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负余生,活在当下

紫易觉悟兴时态 2024-02-28 20:26:14

《不念过往,不畏将来,不负余生,活在当下》

生活的悲哀这是极为特殊的历史转折期,物质文明发展到这一步注定了整体的精神信仰缺失,灵魂空虚,物欲横流,人们的精神堕入虚无主义,只能沉浸在金钱、物质、欲望和肉体感官刺激中,有各种不安和痛苦。

人生由欲望不满足而痛苦和满足之后无趣这两者所构成。生命没有终极意义。不要轻易去否定。我们需要在最沉痛的世界观里重新审视当下总让我们痛苦的欲望。

人所执迷的欲望是如此虚妄、空洞、无聊,但我们却并不容易不去执迷它。

人诞生在这个世界是被迫的,生来就有的俗世的道德与竞争意识注定了我们的不自由。

一种理想主义的人生观是生命的长度无需受制于肉体自然的衰败,它应该是受你的心灵、你的快乐的需要而去自主选择。

一、人生最苦莫若无聊

生命在于运动。

我们的肉体生活存在于不停的运动;内在精神生活也永远需要展开活动,或通过思想、或通过做事。

这方面的证据就是:

当没有思想的人无事可做的时候,就会马上敲击手指,或者,敲打随便一件手头上的物件。

我们的生存根本上就是动荡不安的,因此,完全的静止不动很快就会变得令人难以忍受,因为它带来可怕的无聊。

人这种活动的冲动应该得到调节从而获得合理的、因而是更好的满足。

因此,能够从事某样活动,如果可能的话,制作某样东西,或者至少学习某一样东西,对于我们的幸福是绝对必要的。

一个人的能力需要发挥,并且,他渴望看到发挥能力以后的结果。

在这一方面,制作或者完成某样东西不管那是一只篮子抑或一本著作都会带给我们极大的满足。

看到我们手头上的工作不断有所进展,并最终得以完成,我们得到的是一种直接的快乐。

创作一件艺术作品、撰写一篇文章,甚至从事某种手工制作,都会给我们带来愉快。

当然,我们的作品越高贵,我们感受的喜悦就越大。

那些禀赋优异,同时也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创作意蕴丰富、和谐连贯的巨著的人,在这一方面真可称得上是最幸福的人。

因为在这种人的整个一生中,他们都怀有一种很高层次的兴趣,这种兴趣使他们的生活平添一种他人的生活所缺乏的风味。所以,相比之下,常人的生活都是浅薄寡味的。

对于上述禀赋优异的人来说,人生、世事连带所有平凡的和物质的东西,都具有另外某种更高的、形式上的趣味,因为所有这些材料都蕴藏着他们创作的主题。只要个人生活的困境允许他们得以喘息,他们就会终其一生孜孜不倦地投入到收集这些素材的工作中去。

这些人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双重的智力:

一重用于应付日常的关系,在这方面他们和常人无异;

另一重则发挥在对事物的客观把握上面。

因此原因,他们过着双重的生活,既是袖手旁观的看客,又是置身舞台的演员。而一般的大众则只是后者而已。

但不管怎么样,每一个人都会根据自身的才能努力干出一点事情。

无所事事在我们身上造成的不良效果可以从我们进行的长途游览旅行中看得出来,因为在这个时候,我们有时会感到闷闷不乐。

一旦百无聊赖,人就像脱离了自己的原始本性。为克服困难、阻碍而努力和奋斗是人的一种需要,这道理跟钻洞之于土拔鼠为必不可少是一样的。持久满意所引致的无所欠缺会带来停滞不动,这将会变得令人无法忍受。

排除障碍和困难可以让人享受到充分的乐趣。这些障碍和困难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如在日常生活中,在生意场上所碰到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诸如在学问和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这些困难、障碍进行较量并战胜他们,会使人们得到快乐。

如果没有机会这样做,人们就会竭力各自依据自己的个性制造出机会。他们或者去狩猎,或者玩球,又或者受到本性无意识的驱使去寻衅吵架、玩弄阴谋诡计、施展造假骗人的勾当、或做出其他种种不良行为。人们之所以这样做,不过就是要结束那令人无法忍受的百无聊赖的状态。

无事可干的时候,难以保持平静。

二、人品和智慧的关系

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种开阔的人生觉悟。

美德即智慧。一个人如果经常想一想世界和人生的大问题,对于世俗的利益就一定会比较超脱,不太可能去做那些伤天害理的事情。

说到底,道德败坏是一种蒙昧。当然,这与文化水平不是一回事,有些识字多的人也很蒙昧。

假、恶、丑从何而来?

