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摆脱这种孤独和累,书中的人们努力制造着声响和热闹。”刘震云在《一句话顶一万句话》的序言中写道。让一切变得躁动起来,好像才能掩饰内心的那种孤独与不安。其实当我们为了热热闹闹、红红火火而奔忙的时候,在风风雨雨中,内心早已变得恍恍惚惚。书中说“不爱说话是心里还有话,没话说是干脆什么都没有了。”这便是真正的孤独。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从“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陈子昂,到“东临碣石,独观沧海”的曹操;从“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白居易,到“独行独坐,独倡独酬还独卧”的女子朱淑真;从“无言独上西楼”的李煜,“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李清照,一直到独葬落花的林黛玉。
而到现代,刘震云用简单的“一句顶一万句”向我们更深刻地剖白了中国底层百姓内心深处的孤独感。这种孤独感主要表现在人与人对话的艰难和疲惫,从亲情,友情到爱情,维系一个社会人生存的情感链条整个断裂,这种撕裂感带来的孤独与痛苦无助,是与众不同的。
《一句顶一万句》分为上下两部,出延津记与回延津记。作者刘震云并没有把围绕在主人公身边所发生的繁琐小事强行塞入写作框架,相反,他是怀着一种“找心”的渴望出走又回归“延津”,以一个个“我故乡的人们”的生活,具体、细致、缓慢,甚至絮絮叨叨地开始了“找心”之旅。
在“找心”的旅程中,那些乡村的生命,那些散落在历史角落里无数“沉默”的生命,都在他的笔下一个个鲜活起来,他毫不避讳地写离婚、写吵架,写朋友断交,写说媒,写传教,甚至也写偷情。
小说的前半部分“出延津记”讲的是16岁的杨百顺离家出走,在短短几年里为了谋生颠沛流离,后来倒插门到了寡妇吴香香家,改名吴摩西,好不容易稳定下来却经历了妻子出轨与人私奔,在找人途中又丢失了相依为命的继女巧玲,孤独无助的吴摩西为了寻找失去唯一能够“说得上话”的养女,走出延津。
小说的后半部分“回延津记”讲的是被拐卖到山西的巧玲以及儿子牛爱国,一个为了寻根,一个为了找到情人章楚红和完成母亲临终前的遗愿,再次回到延津。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一走一来,延宕百年。
其中,巧玲的故事,真实反映了上个世纪千千万万被拐卖孩子的一生命运及精神状态。比起成年人的孤独,孩子的惶恐无依更令人心疼,童年带来的伤害,也许一生无法治愈。
如果生活没有发生转折,童年的巧玲因为有了继父吴摩西的爱护,就能快乐健康地长大,吴摩西也能在这段磕磕绊绊的婚姻中走下去,但人的命运总是充满变数,他们父女一场,终究只能成为彼此生命中的往事。
命运多舛的吴摩西,从“假找”妻子变成了真找巧玲,从此踏上边打零工边找孩子的漫漫路途。
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人生影响深远,曹青娥(巧玲)童年被拐的阴影,伴随了她无数个日日夜夜,给她带来了无尽的精神折磨。而在她后来的人生中,却再也没有遇到能像吴摩西一样可以治愈她的人,最后能听她诉说的,只有小孙女百慧。成年人之间难以交心,孩子反而更值得信赖。
书中经典语句
1.一个人的孤独不是孤独,一个人找另一个人,一句话找另一句话,才是真正的孤独。
2.世界上有一条大河特别波涛汹涌,淹死了许多人。这条河叫"聪明"。
3.有些人说得着,有些人说不得着;有些人现在说不得着,将来或许能说得着;有些人现在说得着,将来未必能说得着;有些人这一辈子也说不得着。找一个能说得着的人过一辈子是福分,不管是爱人、朋友还是亲人。
4.世界上不存在大智慧,就像世界上本不存在才华这两个字,也不存在事业这两个字,存在的是琐碎。重复的事情在不停地做,你就是专家。做重复的事情特别专注,你就是大家。就这么简单。
5.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
6.遇到小事,可以指望别人;遇到大事,千万不能把自个儿的命运,拴到别人身上。
7.人要一赌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8.人分这么几种:不认识,认识,熟人,朋友,知心朋友。"朋友"不在当面表白,而是背后说起朋友的时候,是否提到过你。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是你把别人当成了朋友,别人并没拿你当朋友。另一个判断朋友的标准是,在你走投无路时,你想投奔的人和你能投奔的人,到底几个。
9.一个人总顺着别人的心思来,自己心里就有些别扭;但一个人自己别扭,也比再让别人别扭自己强。
10.街上的事,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家里的事,一件事扯着八件事。
作者简介:
刘震云,1958年生人,河南省新乡市延津县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编剧。
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一句顶一万句》、《故乡天下黄花》、《故乡相处流传》、《故乡面和花朵》、《一腔废话》、《手机》等;中篇小说《塔铺》、《新兵连》、《单位》、《一地鸡毛》、《温故一九四二》等。
2011年8月,小说《一句顶一万句》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同年,以160万元的版税收入在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上位列第26名。2016年,获得埃及文化最高荣誉奖。2018年4月13日,被法国文化部授予“法兰西共和国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以表彰其作品在法文世界产生的影响。
来源:文学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