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鸿基创能&美锦能源联合总冠名】2024高工氢电年会上,高工氢电产业研究所(GGII)所长刘鹏利发表了“中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的主题演讲,从上游绿氢和下游燃料电池两个维度进行了深入分析。
在他看来,无论是上游的绿氢发展还是下游的燃料电池应用都开启了新的阶段,绿氢在加快技术降本和价格内卷中寻找批量化应用的边界,燃料电池则是以氢能重卡开道,探索更多应用场景,静待起量的黎明时刻。
电解槽:技术降本和价格内卷并行
及规划绿氢项目近100GW,对应绿氢产能765万吨(含测算),从区域分布来看,绿氢项目分布于26个省份,集中于三北地区,超过一半位于内蒙古;技术路线上,碱性制氢装机占比高达98%是主流,“碱性+PEM”组合方案是趋势。相比于规划的绿氢项目,已建成的要少得多,目前已建成绿氢项目近1GW,对应绿氢产能约10万吨。
2020-2023国内建成绿氢项目数量与制氢装机连年增长,绿氢在下游应用层面涵盖交通、合成甲醇、合成氨、炼化和冶金等领域。从不同技术路线的市场占比来看,碱性制氢装机占比97%,PEM占比3%,国产MW级PEM电解槽2022年底陆续落地进入验证期。
从竞争格局来看,制氢设备加快内卷,已经开启淘汰赛。据GGII调研,2023年国内电解槽出货量约1.2GW,其中TOP5/TOP10占比55%/71%,市场集中度同比大幅下降。2024年以来,由于绿氢项目招标数量偏少,出货相对集中,同时市场竞争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电解槽企业之间的竞争开始聚焦案例、信誉/财务、单价、性能指标(单槽产氢、电耗、负荷范围、响应速度、寿命)等多个维度。
政策端,氢能“危化品” 属性管理有所松动。之前制氢必须在化工园区制取,须取得危化品生产许可证与氢气充装证,导致氢气储运成本高企,近两年多地制氢政策松绑,允许非化工园区制氢。制氢环节贴近应用端,可有效降低用氢成本,提升氢能应用经济性。
从发展趋势来看,降低LCOH是核心,市场焦点应从降本转向提质。2024年1000标方碱性电解槽价格低至339.5万,200标方PEM电解槽低至152.8万。技术降本和价格内卷仍在持续。目前来看,碱性制氢降本空间有限,市场焦点应从设备降本转向性能优化,设备可靠性,绿电耦合性、降低电耗。绿氢应用上,要争取先让交通领域用上便宜的“绿氢”。
数据来源:GGII,2024年11月
氢车:重卡成氢车推广的核心
氢车方面,2024年1-10月,国内氢车销量5726辆,同比增长29%;保有量将近2.7万辆,其中23-24年新增量全球第一。预计2024年国内氢车保有量有望突破3万辆。加氢站建设方面,2024年1-11月,国内新增加氢站43座,建站速度明显放缓。
数据来源:GGII,2024年11月
从全球范围来看,截至2024年10月,全球累计推广氢车数量突破10万大关;中韩日美销量合占全球91.5%,其中2023-2024国内新增销量占全球新增一半左右。中国成为全球氢车推广的火车头,可能最先实现商业化。
从氢车示范群进度来看,示范群三年累计新增推广约1.3万辆,规划目标完成率仅42%,不及行业预期,21年以来国内氢车推广城市从62个快速增加到124个,但70%销量集中在示范群城市。
氢车推广未达预期跟补贴滞后有一定的关系。今年5月和11月,财政部先后发布示范期前两年国补资金,分别为11.42/16.25亿元,由于补贴发放滞后,导致燃料电池厂商垫资压力较大,影响后续推广。
在氢车装机方面,系统装机逐年攀升,2024年1-10月氢车装机总功率同比增长51.5%,维持较高增速,全年有望首次突破1GW。氢车系统平均功率从2020年的54KW跃升到115KW,主要受氢能重卡带动。
数据来源:GGII,2024年11月
氢能重卡成为氢车推广的核心,多家车企亲自下场,200kW系统商用车起步。2024年以来,长城汽车、北汽福田、现代汽车、东风汽车、厦门金龙、陕汽集团均有自研系统配套氢能重卡车型上公告,目前上牌氢能重卡系统功率集中在110-130kW,超过10款150kW及以上系统实现上牌运营。
竞争格局上,除了国内的燃料电池企业在不断进行产品迭代和降本提效,外企布局中国市场的节奏也在加快,丰田、博世、现代、康明斯等多家外企已经完成国内产线建设,开始进入商业落地阶段。此外,今年EKPO燃料电池(苏州)投产,彼欧蓝能70兆帕 IV型储氢瓶实现交付,弗吉亚继续加大中国氢能投资。
展望未来,燃料电池企业要以降本求出路,不断拓宽应用场景,瞄准燃料电池商业化,创新商业模式,寻找闭环应用场景,不断验证打磨产品,等待规模化商用黎明时刻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