人为何会虚伪、凶恶、丑陋?

只找到一个答案:

因为贪欲。

人为何会有贪欲?

佛教对此有一个很正确的解答:

因为“无明”。

通俗地说,就是没有智慧,对人生缺乏透彻的认识。

所以,真正决定道德素养的是人生智慧,而非意识形态。

把道德沦丧的原因归结为意识形态的失控,试图通过强化意识形态来整饬世风人心,这种做法至少是肤浅的。

意识形态和人生智慧是两回事,前者属于头脑,后者属于心灵。

人与人之间能否默契,并不取决于意识形态的认同,而是取决于人生智慧的相通。

一个人的道德素质也是更多地取决于人生智慧而非意识形态。

所以,在不同的意识形态集团中,都有君子和小人。

社会愈文明,意识形态愈淡化,人生智慧的作用就愈突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愈真实、自然。

在一个人人逐利的社会上,人际关系必然复杂。

如果大家都能想明白人生的道理,多多地关注自己生命和灵魂的需要,约束物质的贪欲,人际关系一定会单纯得多,这个世界也会美好得多。

由此可见,一个人有正确的人生观,本身就是对社会的改善做了贡献。

你也许做不了更多,但这是你至少可以做的。你也许能做得更多,但这是你至少必须做的。

知识是工具,无所谓善恶。知识可以为善,也可以为恶。

美德与知识的关系不大。

美德的真正源泉是智慧,即一种开阔的人生觉悟。

德行如果不是从智慧流出,而是单凭修养造就,便至少是盲目的,很可能还是功利的和伪善的。

在评价人时,才能与人品是最常用的两个标准。

两者当然是可以分开的,但是在最深的层次上,它们是否相通?

譬如说,可不可以说,大才也是德,大德也是才,天才和圣徒是同一种神性的显现?

又譬如说,无才之德是否必定伪善,因而亦即无德,无德之才是否必定浅薄,因而亦即非才?

当然,这种说法已经蕴含了对才与德的重新解释,倾向于把两者看作智慧的不同表现形式。

人品和才分不可截然分开。人品不仅有好坏优劣之分,而且有高低宽窄之分,后者与才分有关。

才分大致规定了一个人为善为恶的风格和容量。

有德无才者,其善多为小善,谓之平庸;

无德无才者,其恶多为小恶,谓之猥琐;

有才有德者,其善多为大善,谓之高尚;

有才无德者,其恶多为大恶,谓之邪恶。

人品不但有好坏之别,也有宽窄深浅之别。

好坏是质,宽窄深浅未必只是量。

古人称卑劣者为“小人”、“斗筲之徒”是很有道理的,多少恶行都是出于浅薄的天性和狭小的器量。

大智者必谦和,大善者必宽容。唯有小智者才咄咄逼人,小善者才斤斤计较。

挑选一个人才,人品和才智哪一个更重要?

有人说,人品重要,因为才智是可以培养的,人品却难改变。

有人说,才智重要,因为人品是可以培养的,才智却难改变。

其实,人品和才智都是可以改变的,但要有大的改变都很难。

人是会由蠢而坏的。傻瓜被惹怒,跳得比聪明人更高。

三、寻找人生意义的法则

1.弄清楚你是谁

无论何时,在通往成功的道路上,人们在遇到失败的时候往往会重新定位。但是,你在成功的时候就应该重新定位,因为只有那时你才有这个资本。

如果一个人不先弄清楚自己是谁、属于哪里,就不可能为了有意义的人生而重新定位。

2.要有长远的眼光

在职业生涯的早期,人们看问题通常只能看到很有限的时间范围,差不多只能看到4年,他们无法想象4年之后的事。

但是,当他们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之后,时间范围就扩大了。他们突然开始思考往后20年、30年甚至更长时间范围的各种选择。

