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我小时候听过很多寓言故事,像什么亡羊补牢、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听这些故事,更多的感觉是通过故事学会了一个道理、一句成语。
比如说,通过拔苗助长知道了做什么事情都不能违背事物本身的成长规律而急于求成;
守株待兔告诉我们不能一成不变,用一个方法一劳永逸。
但是这些故事起源,它的前因后果又是什么?在思维上它给我们的启示又是什么?等等对这些东西却不知道。
由歪歪兔童书馆推出的《中国寓言里的思辨课》着重于从思辨的角度入手,教孩子们通过故事学会对相应的人事物进行比较、质疑、分析、判断,进一步明辨是非、善恶、美丑,形成正确、健康的价值观。
故事的主讲者是编写《楚辞》、《山海经》、《战国策》的刘向,他将战国谋士、先秦思想家、古代文学家中那些精彩的寓言故事原原本本地娓娓道来,让孩子们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比如我们都熟悉的亡羊补牢,在《战国策》中是这样记录的: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在书中,刘向给我们讲了这个故事的完整版:楚顷襄王即位后整日寻欢作乐,不理朝政,老臣庄辛劝他不要再和那些贪图享乐的大臣一起,要以朝政为重。
楚顷襄王不但不听,还把他赶出了宫。庄辛很痛心,连夜举家迁往赵国。结果不久秦国大将白起攻入楚都郢城。楚顷襄王很后悔,他想起了庄辛对他的劝告,于是派人去赵国接回了庄辛,并向他请教该怎么办?
于是庄辛就给他讲了亡羊补牢这个故事。从此楚顷襄王励精图治,重振国力,渡过危机。
故事虽然讲完了,但这本书的精彩之处才拉开序幕,于是“思辨小课堂”环节隆重出场。在这个环节,刘向给孩子们深度剖析了思辨的过程。
如果展开辩论,正方观点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该怎么辨?作为反方,又该怎么辨?
整个环节,有破有立。在这当中,没有说教,没有大道理, 而是启发式的引导。让孩子们自主地去思考、去辨别。在破、立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思维能力。
成长从来都不是外在的东西,而是来自于内在的思考和认知。
我们的大脑就像肌肉,用进废退。深度思考是锻炼大脑的一个绝佳方式。
正像书中所说,辩论的目的,不是找出一个绝对正确的答案,而是找出有价值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