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是个阴天,天色灰蒙蒙的,像是揉皱的宣纸。张桂芬站在菜市场的摊位前,手里提着一袋刚买的猪骨,骨头上还挂着些许血丝。她的手指因为长年累月的劳作已经变得粗糙,指甲缝里藏着洗不掉的菜叶渣。摊主是个年轻的小伙子,笑着递给她找零的硬币,桂芬低头数了数,确认没错后,才将硬币塞进了那只缝了又缝的帆布包里。
她今天的任务很重。早上五点,她已经在小区门口的早餐摊上忙活了两个小时,煎饼的油烟味还没完全散去,衣服上还残留着淡淡的酱香。中午,她得赶去一家小餐馆洗碗,晚上则是去超市做理货员。这样的日子,她已经过了整整五年。
张桂芬今年六十岁了。五年前,丈夫因病去世,留下了一堆债务和一个刚结婚的儿子。她咬着牙撑了下来,靠着三份工供儿子买房、还债。她一直觉得,只要儿子过得好,她的苦都值得。
可那天,她在儿子家里看到的那只黄金手镯,却让她的心像被什么东西狠狠地刺了一下。
张桂芬是去给儿子送腌菜的。她腌的萝卜干是儿子从小最爱吃的,小时候,每次她端着一碗热腾腾的白粥,配上几片脆生生的萝卜干,儿子总是吃得满嘴流油,笑得眼睛眯成一条缝。她想着,儿子和儿媳工作忙,平时没时间做这些,就特意腌了一大坛,装在塑料桶里,提着去了儿子家。
敲门的时候,儿媳正在拖地,地板上还残留着水渍,拖把的木柄靠在墙边,水珠顺着拖把头滴落在地上,发出轻微的“啪嗒”声。儿媳见是她,连忙放下手里的活,招呼她进屋坐。
张桂芬放下腌菜,随口问了一句:“你们最近还好吧?”儿媳笑着点点头,说:“挺好的,妈,您别总操心我们,自己也多注意身体。”
她正要再说些什么,目光却被茶几上的一个红色丝绒盒吸引了。盒子半开着,里面躺着一只金灿灿的手镯,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上面,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这是……”张桂芬试探着问。
“哦,这是小军给我妈买的。”儿媳随口答道,语气轻描淡写,却像一把钝刀子,慢慢地割开了张桂芬的心。
她愣了一下,嘴角的笑容僵在了脸上。她的儿子,那个她为了他做三份工、拼命省吃俭用的儿子,居然给亲家母买了一只黄金手镯。而她呢?她连一件像样的首饰都没有。
回家的路上,张桂芬的脚步有些沉重。她提着空桶,走过小区门口的桂花树时,忽然闻到一阵熟悉的香气。那是桂花的味道,甜中带着一丝苦涩,像极了她此刻的心情。
她想起了很多事情。想起儿子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她却总是想方设法给他买好吃的;想起儿子结婚时,她拿出了所有的积蓄,甚至还借了钱,只为了让他风风光光地娶媳妇;想起丈夫去世后,她一个人撑起了整个家,连生病都不敢去医院看,只怕花了钱耽误了儿子的生活。
她从来没有埋怨过。她觉得,自己是母亲,做这些都是应该的。可现在,她却忍不住问自己:难道她的付出,就真的不值得儿子为她买一只手镯吗?
回到家后,她坐在沙发上发了很久的呆。茶几上的玻璃杯里还剩半杯冷掉的白开水,水面上漂着几片茶叶渣。她伸手拿起杯子,却发现手在微微发抖,水洒了一些在桌面上,渗进了木纹的缝隙里。
第二天,张桂芬依旧早早地起床,去早餐摊忙活。煎饼的铁板被烧得滚烫,油滴上去发出“滋啦”的声音,香味四溢。她熟练地舀面糊、摊平、打鸡蛋、撒葱花,一气呵成。客人们排着队,有人递过来零钱,有人用手机扫码支付,摊位前一片热闹。
可她的心却静不下来。她一边忙着手里的活,一边想着那只黄金手镯。她不是嫉妒亲家母,她只是觉得委屈。她为儿子付出了那么多,却从来没有想过为自己争取什么。
中午,她在小餐馆洗碗的时候,听到隔壁桌的两个服务员在聊天。一个女孩说,她刚给妈妈买了一件羊毛衫,另一个女孩羡慕地说:“你真孝顺,我妈也总说,等我赚了钱,给她买点好东西。”
张桂芬听着,心里一阵酸涩。她忽然意识到,自己从来没有向儿子表达过自己的需求。她总是默默地付出,从不说自己想要什么。她以为,儿子会懂,可是儿子并没有。
晚上回到家,张桂芬做了一个决定。她拿出手机,给儿子发了一条短信:“小军,妈想和你聊聊,有空回来一趟吧。”
短信发出去后,她坐在沙发上等着。墙上的挂钟指针缓缓移动,发出“咔哒咔哒”的声音。她的心也随着指针的声音一点点紧张起来。
过了很久,儿子终于回了电话。他的声音有些疲惫:“妈,怎么了?出什么事了吗?”
张桂芬深吸了一口气,说:“没什么大事,就是想和你聊聊。你最近工作忙,妈也不想打扰你,但有些话,妈觉得还是得说。”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儿子说:“好,妈,我明天就回去。”
第二天,儿子回来了。他坐在沙发上,低头看着自己的手,像个做错事的孩子。张桂芬看着他,心里有些不忍,但还是开了口:“小军,妈知道你孝顺,给你岳母买了手镯,妈也替你高兴。可妈想问问,你有没有想过,妈也需要关心?”
儿子抬起头,眼圈有些红。他说:“妈,我……我不是不关心您,我只是觉得,您一直说自己不需要这些东西,我就没往这方面想。”
张桂芬叹了口气,说:“妈是不需要那些东西,可妈需要你的一点心意。妈不是想要手镯,妈只是想知道,在你心里,妈是不是也重要。”
儿子低下头,沉默了很久,然后站起来,走到张桂芬面前,紧紧地抱住了她。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妈,对不起,是我忽略了您。”
那天之后,张桂芬的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变化。她依旧做着三份工,依旧省吃俭用,可她的心里却多了一份安慰。她知道,儿子心里是有她的。
几个月后,儿子带着儿媳回来看她,给她买了一件羽绒服。她穿上后,儿媳笑着说:“妈,您穿这件衣服真好看,年轻了好几岁呢!”
张桂芬笑了,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她看着儿子和儿媳,心里忽然觉得很满足。她明白,爱不是一味的付出,也不是无声的等待,而是需要表达和回应的。
窗外的桂花又开了,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张桂芬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的天空,心里默默地想:这一生,她为儿子付出了很多,但她也终于学会了为自己争取一点点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