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要求的网约车合规大限越来越近,网约车的未来仍然不够明朗。
在此前的一篇文章里面,我曾经提到了拿到网约车牌照最多,最为合规,但却几乎不做网约车业务,同时存在诸多乱象的万顺叫车,并以此探讨了相关的牌照政策是否和消费者的安全以及使用体验有关系。
有网友提出,万顺叫车体量小,虽然存在诸多乱象,但作为个案说服力不是很大。
万顺叫车的案例确实比较极端,但却不是个案。比如以高端专车形象示人的首汽约车,尽管在合规层面处于领先,业务量也比较大,但也无法避免问题出现。
这告诉我们,网约车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放之任之不行,仰仗于一刀切的强硬管理其实也不靠谱。
一、从首汽例子看管理难题
“首汽约车”算是网约车中官方背景很强的一家,他是首约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实施开发运营,“首汽集团旗下产品”。
2015年9月16日,当“首汽约车”推出的时候,首汽约车车辆全部为政府许可的出租运营车辆,挂有北京出租车特有的"京B"牌照。
就是说,首汽在起步的时候,不仅是自营的,还是有半官方身份的运营车辆。
后来开放加盟了一小部分,城市扩展也只有很少几个。
首汽不像某些只拿牌不运营的网约车公司(这类公司一个月没有几单,出安全状况的概率很低),它是有相当实际业务量的。
按照,注册就能安全的思路,首汽约车应该是最安全的了,它不仅全注册,而且大部分车都是正式运营车辆,有半官方身份。
然而,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是……
2017年12月22日凌晨,哈尔滨一座高架桥上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印有首汽约车标志的黑色轿车突然失控,将路边铲雪的多名环卫工人撞飞。这起最终事故造成了5人死亡2人受伤的严重后果。调查显示,肇事的首汽约车司机血液乙醇检测值为146.19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
同年的8月26日,北京一位女大学生乘车前往火车站,结果被一辆首汽约车旗下的网约车追尾。事故造成女大学生腿部骨折、颈部受伤。而据公开信息,首汽约车事后还未承担赔偿责任。
而且,首汽约车的问题不仅局限于交通安全方面。
今年8月份,有网友投诉遭到首汽约车司机偷拍,事后投诉首汽约车却处理敷衍。
另有多位乘客表示首汽约车预估价“忽悠”,实际却多收费。
成都晚报曾报道一位成都用户在使用首汽约车时,系统预估8公里20元,最终却跑出17公里收费50元;信息日报也报道称,南昌的用户邱先生在使用首汽约车时遇到了预估34元,实际收费78元的情况。
从隐私保护方面看,今年第三季度首汽约车被工信部点名要整改。
由此看来,理论上应该最合规的,看起来可靠的首汽约车,也在安全、服务、诚信、隐私等多个角度暴露了问题。
二、管理的软肋
症结的背后,是对强硬管理的过度信仰。
自从网约车出现之后,就有两派,一派是自营模式,诸如神州租车、首汽约车,车辆平台采购,平台与司机之间是雇佣关系;还有一派是加盟模式,譬如当年的滴滴、快的、优步、易到,车辆属于司机,平台与司机之间是松散的合作关系。
还是看首汽的例子。
“首汽约车”开始属于自营,后来为了增加业务量,从去年5月开始,开放社会车辆加盟,在管理层面硬性要求司机和车辆必须同时持有网约车合规证件。
但是,真正到了执行层面。一线负责人为了在实际运营中完成公司设定的考核要求,仍然向非合规的车辆敞开大门。人治的管理永远会有漏洞被绕过。
2018年顺风车事件后,曾经有相关部门对首汽约车的某地区办事处进行暗访。
但是,调查在信息上很难与被调查的抗衡,从泄露的某地区群内微信聊天记录看,有些人做到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被抽查的车辆提前做准备。要求相关司机,“一定要好好服务,装不知道是领导”,同时暂时停止不合规车辆的运营。
绝对的管制意味着效率低下,所以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而更残酷的现实是,首汽发生的几起事故,基本上都由合规司机导致。
这意味着,强硬管理即使解决了“下有对策”的问题也达不到预想的效果。问题不是一张合规证件能解决的。
合规证件最初的思路来自于出租车,网约车的管理是从出租车管理思路套用的。而事实上,出租车的安全状况也并不乐观。
2011年2月1日凌晨,铜陵市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广州某高校女教师刘某回铜陵老家过年,被出租车司机张某抢劫后残忍杀害。
2012年10月2日凌晨4时许,北京女孩小桑在工人体育馆外搭乘出租车。途中,司机陈云用电棍威胁小桑,并用手铐将她的双手反铐后,拉至他在密云县的出租屋内,将小桑强奸后杀害,并将尸体肢解后掩埋。
最可怕的一个案例发生在青岛,2017年3月11日,下午四点左右,邵女士及儿子在青岛市某商城门口处乘坐出租车,仅仅因为车费纠纷。出租车就把邵女士拉到一个偏僻山头,用石头打死两人。事后邵女士的妹妹与朋友一同乘坐同公司的另一辆出租车,侧面提起此事,司机表示该公司出租车司机经常将车开到那里,对付“不听话”的乘客。
出租车已经暴露的案件或许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出租车、黑车作案难以侦查发现。更多恶性案件是被列为了失踪人口,至于普通治安纠纷,出租车绕路宰客,则是每天都在发生。
首汽约车的例子告诉我们,强硬监管不能解决问题;出租车的例子告诉我们,即使你管成出租车,问题依然会发生。
三、网约车症结如何解决?
不论是哪家网约车平台,与安全、体验、服务相关都有着共性和个性的问题。换句话说,有些是管理问题导致的人祸,有些则是无法避免的天灾。从首汽约车发生的案例看,不论是醉驾事故,还是司机绕路,都是网约车自身管理导致的人祸,从监管角度看,出问题的网约车反而是合规的。
从出发点来看,强硬的管理条例是宁杀错,不放过的处理方式。但是从结果来看,这一措施同时杀掉了坏人和好人,也同时留下了坏人和好人。
条文的监管能被绕过,强硬的条例无法有针对性的打击坏人,那么网约车的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答案是技术进步。
网约车出现之后,依靠GPS、移动互联网、身份认证、疲劳驾驶识别等技术,已经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问题。交通事故能够预警,司机能够追责,费用预估准确,行驶路线清晰。
目前的问题,是还没有防住真正的意外,也防不住不计后果的司机,没有对车内情况做实时监控,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技术进一步提升和制度跟进。
如果,在隐私和记录之间达成平衡,车内情况有录音录像记录,那么任何纠纷有据可查。那么车费纠纷,宰客之类的问题自然也不会有了。
当然,网约车的最终解决答案应该是无人驾驶,人机之间不会再发生矛盾,实时联网的车辆位置同步也会最大限度的避免交通意外发生,网约车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首汽约车的例子告诉我们,网约车问题的真正的解决之道不能靠强硬管理;出租车的案例告诉我们,是给落后者放行的特权,它们只会不断的出问题。
只有是靠先进技术的落地和模式创新,靠良性的竞争,才能真正解决网约车的问题。
如果总是以安全、隐私抑或鼓励竞争的名义,用制度门槛卡住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平台,保护竞争力弱的平台,那所有的平台都会放弃先进技术,放弃竞争的动力。这反而会把消费者置于更危险的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