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工年会直击(一):氢能产业新变局与18家企业的发展抉择

如蓉氢燃料 2024-12-22 05:08:28

只要碳中和的逻辑不变,就少不了氢,这一方向下,国内氢能应用生态正处于逐步发展中。上游在努力解决氢能源应用加氢和氢价的问题,下游在守正创新,加紧构建氢能源下游应用场景,尝试以多场景商业示范促进规模增长和成本下降。行业形势虽然严峻,但它向前发展的步伐一刻也未停止。

12月16日,为期三天的【鸿基创能&美锦能源联合总冠名】2024高工氢电年会在深圳机场凯悦酒店盛大开幕。大会第一天,【雄韬股份冠名】开幕式、绿氢专场(一)、【中鼎恒盛冠名】绿氢专场(二)三大专场共计18家企业的20位重磅嘉宾发表致辞及精彩演讲,分享他们的新思考、新策略。同时鸿基创能举行了AEM电解水膜电极新品发布会,美锦能源重磅发布了全国首个氢能交易平台。

大会现场

大会伊始,高工氢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致辞:“感谢大家在严峻的行业形势下千里迢迢来到温暖的深圳分享一年的得失。产业发展不及预期,但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这会是产业接下来十年最差的一年,因为氢能产业是走在发展的春天的,春天是蕴含生机与变化的,让我们一起以强大韧性结伴前行,满怀信心,迎接产业辉煌未来!”

高工氢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

美锦能源董事、美锦氢能科技董事长姚锦丽致辞:“氢能产业链较长,涉及众多领域和环节,美锦能源积极发挥‘头雁’效应,与上下游企业、科研机构、金融机构等建立紧密、广泛的合作关系,通过资源共享、技术互补、创新联合等方式,携手打造一个更加开放、包容、协同发展的氢能产业生态。展望未来,氢能行业的前景无比广阔,似乎这条氢途洒满鲜花,但我们仍需清醒地认识到前行的道路也会布满荆棘,这就需要我们在座同仁们一起携手为氢能产业链的持续贯通搭建坚实桥梁。”

美锦能源董事、美锦氢能科技董事长姚锦丽

鸿基创能副总经理唐军柯博士致辞:“过去几年,氢能与燃料电池在很多的关键材料、零部件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另伴随最近五省市高速路氢车的免费政策,在焦炭、港口、富氢重载的场景已经应用,而且应用相当不错;从上游电解槽招标量看,也在向好发展,但鉴于整体发展形势,我们仍要做好应对过苦日子、打长久战的准备。”

鸿基创能副总经理唐军柯博士

燃料电池产业链

场景驱动规模,构筑产业生态

当前国内燃料电池商业化拐点初显,多地氢能高速项目“试水”及企业的多场景商业示范,已经实现燃料电池汽车的量产并处在1.0可用阶段。下一步是踏入让终端运营用户觉得氢车“好用”的2.0阶段,围绕这一点,部分企业以强大韧性与创新能力已经在“冲锋陷阵”,以应用场景为突破口提升市场化、长效化运营能力,统筹“技术创新-场景示范-产业发展”创新闭环。

高工氢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发表以“变局应对与韧性坚持”为主题的演讲。他指出,国内制氢端企业超过100家,价格内卷和有效需求不足让电解槽行业进入洗牌期。制氢发展短期看碱性,中期看PEM,长期看AEM。当前电解槽还以手工为主,存在效率低、精度差的问题;另外还需要降本(尤其是PEM和AEM),核心材料须国产化,工业级验证有待加强。他还指出,2024年氢气的需求是10万吨,到2030年绿氢用量将达到595万吨,前景可期。张小飞博士的整个演讲有理有据,干货满满,但由于时间关系,演讲未完待续。他最终总结指出,氢能产业方向正确,只是道路曲折;应对变化,需警醒冷静;踏进氢能发展之船,只能咬牙摇橹。

美锦能源董事、美锦氢能科技董事长姚锦丽发表“发挥氢能创新生态链优势,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主题演讲。美锦能源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批民营企业,经历40多年的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从2017年开始发展氢能,今年已是第8个年头,我们坚持独立探索、守正创新,逐渐摸索出一条氢能发展的生态链和实施路径。以下这些数据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美锦能源双轮驱动的战略成果:

一直以来,美锦能源致力于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综合能源供应商,为客户提供高效清洁可持续的能源服务,未来美锦能源将继续紧跟国家的双碳战略目标,紧抓国家氢能产业战略机遇,力争成为双碳目标的积极践行者,和能源革命的优秀排头兵,能源转型的勇敢探路者,成为氢能产业的时代先行者。