这样长远的眼光会带来以前从来没有过的清晰思路。

3.找到你存在的核心理由

巨大的成功与回答人生根本问题的能力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最成功的人士都有很坚定的信仰;宗教信仰、持守敬虔与社区中的成功人士有巨大的相关性。

4.要有人生的紧迫感

把你的人生当成你的最后阶段,唯一值得努力的目的,是把平凡的一生变成有意义的一生。

5.计划不起作用

机遇往往不期而至。

太多的计划会让你对机遇充耳不闻……

机遇会来敲门,但只敲一次。

你必须为这个机遇做好准备。

6.了解自己的价值观

如果你不尊重自己的工作,你不仅做不好这份工作,而且还会使你消沉下去,最终甚至可能杀死你,

比如,99%的医生不应该成为医院的管理者。

为什么?

因为他们看不起那份工作。

他们是医生,他们觉得医院管理是办事员的工作。

7.定义善始善终对你意味着什么

我对成功的定义在很久以前就改变了,我热爱咨询工作和写作——做这些事的时候我经常忘记了时间。

要善始善终,要想让人们记住我什么,这些事情现在就很重要。

对一些人的人生产生影响,是一个很值得为之奋的目标。

帮助一些人去做他们想做的事——我的确想要人们因此而记住我。

8.了解播种和收获之间的差别

有很多年的时间,我用产量来衡量自己的工作——主要是书籍和其他写作,好多年中我的工作效率都很高。

今天我的工作效率没有那么高了,因为现在是收获之年,不是播种之年。

9.只有良好的意愿是不够的

非营利机构通常成果不够,因为他们不要求成果,根本就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成果。

他们是好意,具有最良好的意愿,但是良好的意愿只会铺下通往地狱之路。

10.认识到“不学习、不成长”的代价

越来越多的40多岁的人,他们一直很成功,他们在工作和职业生涯中做得很好。

他们最终会成为这三种人之一:

第一种是退休,他们一般不会很长寿。

第二种,他们继续做原来的工作,但是已经失去了热情,感到活力减退了。

第三种,他们还在继续做原来的工作,但是想方设法寻找有所贡献的途径。他们感觉自己得到了很多,因此寻找回馈的机会。他们不满足于只是给人以金钱上的资助,他们想参与进去,更积极正面地去帮助他人。

四、活在当下

建房的工匠对房子的总体规划也许一无所知,他也不会时刻考虑到它。

一个人也是如此,在生命的流逝中,他很少把生命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其特征。

一个人的一生有很多有价值的东西,若为某项具体工作而煞费苦心,不时地将注意力转向生活或工作的规划,不仅更为必要,也更为适宜。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运用“认识你自己”的格言,也必须熟知自身的技艺。

知道生活中最主要、最真实的目标是什么;为了得到幸福,最需要的是什么;在他的思想中依次占第二、第三位的目标是什么。

就是说,他的天职是什么,应尽的责任是什么,以及他与世界的一般关系是什么。

如果他为自己的重大工作做了大致规划,只要对其生活蓝图瞥上一眼,就能激励他,使他变得高尚和完满,从而避免走上错误的道路。

登高的旅游者,只有越过他脚下蜿蜒曲折的道路,放眼望去才可看到一个通盘的概观。

只有当我们走完人生旅途的某个阶段时,才可能认清我们全部行为间的真实联系。如我们做了什么,得到了什么。才能明白精确的因果链条和努力的价值所在。

如果我们沉湎于日常的生活琐事,就往往会按照自己的天性行动,并受情感的左右或能力的限定。

简单地说,我们始终受着自然规律的制约,无时无刻不在进行我们认为正当的事业。只有当我们回首整个人生旅程和总体结果时,才能明白全部奥秘。

实际生活中,我们正在进行某项伟大事业或创造某个不朽作品时,一般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本身。我们考虑的只是达到眼前的目的,完成当时的计划。

当我们把人生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时,我们的品质和能力才能展示出来。这是一种引导我们的创造力,既能在理智的事物里被感知,也可以在世间的事物中被察觉。且由于其自身的不足而以相同的方式导致不幸和灾难。

理智行为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在现在与将来之间保持恰当的比例,以免由于过多地关注其中之一而损害另一个。

