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讲每个近视患者都应该了解的“视网膜变性”,预防视网膜脱落

老艾的记事本 2024-02-21 02:19:56

视网膜脱离(RRD)是眼科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周边部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变性是RRD的主要危险因素。故在RRD发生前,检出周边部玻璃体脉络膜视网膜变性,予以相应处理对预防RRD至关重要。

临床上一般将视网膜分为后极部及周边部,视网膜周边部一般指赤道部以前的视网膜。根据视网膜的解剖结构,视网膜周边部病变分为视网膜周边部内变性、玻璃体视网膜交界处变性、脉络膜视网膜变性三大类。

图1 视网膜周边部病变分类

(一)部分视网膜周边部变性眼底照相及OCT表现

1.获得性视网膜劈裂症

获得性视网膜劈裂病变位于近内核层的外丛状层,是由于玻璃体皮质部收缩使囊样变性处内层受到牵拉,进而形成视网膜劈裂。常见于颞下象限,其次为颞上,80%双眼发病,病变部位对称。患者眼部会有闪光感或飞蚊症等症状,进展加重有并发玻璃体出血、囊内出血和视网膜脱离的可能。

图2 扁平性视网膜劈裂伴亚临床视网膜脱离

2.霜样变性

霜样变性表现为视网膜周边部点状或椭圆形黄白色改变,常见于颞上象限(95%),其次为颞下。可能引起视网膜破裂(裂孔、皮瓣撕裂),进而导致RRD。大部分研究认为,与霜样变性相关的视网膜破裂需进行预防性视网膜光凝或冷冻治疗。

图3 霜样变性OCT及眼底照相表现

3.蜗牛迹样变性

眼底表现为常表现为发光的、霜状白点的椭圆形或细长的独立条带,常见于颞上和鼻上象限,近赤道部或平行于锯齿缘。OCT上表现为视网膜表面不规则,呈粗大锯齿状,病变边缘玻璃体视网膜粘连并牵拉。蜗牛迹样变性常伴有视网膜破裂(裂孔、皮瓣撕裂),进而导致RRD。

图4 蜗牛迹样变性OCT及眼底照相表现

4.格子样变性

格子样变性眼底表现为表现为视网膜变薄,神经上皮层丢失,病变边缘明显的玻璃体视网膜粘连,病变以颞侧视网膜受累最多,尤以颞下象限最为明显,其次是颞上、鼻下象限。发生和发展与RRD密切相关。78.2%合并有玻璃体变性18.3%~29.2%的变性区有萎缩性视网膜裂孔,约1.5%~2.4%有牵引性裂孔。

图 5 格子样变性伴裂孔及浅脱离

6.视网膜簇

视网膜簇是指视网膜附着在玻璃体上并被玻璃体牵拉,持续的玻璃体牵引与视网膜簇状突起可导致视网膜撕裂和脱离。

图6 视网膜簇OCT及眼底照相表现

7.视网膜周边部裂孔

视网膜裂孔是指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的全层缺损,可分为萎缩孔、撕裂孔、带盖裂孔和锯齿缘裂孔。圆形视网膜萎缩孔是视网膜神经感觉层萎缩形成的,视网膜撕裂孔是继发于玻璃体牵拉。视网膜裂孔发展成为RRD的风险较高,约为2.9%~18%。

图7 视网膜裂孔伴玻璃体后脱离

8.周围性脉络膜视网膜萎缩

眼底表现为多个铺路石样变性,或个别区域的色素上皮萎缩。常见于赤道和锯齿缘之间,单纯周围性视网膜脉络膜萎缩为视网膜外层、色素上皮和脉络膜毛细血管的萎缩变化,玻璃体没有变化。

图8 铺路石样变性眼底及OCT表现

(二)视网膜周边部变性的治疗

临床工作中,可将视网膜周边部变性分为两类:易于发生RRD或不易发生RRD。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术可使脉络膜视网膜产生瘢痕粘连,从而封堵视网膜裂孔或即将发生的视网膜裂孔,防止玻璃体腔液体进入视网膜下间隙,从而预防RRD的发生。

目前针对不同临床类型的视网膜周边部变性预防性治疗的有效性尚无随机试验,何时应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仍存在争议。2013年Bolshunov A.V.的专论中,提供了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的适应证。

视网膜周边部变性的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RRD的有效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对于高风险人群如高度近视人群,散瞳检查是非常必要的,同时对变性区进行OCT检查,对确定RRD风险、决定预防性视网膜激光光凝的必要性和及时性有很大帮助,并且可以评估术后视网膜激光斑的状态。

我是晓山医生,关注我,爱眼很轻松

1 阅读:178

老艾的记事本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