雄韬股份副总裁兼CTO陈宏博士

雄韬股份副总裁兼CTO陈宏博士发表“守正创新,书写氢时代篇章”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整个氢能行业的基础环境在变好,今年最好的转变在于氢变成了能源产品。“守正”更多的是希望氢能行业往正确的道路去前行,要能解决用户的痛点;“创新”是为了不内卷,如果仅靠打价格战,这实际上不是行业发展的初心。

雄韬股份这些年一直在探索,致力用氢锂结合的优势解决单一产品的优缺点或优劣势的问题,解决氢能行业买不起、用不起、修不起的核心痛点。在过去的几年里,雄韬股份在燃料电池商用车解决方案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目前也在积极进行产品迭代和应用优化;在叉车和船用、备用电源也在展开探索,尤其备用电源作为数据中心用电保供方面有很大潜力,值得大家一起去期待;未来在氢储能发电的商业模式上,也希望从源、荷、储等多方面做一些创新,配套一些新能源的项目。

捷氢科技副总经理侯中军博士

捷氢科技副总经理侯中军博士发表“推进燃料电池汽车‘可用更好用’”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我国正在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国家推出了一系列的支持政策,例如提出共建中国氢能高速行动倡议,免收高速通行费;允许在非化工园区站内建制氢加氢站;GEF中国绿色氢能综合示范应用项目等。

2024年燃料电池系统平均售价2500~3000元/千瓦,加氢价格全国平均水平下降至2024年均50元/公斤,多地氢能高速项目“试水”。在这样的背景下,燃料电池汽车市场化拐点初显,将由可用向好用过渡。迈向新阶段,需要低成本和高效率推进规模效应,需要以应用场景为突破口提升市场化、长效化运营能力,统筹“技术创新-场景示范-产业发展”创新闭环。捷氢科技商乘并举以场景驱动规模,在参与示范运营的过程中打造了物流场景、客运场景、发电场景、专用场景等多个场景。公司面向规模化场景的新一代平台产品开发,面向规模化的数智化制造体系,建立了完整和规范的测试验证能力,优化全产业链国产化生态。未来,捷氢科技将携手合作伙伴,以多场景商业示范促进规模增长和成本下降,以全面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和生态闭环。

骥翀氢能董事长付宇博士

骥翀氢能董事长付宇博士发表“新质氢能,创新引领”的主题演讲。他指出,目前燃料电池行业处于商业化过渡期,经济性是行业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之一,而创新是解决经济性问题的突破口,降低购置成本和使用成本则是解决经济性的重要手段。如果电堆降本到500元/kW以下,可在短期内使部分商用车具备经济性。骥翀氢能的降本策略是研发降本(提升功率密度)、材料降本(涂层材料突破创新)、制造降本(通过以下设备自主开发、产能建设及质量控制降本)。骥翀氢能也已涉足制氢,参股公司大连氢翼PEM制氢电解槽产氢量可实现5Nm³/h、50Nm³/h、250Nm³/h。此外,骥翀氢能也在推进燃料电池电源的应用探索。

力源科技副总经理赵东

力源科技副总经理赵东发表了“风冷燃料电池系统用核心零部件集成方案”的主题演讲。他介绍到,力源科技目前已经形成了水+电+氢三大业务群,积累了能源、电力、市政等大量的优质客户。在氢能领域已掌握了燃料电池膜电极、双极板、氢燃料电池电堆、氢燃料电池发动机整机系统等四大领域的核心技术,实现了多维度的产业链研发和生产能力。

电力电子事业部主要专注于风冷燃料电池用的核心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风冷燃料系统每个应用场景对零部件的要求不一样,力源科技目前拥有FCU+CVM、FCU+DC、RCCU、FCU+DC+CVM+RCCU等不同的控制产品,具备完善的软硬件开发、测试及交付能力。风冷燃料电池系统应用场景非常广泛,覆盖外卖、物流、景区观光、无人机等,未来力源科技希望能在风冷燃料电池零部件领域多多和业界朋友交流和合作。

Sydrogen星氢源技术总监王婷

Sydrogen星氢源技术总监王婷发表了“关键材料技术推动氢能产业发展”的主题演讲。她表示,过滤阴极真空电弧(FCVA)相较于其他普通PVD沉积技术,可以在室温沉积,具有低界面接触电阻、强耐腐蚀性、低离子析出和疏水角可调的优点,从镀膜粒子的类型,镀膜粒子能量,镀层结合力,沉积温度等多方面对比的数据来看,FCVA技术都展现出较为明显的优越性。

