后,军校是无法再待下去了,组织派他去苏联学习政治保卫工作。

从苏联回国后,陈赓也没有带兵打仗的机会,基本上错过了北伐战争。在这期间,叶挺领导的以共产党员为主的独立团攻无不克,多名黄埔学生打出威名。

这是革命早期一段非常关键的时刻,作为一个军人无法在战场上取得功绩,自然会对日后的发展有所影响。

此后陈赓参加了南昌起义,直到部队南下广东时,他才被调到第二十军第三师第六团第一营担任营长。由于在东征中展现了实力,此时陈赓的职务在同期同学中并不算低,只是运气差了一点。

部队南下时,与钱大钧部在会昌附近遭遇。陈赓指挥第一营从正面发动进攻,一口气接连攻下三个山头。不料两翼部队未按时赶到,陈赓孤军深入遭到敌军4个团围堵。

战斗中陈赓左腿三处中弹,跌落在一条野草丛生的沟里。此时在他身边的只有卢冬生一人,陈赓让卢冬生赶快离开,但他说什么也不肯走。

这时敌人已经冲了上来,卢冬生急忙藏在一边的草丛中,而陈赓也将血抹在脸上,闭住呼吸装死。敌人过来向他踢了一脚,见他一动也不动,便走开了。

两个小时后,叶挺带领的部队才反攻上来。由于陈赓身上只穿着背心和短裤,搜索部队把他当成敌人,狠狠地打了一枪托。陈赓偷偷睁开眼发现是自己人,才高兴地大叫起来。

陈赓的腿只经过简单治疗,部队南下至广东汕头附近时被敌人打散,他只能辗转经香港到上海寻找中央,顺便治疗腿伤。

此后陈赓留在上海工作,担任中央特科情报科科长。他负责发展内线,保卫中央领导,开展锄奸活动。我党第一个内线杨登瀛就是由陈赓发展的,他还亲自带队,除掉叛徒白鑫,霍家新等人。

陈赓在敌人眼皮子底下开展地下工作,其危险程度丝毫不亚于上战场打仗,可谓劳苦功高。但那正是艰苦创业初期,军队对革命成败的影响更大,评价一个人的功绩还是要看拉出了多少部队,打了多少胜仗。

南昌起义部队(剧照)

一点遗憾

复盘陈赓的经历,这次负伤其实是他人生的一个关键转折点,也是一大遗憾。假设陈赓没有负伤,部队南下被打散后,担任营长的他最大的可能是收拢残部调头去找后卫部队,也就是朱德和陈毅领导的在三河坝阻击敌军追兵的部队。

事实上,朱德和陈毅完成阻击任务后,正准备南下时就碰到了从汕头回来找队伍的一些散兵,这时他们才知道南下部队被打散。当时朱德率领的部队,仅剩800多人,但这800多人当中出了3位解放军元帅。

除了朱德和陈毅之外,另一名是林彪,黄埔四期毕业的他当时仅仅担任连长,职务和资历都不如陈赓。并且林彪还开了小差,部队遭遇失败,前途未卜,林彪便交枪离队。

直到朱德和陈毅在湘南领导起义时,他才归队,为此还被陈毅批评了一顿。但那时候缺乏懂军事的人,故仍让林彪担任连长。

不得不说,林彪还是有些水平,在耒阳战役中伏击了敌军一个营,因作战有功而升为营长。他不仅会打仗,而且有政治头脑,在关键时刻做了正确的选择,获得了极大的信任,上井冈山半年便升任28团团长。

当时井冈山上就两个师5个团,而且大多是农民起义部队,缺乏懂军事的人。28团是红四军的第一主力团,林彪当时的地位可以说仅次于朱毛陈。

但是如果陈赓没有负伤,并跟随朱德上了井冈山,黄埔一期毕业又担任过营长的他,必然会压林彪一头,最终会受到青睐的人很可能是陈赓。

当然历史没有假设,直到1931年底陈赓才被派往鄂豫皖苏区担任团长。而黄埔同期同学徐向前,长期在鄂东地区开展武装斗争,此时已经担任军长。黄埔四期小老弟林彪更不得了,到1932年便已升任军团长。

后来长征、抗日、解放战争,陈赓也总是比几个参照对象慢了几拍。决定一个人高度的有两个因素:能力和舞台。

陈赓的军事能力在解放军将领中属顶级,不必多介绍,他只是差了一点运气,长时间缺席军事斗争,导致没能走上更大的舞台。

抗战时期的陈赓

南下作战林、陈配合

当然不论在什么岗位都是干革命,陈赓本人从未介意过这一点。1949年7月,四野向华南地区进军时,陈赓的第4兵团调拨给4野指挥。

有人担心陈赓不能配合林彪,而陈赓则豁达地表示:“我们4兵团的老底子是鄂豫皖的红四方面军,四野的老底子是中央苏区的一方面军,就部队讲他们是老大哥,要尊重他们。”

当然尊重并不代表盲目服从,这一次短暂的合作,可以看出两人在军事思想上有着很大的不同。

7月间,林彪决定在长沙、衡阳之间与白崇禧决战,命令4兵团侧击衡阳、株洲一线。

陈赓则判断白崇禧不会在湖南决战,这样一打会使其主力逃脱,提出4兵团应该南下广东,执行中央的“大迂回、大包围”方针,却遭到林彪拒绝。

最终毛主席同意了陈赓的意见,事实也证明白崇禧并不想在湖南决战。

在攻占韶关后,4兵团和15兵团两路向广州进军,准备解放广州。此时桂系部队在衡宝战役中元气大伤,退到湘桂边境。

林彪要求第4兵团停止向广州追击,调头向西平行入桂,与4野一同围歼桂系残部。他担心广东敌军会进入广西,增加解放广西的难度。

但陈赓已经通过地下渠道得知广东敌军并无入桂计划,而是打算退入海南。所以陈赓再次决定抗命,他认为一个兵团突然调头有难度。

并且国民政府已迁都广州,大量外国援助都从广州上岸,解放广州意义更加重大。这一次,毛主席依然支持了陈赓的方案。

广东解放后,白崇禧知道广西也守不住,准备南撤。他命令鲁道源兵团在岑溪县以东地区大规模佯动,张淦兵团则在博白玉林一线集结,准备攻取雷州半岛。

总是抓不住白崇禧主力的林彪,看到鲁道源兵团出现非常兴奋,电令第4兵团主力北上,与四野一起围歼鲁道源兵团。

陈赓与儿子

陈赓再次拒绝命令,他认为主力北上,南线很可能被敌人突破,届时白崇禧主力将跳出包围圈。并且4兵团赶到战场需要3天行程,也可能错过战机。

毛主席再次同意了陈赓的方案,只让他调一个军北上。结果第二天,张淦兵团便发动了“南线攻势”,在湛江的粤军残部也北上策应。不过陈赓早有准备,对敌军给予重大打击,最终张淦兵团被击溃。

南下两广作战,体现出陈赓对战场的感知以及对局势的把握能力丝毫不逊林彪。是对林彪指挥的一个很好的补充,否则白崇禧集团极有可能逃往海南。

0 阅读:119
评论列表
  • 2023-09-29 13:59

    当初总裁要是批给八路军5个师的番号,大概率徐帅和陈大将一人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