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大战,会让全世界进入大萧条时代吗?

顺为星瑞 2025-04-04 04:22:03

美国近期推行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全球对经济大萧条风险的担忧。结合历史教训、当前政策影响,这一问题可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探讨:

一、历史教训:1930年代关税战的惨痛后果

1930年《斯姆特-霍利关税法》将美国平均关税提高至60%,引发全球报复性关税潮,导致国际贸易额在1929-1933年间暴跌66%,加剧了大萧条。美国自身出口骤降61%,失业率飙升至24.9%,股市崩盘,社会矛盾激化,甚至间接推动了二战爆发。

当前对比: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如对中国综合税率达54%)与历史相似,但全球化的深度和供应链的复杂性可能放大负面影响。例如,美国对华加征关税已导致苹果等依赖中国供应链的企业股价暴跌7%,而供应链重构可能引发长期成本上升。

二、当前政策的直接经济冲击

1. 全球贸易萎缩与增长放缓

- 经合组织预测,美国关税政策将导致2025年全球经济增长率降至3.1%(2024年为3.2%),美国经济增长率更可能从2.8%降至1.6%。

- 中国对美出口若下降60%,可能拖累中国GDP增速1.6-1.9%,而欧盟、加拿大、墨西哥等国面临经济衰退风险。

2. 通胀与滞胀风险

- 关税推高美国核心PCE至3.5%,失业率升至4.5%,GDP或收缩1.3%。经合组织预计美国2025年通胀回升至2.8%,长期高利率将抑制消费和投资。

- 全球市场波动加剧:美股一季度创两年多来最差表现(纳指跌10.4%),黄金价格飙升至历史新高(3128美元/盎司),显示避险情绪升温。

三、系统性风险:贸易战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

1. 供应链碎片化与去全球化

全球产业链被迫调整,企业为规避关税需承担额外35%成本,削弱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例如,中国电动车企业加速转向东南亚和欧洲市场,美国本土产业回流效果有限。

2. 金融市场动荡与流动性危机

投资者信心下降导致股市、债市剧烈波动,高盛已将美国经济衰退概率上调至35%。若各国央行被迫维持高利率以对抗通胀,可能加剧债务违约风险。

3. 地缘政治与经济割裂

欧盟、中国等已提出反制措施,贸易战可能升级为多边对抗。例如,加拿大威胁切断对美电力供应,欧洲计划推动“经济独立”,进一步削弱国际合作基础。

四、与大萧条的异同及潜在缓冲因素

1. 相似性

- 政策逻辑:通过关税保护国内产业,但忽视全球经济依存性。

- 政治动机:利用民粹主义转移国内矛盾,短期政治收益优先于长期代价。

2. 差异性

- 政策工具:当前央行拥有更成熟的货币政策工具(如量化宽松),但美联储降息空间受通胀制约。

- 全球化韧性:中国等国家支持多边主义,数字经济与区域合作(如RCEP)可能部分抵消冲击。

五、结论:大萧条是否重演取决于政策调整

尽管当前关税政策与历史有诸多相似,但全面大萧条并非必然。**关键变量包括**:

1. 美国是否及时调整单边主义政策,避免贸易战持续升级;

2. 各国能否通过多边机制(如WTO)协调争端,而非陷入报复循环;

3. 主要经济体(如中国、欧盟)的稳增长政策能否有效对冲外需下滑。

最可能的路径是全球经济增速显著放缓,局部衰退风险上升,但通过政策协调和结构性改革,仍有望避免系统性崩溃。正如巴菲特警示,真正的竞争力源于“制度、创新与开放”,而非关税壁垒。

0 阅读:0

顺为星瑞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