Sydrogen星氢源在氢能领域有两大核心优势——真空镀膜技术和真空镀膜设备,并实现镀膜设备和镀膜技术的协同开发。公司根据不同的金属极板材料,开发了不同的涂层类型,有针对不锈钢板材的涂层,也有专门针对钛极板的钛基涂层,不同的涂层根据板材的特性进行了专门的优化。例如,公司针对燃料电池应用开发的SydroDIAMOND®碳涂层,针对电解水制氢开发的非贵金属复合涂层SydroPEARL®就是其中的优秀代表。在金属板涂层方面,材料-工艺-设备三位一体、相互配合才能得到性价比最优、成本最低的产品,更适合未来商业规模化。星氢源可以为客户提供从涂层服务、涂层设备产线交付、BPP产品设计制造、涂层联合开发、技术工艺包等全方位解决方案。

氢能制储运加

全链联动推动产业“破局”

今年氢能从一种“产品”提质成为“能源”,这对氢能制储运加企业而言是一个发展的重要转折点,相关企业已经展开破局行动。比如碱槽企业在向大功率、大电流密度和低能耗发力;AEM乘势而起,并喊出来“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它远”的口号;全自动化产线供应商蠢蠢欲动;氢能压缩机供应商陆续针对不同的场景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案。

派瑞氢能市场总监李海鹏

派瑞氢能市场总监李海鹏发表了“绿氢行业水电解制氢装备与技术分析”的主题演讲。他表示,根据相关统计,今年电解槽的市场需求量约1GW(包括:新上项目、招标项目)。去年约为833MW,总体呈现持续增长,同时电解槽价格有所下降,单MW的价格大概下降了17%。

当前规模化可再生能源制氢还是以碱性制氢技术为主;现在很多在大型项目上,特别是在离网制氢上,大家比较关注设备的适用性以及经济性,同时也要关注以下几点:1、系统安全运行维护系统;2、余热回收管理系统;3、层级控制网络及能量管理系统;4、变功率情况下负荷自适应调节系统及最优能耗运行模式调节系统;5、大宗气体分离与纯化系统等

未来对于大规模制氢设备,技术提升方向主要包括:大功率、大电流密度和低能耗。对于大规模的氢能项目,需要做好输入能量和输出能量的匹配。有效建立和利用热管理系统,可以提升系统能效和系统动态响应能力,在规模化制氢系统中目前处于空白领域,对于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一体化整体策划方案可提供有力支撑,实现差异化、先进性解决方案。

玉柴芯蓝氢能总经理吕飙博士

玉柴芯蓝氢能总经理吕飙博士发表了“产业破局,可再生能源与氢能融合发展之策”的主题演讲。他表示,国家发展氢能的基础逻辑就是,国家的能源转型到底要不要走,这是关系到中国能源安全的重要问题。未来我国要在国际上掌握话语权,氢能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支柱。目前从国家到地方都推出了一系列氢能产业发展相关政策,需要解决绿氢氢价格、氢气危险化学品属性等问题,当前这个过程不可能走得特别快,后面几年还需要徐徐图之。

如何降低绿氢成本?他认为在风光资源禀赋地区,降低风光制氢的成本包括:1、设备降本,同时降低折旧摊销、财务成本和维护费用,设备降本20%,摊销部分降低1.4元/kg;2、能耗降低;3、运维降本,提高可靠性,减少维修;4、寿命提高,减少折旧摊销;5、降低PEM制氢设备成本,增加PEM制氢设备的使用等。在非风光资源禀赋地区,可以发展生物质制氢探索,目前北京、广东等地有一些发展很好的生物质制氢项目案例,利用沼气作为原料,不仅有效降低了制氢成本,且生产过程中无增加碳排放,制成的氢气为绿氢。

未来氢能总经理苏才华

未来氢能总经理苏才华发表了“关键材料前沿首创-突破AEM产业化发展瓶颈”的主题演讲。他指出,氢从一种“产品”提质成为“能源”,是今年大家多次提到的关键转折。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也指出,到205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电解制氢的比例将有现在的不足1%提升到70%,绿氢是氢能源中的绝对主力,从1%-70%的量、比提升,实际上我们目前处于蓝海浅滩处,容易被搁浅,计划与实际有巨大的经济性、技术性和应用性的弥合空间。

电解水制氢技术攻坚克难,ALK、PEM需要爬出泥沼,AEM需要跨过黑幕。面对技术和资源的软问题和硬问题的选择,智者看人、明者看路,未来氢能选择AEM路线。国际上Enaper、P2H2、Ansaldo Green Tech及国内多家企业已经涌入AEM领域,AEM电解水制氢无贵金属及钛部件,可以在较低的温度下现高效的水分解,从而降低了能耗和成本,尤其解决了绿电耦合和设备价格的两难卡脖子问题大幅度提升经济性。

