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能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是发展路径比较曲折;应对行业新变化,我们要警醒冷静;既然上了氢能的‘贼船’,只能咬牙摇橹。’”
12月16-18日,为期三天的【鸿基创能&美锦能源联合总冠名】2024高工氢电年会在深圳机场凯悦酒店盛大举行,高工氢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在发表“变局应对与韧性坚持”的主题演讲时如是表示。
高工氢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
上游制氢:短期看碱性,中期看PEM,长期看AEM
演讲开始,张小飞博士直奔主题。围绕制氢端他指出,目前国内玩家已经超过100家,但由于价格内卷和有效需求不足,电解槽行业已经提前进入洗牌期;产品方面,各种技术路线也在快速升级:碱性电解槽最大单槽从2021年的1300Nm³ /h升级到今年的5000Nm³ /h;PEM电解槽最大单槽从2021年的50Nm³ /h升级到今年的500Nm³ /h;AEM电解槽最大单槽从2022年的0.5Nm³ /h升级到今年11月的100Nm³ /h。
“这两年,我们产品发展得很快,尤其是PEM电解槽和AEM电解槽,但是有一个事情要做,就是在技术工程验证上还是需要去加强,提高产品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真正把产品做扎实,让我们自己心里也更踏实。”张小飞博士现场指出。
对于各种制氢技术路线,张小飞博士结合电价、年制氢时长、单位电耗、设备初始投资等因素认为,短期看碱性,中期看PEM,长期看AEM。
在制氢设备的制造上,张小飞博士认为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整体以手工为主,这让电解槽的制造效率低、精度差;柔性生产上专机专用,多型号无法匹配;另外缺乏内部状态及性能等全方面监测分析,安全可靠高效成疑;控制环节离网制氢需精细化控制,提升系统效率等。
对于大家较为关心的制氢设备降本问题,张小飞博士指出,PEM制氢和AEM制氢需要靠技术提升和规模量产来降本。PEM制氢系统到2030年预期价格可达2000元/kW,AEM制氢系统到2030年预期价格可达1500元/kW。
在电解槽核心材料方面,碱性制氢核心材料中PPS隔膜国产化率接近50%,电极、极板等核心材料已实现100%国产化;PEM制氢核心材料中工业槽质子交换膜国产化率不足10%,催化剂和钛毡国产化率接近50%,双极板100%国产化。
张小飞博士演讲中还对氢气需求空间进行了畅想与展望。他指出,2024年车辆、合成甲醇、合成氨、炼化这些场景对氢气的需求将近3000万吨,而目前绿氢的产能只有约10万吨,绿氢渗透率只有0.3%。而到2030年,氢能需求预计达到4000万吨,按照绿氢渗透率15%计算,绿氢用量预计接近600万吨,那么是时电解槽的总装机需求将达到83GW。
储运加用:产品技术持续精进,氢重卡临近发展拐点
对于氢能储运端,张小飞博士指出,从车载供氢系统,到长管拖车,到加氢站,在企业的不懈努力下在持续向前进步。
而在应用端,目前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都在重点推动燃料电池汽车在中远途、中重型商用车产业化应用,并成绩明显;而客车,目前以政府示范为主,市场化进程较为缓慢;乘用车则处于探索阶段,国内市场尚未启动。
他特别指出的是,目前国内有超20家推出200kW以上系统,最大额定功率达到280kW,基本满足重卡功率需求,这类车辆的规模应用已经临近拐点。
“2020年至今年10月国内重卡累计销量超535万辆,新能源重卡的渗透率从0.8%提升至7.6%。氢能重卡作为新能源重卡的车型之一,销量持续增加,但渗透率还不到10%。氢能重卡的替代空间是巨大的,但发展速度还是太慢了,主要原因是与电动车PK还没有显现出非常明显的优势。”张小飞博士指出。
张小飞博士也对氢能在非车用领域的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他指出,两轮车具备To B/To C端用户的双重优势,推广成本低,商业模型较为成熟;船舶、轨道、储能发电等大功率场景推广面临技术与经济性双重挑战。
针对目前国内燃料电池的发展,张小飞博士指出,目前燃料电池系统成本低于2000元/kW,但是何时能降至1000元以内,还不好说,因为终端需求不足,核心材料国产化替代缓慢等原因,整个产业链降本承压。
资本与政策:IPO将越来越难,保持发展的现金流
张小飞博士演讲中还对近年国内氢能行业融资情况进行了呈现与分析。他指出,近三年,国内IPO持续收紧,一级市场融资难度加大,融资轮次以天使轮和A轮为主;从趋势看,下游应用融资增加,重卡、氢内燃机/燃气轮机、无人机/船舶等细分头部受益。
对于IPO,张小飞博士回顾2020至2024年五年期间国内氢能企业冲刺IPO的历程,指出近两年IPO审查趋于严格,企业想在A股上市的难度在增加,所以企业将目光投向港股,一方面是因为香港在政策和法律上与国内的同步性更高,同时港股的国际化程度也更高;另一方面,相比A股,港交所的上市门槛较低,更容易上市成功;另一方面在港股上市也算给投资者有交代。
针对企业未来IPO,张小飞博士认为有两个问题需要面对与考虑清楚:在这种经济环境与行业环境下,企业如何保持持续增长;伴随跨界入局者越来越多,行业体量似乎在增长,但在市场需求还未起来、投入却得持续加大的情况下,企业如何确保自己不走下坡路。不然上市氢梦只能是“清梦”。
对于企业当下的发展,张小飞博士认为现金流是第一位的,他建议,“大家能够拿到钱的节省一点用。现在不要对你的估值看得太重,现金流还是最重要的,未来几年我们是要过苦日子的,而且也不要谈产品毛利得达多少,要紧得是能把钱收回来。没钱,企业是很难往前走的。”
政府已着手推动氢能发展。张小飞博士提到今年“氢能”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首次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还提到多地放开非化工园区制氢管控和推行氢能高速免费,他认为,这是政府在从氢源端和运营端加速氢车商业化,这是提振行业企业信心的利好信号。
最后,他提出,氢能产业发展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是发展路径比较曲折;应对行业新变化,我们要警醒冷静;既然我们上了氢能的‘贼船’,只能咬牙摇橹。祝愿所有氢能企业和氢能行业从业者,被资本“看见”、熬过寒冬,一起拥抱氢能明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