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慌底VS悲观底
1、市场下跌过程中相同的价格点位往往折射出截然不同的群体心理状态。之前疫情时期市场呈现典型的恐慌底特征,价格以陡峭斜率急速下探形成尖底形态,这种剧烈波动源于突发事件的连锁反应,当恐慌情绪伴随利空出尽快速消散,价格旋即展开V型反转。
2、当前商品市场则呈现悲观底特质,虽触及相似价位但内在逻辑迥异,阴跌成为主旋律,每日盘中零星的弱势反弹如同诱多陷阱,吸引资金尝试抄底后却屡创新低,这种温水煮青蛙式的下跌源于市场对长期基本面的信心坍塌,参与者形成自我强化的悲观共识,导致价格呈现低波动阴跌与弱反弹交替的绵延形态。恐慌底往往伴随量能异动,巨量长阴与次日的反包阳线构成情绪反转标志,而悲观底则缺乏明确量价信号,阴跌过程中既无恐慌盘的集中释放,亦无增量资金的规模介入,看似温和的盘面实则暗藏钝刀割肉的杀伤力,这种缺乏弹性的市场结构使得左侧交易者频繁陷入"接飞刀"困境,右侧投资者亦难觅趋势转折的明确信号,最终演变为消磨市场参与热情的持久消耗战。
3、对等关税或不仅仅加剧了商品市场的恐慌情绪,长期的贸易壁垒和动荡的外部环境,也会加剧悲观情绪的持续时间,从而恐慌底构建不起来,商品市场很难单边反转,而悲观情绪蔓延,又促使反弹结构一波三折。如想真正形成商品底部结构,可能不仅仅需要得是缓解恐慌,而且也需要是如何解决现有持续的悲观。
底部结构特征
1、首先,要对底的类型做细致的梳理,并找出市场演绎的底部结构逻辑。市场中真正的底只有一个,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市场底不等于基本面底。底一般分为4类:持仓底、技术底、基本面底、政策底,其中持仓底和技术底都是从盘面直接判断的,都属于市场底,政策底属于宏观层面的,研究的难度较大。某个品种经过长期下跌,价格处于历史低位,这是第一个重要的条件。其次,价格在低位徘徊,但是持仓量不断增加,创了历史新高,这是第二个重要的条件,这个就可以称为持仓底。当期货盘面价格上涨带动现货成交之后,现货市场供需进一步偏紧,去库进一步加快,期限结构变得陡峭的back,就会刺激多头直接从盘面做多买货,盘面进一步上涨。随着盘面上涨、库存去化、期限结构发生变化,这就是基本面底出现了。价格的顶部和底部,往往在很多人看不清和看不懂中慢慢走出来了,等行情走出来之后,所谓的基本面底才被讲出来。持仓底和技术底早于基本面底,可能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明期货的价格发现功能。
2、从上面的这些底的概念来看,目前多数品种基本面较差,是不符合基本面底的。但从当前时点观察,由于关税升级,恐慌情绪经过连续快速释放,对应的多数品种盘面出现多杀多加速下跌,盘面持仓出现快速下跌。因此,情绪底和持仓底具备一定迹象。
3、综合上述各种底部结构特征的细致梳理,同时结合对手盘和情绪面的维度,追空的性价比不高,情绪面和盘面可能会修复,但目前谈反转,还为时尚早。

炒房客总是喜欢说房价下跌就代表房地产不行了,就影响经济了什么的,简直就是谬论,房价低是投资炒房赚钱不行了,而不是房地产不行了,你贷款买个车跌价了,是不是汽车行业就不行了?房价低反而对房地产是利好,只是对炒房客不利。房价低会有更多人买得起房,房子只会卖的更多,很多人买房后就会装修购置家私家电等,对于房地产产业链反而是大大的利好。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房价持续走低是肯定的。房价低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力,对实体经济才是真正的利好。现在房价还是非常虚高的,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销售价应该在3000元左右一平为合理,大城市5000元左右一平,利润已经很大。大家注意,当你去看房的时候中介还会制造这套房有很多人抢的假象,哄骗你快点下定,江湖套路深啊。就像很多一手新楼盘请的很多房托去凑热闹营造火热假象是一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