未来氢能聚焦研发和生产全自主产权的AEM电解水制氢设备及阴离子交换膜、阴/阳极催化剂电极板等核心材料。在实现功能优化的同时,实现了成本的大幅降低,较PEM贵金属体系材料降低80%成本,性能提升10%,将有力推动绿氢制备的快速发展。AEM路线目前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相信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它远。

亨通智能研发总监郑钦臻博士

亨通智能研发总监郑钦臻博士发表了“亨通绿电智氢应用经验分享”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亨通智能是亨通集团的全资子公司,致力于成为全球领先的智氢装备成套解决方案服务商和工厂智能物流解决方案卓越服务商。公司主要为客户提供绿电制氢系统解决方案、智能工厂解决方案、智能仓储解决方案、和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

亨通智能通过自主开发的智氢云平台,绿电制氢系统可实现制氢设备与当地离网绿电(光伏、风电)及客户用氢终端负荷的自适应调节,亨通1000标方碱性电解制氢系统1.0产品已稳定运行了1年时间。亨通1000标方2.0产品有多项技术进阶,例如:首创椭圆端压密封结构,重量相较传统结构减轻60%,更加轻便节约;采用光纤检测装置对电解槽每个小室的温度进行实时监控,自动实现氢氧液位差快速调节,误差在±10mm以内;实现产品N2含量<2ppm,小型设备化、轻量化的同时,保证了电解槽宽负荷调节范围,适应可再生能源波动特性;采用新的纯化工艺,较传统的纯化工艺成本降幅达15%~20%。当然,除了制氢设备,亨通智能还能整合撬装制氢、撬装纯化、撬装合成氨,连同电解水制氢为客户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东丽技术工程师张晟程

东丽技术工程师张晟程发表“PPS薄膜东丽利纳™FC&EL边框的理想材料”的主题演讲,东丽集团的氢能源战略是以独特的先进材料为创造氢能社会提供解决方案。“东丽利纳™”是东丽开发的一款双向拉伸PPS薄膜,具有长期耐热、耐化学性、耐水解、耐冷却液等特性,针对高耐久性、高可靠性用途有广泛的应用案例,在氢能领域,PPS可以作为燃料电池和电解槽的密封边框使用。PPS和PEN相比,耐水解特性十分优异,在氧化劣化加速试验过程中,PPS薄膜未发生变色及分子量变化,具有优异的耐氧化劣化特性。总体上看,PPS是燃料电池/电解水制氢设备长寿命技术路线的理想边框材料。

华工激光氢能事业部副总经理李维博士

华工激光氢能事业部副总经理李维博士发表了“‘激光+’助力氢能智造——氢能智慧工厂整体解决方案”的主题演讲。根据她的测算,假设到2035年,氢气产量10%来自绿氢(以电解水制氢为主)则会出现2.2万台(1000Nm³/h为例)的电解槽设备缺口,带动电解槽相关生产制造设备一次性投资规模为477亿。

当前电解槽出货量呈快速增长趋势,其中碱性电解槽在近期以及较长时间内仍为主流。碱性电解槽行业发展,给传统加工带来了巨大挑战。包括:操作熟练工人少,安全风险高;手工为主,效率低、一致性差;专机专用,多型号无法匹配;人工点检,无实时数据反馈等。

华工激光专门为碱性电解槽开发了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其全自动化产线在极框的机加工方面,定制极框机加工专机,可为客户节省成本约30%;在组焊区,极框+极板自动组装焊接线,氦气气密性检测30分钟缩短到6分钟。碱性电解槽极网焊接自动化产线,可多孔网状软材的单层全自动抓取、定位与组装焊接;在总装阶段,相较于传统KBK人工上料方案,机器人自动化上料方案可使小室装配效率提升220%,总生产速度提升30%,人工节省超过60%,1GW产能车间节约占地面积约40%。

中鼎恒盛营销中心总经理刘娟

中鼎恒盛营销中心总经理刘娟发表了“打通隔膜压缩机氢能应用堵点”的主题演讲。她回顾了中鼎恒盛隔膜压缩机的氢能应用之路,中鼎恒盛从2008年至今,历经15年的淬炼与市场考验,已经成为国产隔膜压缩机领域的佼佼者,无论是在产品的开发还是在市场拓展方面,中鼎恒盛都位列前茅。