有很多无足轻重的人,仅仅生活在现在,而另一些人则沉湎于未来,总是忧心忡忡、愁思满腹。很少有人能在两个极端之间保持平衡。

那些寄希望于未来、为之奋斗并仅仅生活在未来的人,对即将来临的事物总是翘首以待、急不可耐,仿佛这种东西一旦到手,就能获得幸福。

尽管那些人聪明绝顶、气质非凡,严格说来也只像意大利的短尾猿,一种希望最终得到某种东西的冲力支撑着他们,使他们始终急急忙忙、紧追不舍。

那事物总是恰好在他们的前面,而他们却始终试图得到它。就其整体存在而言,这种人置身于一种恒久虚幻的情景之中,生活于一种短暂的临时状态,直到走完人生的旅途。

既不要让未来牵引我们而思绪不宁、焦虑企盼,也不要沉湎在对往事的追悔惋惜中,而要记住:

只有现在才是实在的、确定的;未来总是无一例外地使我们的希望落空,过去也常与我们曾预料的相去甚远。只有现在是真实可行的,它是惟一富有现实性的时刻,正是在绝无仅有的时刻,我们的生存才显得这样真实。

我们应当永远为此充满欢乐,欢迎它,并尽情享受这每一时刻带来的快乐。

如果我们对过去的落空愁眉不展,对未来的前景焦躁不安,就难以做到这一点。

拒斥当前的幸福,或为陈年往事懊恼、为未来忧心忡忡,都是愚蠢的。

人一生中总有深谋远虑和抱憾终身的时候,一旦往事成为历史,就应该这样想:

逝者如斯,向它道声再见吧。而未来,我们只能认为它超乎人为,只有神知道。

愉快地度过每一天,我们的生命仿佛全在这每一天中。让我们尽可能愉快地迎接它,这是我们惟一真实的时刻。

只有那些必然降临的不幸才会侵扰我们,但能对此作出完满说明的人又寥若晨星。

不幸或灾难有两种类型:

一种是可能,哪怕是极大的可能;

一种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

就算是那些不可避免的灾难,发生的具体时间也不确定。

如果我们总处在一种戒备状态,就会永远不得安宁。

我们并不因为对灾难的恐惧而放弃生活中的乐趣,我们应该把它们看做不会很快发生甚至不会发生的灾难。

一个人心灵的宁静越不为恐惧侵扰,就越可能被欲望和期待骚动。正如歌德一首诗里所说的:“我已抛却一切。”只有当他抛弃一切虚伪自负并且非矫饰赤被裸裸地存在时,才能达到心灵的宁静,这种心灵的宁静正是人类幸福的根基。

心灵的宁静,是任何时刻享乐的本质;人生之乐稍纵即逝,须抓紧当下的分秒片刻。

我们应当时刻记住:

今日仅有一次,且一去不返,接踵而来的明日只是新的一日, 且也是一去不复返的。

我们常常忘记每一天都是一个整体,也是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一部分。

我们总习惯于将生命看做一个观念或名称,它们无法体验,因此包容个体于自身之中的生命就遭到了破坏。

在那些幸福而充满生气的日子里,我们尽情地欣赏和享受吧!就算在悲苦忧愁时,也要回想过去的每一寸光阴。在记忆中,它们似乎远离痛苦与哀伤,令人妒羡。

往昔犹如失却的伊甸园,只有在这时,我们才会真切地体会到它们是朋友。

我们欢度幸福时刻,但并没有珍惜它,当灾难逼近我们时,我们才希望它们归来。

无数欢快和愉悦的时光都消磨在无聊的事务中;我们往往由于一些不愉快的琐事而错过愉快的时刻,一旦不幸降临,又为之徒然空叹。

那些绝不是平凡普通的当下时刻,往往被漫不经心地打发过去,甚至急不可耐地置之一旁,而它们正是我们应引以为豪的!

人们从来没有想到流逝的时光不断使当前变为过去,在那里,记忆使之理想化并闪烁着永恒的光芒。

只有当我们处在窘境中时,面纱才被揭去,我们也才会为之抱憾终身。

珍惜眼前的生活,不要沉浸于过去的悲伤或成功,也不要过度担忧未来的挑战和不确定性,而是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能力,用积极的态度和行动去创造更美好的人生。

丁俊贵

2024年2月20日

0 阅读:0

紫易觉悟兴时态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