目前针对氢能行业上游和下游的发展堵点,很多业界同仁已经做出很多努力来打通,中鼎恒盛更多关注和压缩机强相关的中游阶段,致力于减少储运环节,提升压缩机的经济性。加氢站高速发展的近几年,中鼎恒盛已经推动压缩机有力降本,在基本性能、安全性能、易损件寿命等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提升,针对加氢站压缩机装备应用堵点做了很多疏通工作:比如易损件寿命从原来的2000h不到,到目前有部分的主流站已经应用到了4000—6000h的寿命;外购件(高压密封管阀件)方面从原来的完全靠进口,到目前已经部分实现了国产替代。后续中鼎恒盛新应用场景隔膜压缩机新品即将发布,敬请期待。

天荣科技联合创始人&CEO郭魏

天荣科技联合创始人&CEO郭魏发表了“新型压缩机系统在绿氢场景应用的展望”的主题演讲。他表示,三大关键设备提高了绿氢应用成本。分别是:电解槽成本高,导致制氢成本居高不下;压缩机能效低,进一步增加绿氢存储成本;燃料电池耐久性差,导致应用门槛过高。发展绿氢必须要解决压缩机这个“卡脖子”问题。

当前氢能领域压缩机系统有三大隐忧:1、不专业,缺少理论基础和深度技术研发,常见的隔膜、液驱仅适用于中小型加氢站;2、不适用,更多的绿氢应用场景需求多样化,与上下游系统匹配要求的复杂化;3、不经济,现有的压缩机成本过高,功耗也较高,并未从系统整体来解决问题。

他认为,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针对不同的场景有不同的解决方案。针对很小的场景,天荣科技开发了MH1系列氢气压缩机,优点是体积小、成本低,可用于小型氢动力设备加注;针对制氢加氢综合能源站,MH2系列压缩机可多入多出、多种气源、宽幅适应多种压力等级;针对大型绿氢基地及下游应用,MH3系列压缩机最高支持90MPa,可用于绿氢储运和管道运输。

佛燃天高联合创始人兼副总经理陈如意

佛燃天高联合创始人兼副总经理陈如意发表了“隔膜压缩机在绿氢领域的应用”的演讲。佛燃天高创立于2001年,2021年,佛燃天高由黄津鹄、陈如意和佛燃能源共同出资创建,完全继承原“天高隔膜压缩机”的研发技术和生产经验,连续三届承担国家科技部氢能领域课题,擅长高难度技术项目研发。

佛燃天高涉及隔膜压缩机领域的时间比较长,产品矩阵比较庞大,她针对不同场景应用的氢气压缩机进行了案例讲解,她分享到,1,000kg/d 35MPa加氢站用隔膜压缩机在商业化加氢站应用中增长潜力较大;除了35MPa的加氢站,70MPa的加氢站也在日后的加氢领域里面也会普及;此外隔膜压缩机实际上在充装领域的应用更广泛,产能更大一些,适用于所有制氢方式,充装到20MPa或者30MPa槽车,后续的使用场景对氢气的纯度、密封性要求比较高的话,比如燃料电池用氢,隔膜压缩机是更好的选择;此外目前小型制氢加氢一体化站、车载式制氢、小型超高压隔膜压缩机(气瓶检测用)、小型氢气隔膜压缩机(电厂冷却用)等场景,都是隔膜压缩机可以应用的场景。

TÜV南德氢能设施认证项目经理任锐贤

TÜV南德氢能设施认证项目经理任锐贤发表了“涉氢设备国际认证中的技术难点”的主题演讲。他解读了欧洲、东南亚、中东、澳洲等地的出海认证要求,并针对行业比较关注的制氢产品出海认证做出了分享。他指出,制氢产品国际出海认证更多参考ISO 22734标准,目前已经更新到第三版:2024版关于“风险管理”方面,将制氢工艺中的功能列入到风险管理的章节里面,并展开了更细化的讲解(Cl 4.2.1~Cl 4.2.6),从不同方面如火灾,爆炸,高压,高温,内部液体泄漏,维护保养人员的保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更详细的指导;同时对制氢设备的安全性要求做了更新,如对于“膜”,提出了更细化的要求,如最小功率下稳定运行的时间;最小/最大压差下运行,需要满足电堆压力测试;纯化系统设计需要满足设备的工况(进气温度,压力,流量)需求等;同时在测试项目方面有所调整,更有针对性等。

同时,涉氢产品出海认证中零部件的合规性以及认证过程中的问题点包括零部件的合规性、整改/测试时间周期长、对测试不了解/没有或者没按照标准进行评估/测试而导致正式测试时,重复测试等方面。TÜV南德意志集团已经在全球范围内积累了多个氢能领域代表性项目经验,致力于以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组合,更好帮助行业妥善应对上述风险,开拓全球市场。

0 阅读:0

如蓉氢燃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