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来自云中书笺
人生的旅途,恰似一场波澜壮阔的航行,而“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便是那指引方向的罗盘。当机遇如绚烂的霞光铺展在眼前,我们当如展翅的鲲鹏,果敢地冲破云层,以自强不息的勇气追逐梦想,莫让迟疑黯淡了生命的光彩。而面对诱惑与欲望的漩涡,又需有清醒的定力,恪守内心的准则,像静立的灯塔,不为风浪所动摇。唯有将“行”的果敢与“止”的智慧相融,方能在人生的浪潮中,既不辜负每一次奋进的契机,也不迷失于无尽的欲海,以优雅的姿态,驶向属于自己的星辰大海,书写出熠熠生辉的生命诗篇。

图片来自云中书笺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短短数字,道尽处世真谛与生命智慧。《周易》有云“亢龙有悔”,龙若一味高亢,不知适时收敛,便会招致灾祸,此乃不懂“退”与“存”的警示。诸葛亮深谙此道,五丈原前鞠躬尽瘁,却也在北伐时懂得因粮草、局势而适时调整战略,进退皆循兴复汉室之正道,方能名垂青史。
反观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尽显英勇,却在鸿门宴时不懂当机立断,在垓下之围时又不知暂避锋芒,刚愎自用,最终身死国灭,失其正道。真正的智者,当如流水,遇高山知迂回,逢平原懂奔腾,在进退之间坚守心中正义,方能在人生的风云变幻中,行稳致远,永葆本心。

图片来自云中书笺
“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庄子笔下这掷地有声的箴言,道破了人生至高的精神境界。真正的智者,不为外界的褒贬所动摇,始终坚守内心的准则,于喧嚣尘世中寻得一片宁静与澄明。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以行动诠释着这份超然。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毅然辞官归隐田园。当世人皆追逐功名利禄时,他的归隐之举被视为离经叛道,饱受非议。然而,陶渊明并未因此而沮丧退缩,他沉醉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恬淡生活,在田园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他明白,遵循内心的声音,比迎合世俗的眼光更为重要。
苏东坡一生宦海沉浮,屡遭贬谪。“乌台诗案”后,他被贬黄州,受尽世人冷眼与嘲讽。但他并未因此一蹶不振,而是以豁达的心态面对困境,在贬谪之地留下“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千古绝唱。无论是顺境时的赞誉,还是逆境时的诋毁,都无法改变他对生活的热爱与对理想的坚守。他用乐观与旷达,书写了一段传奇人生。
在现代社会,物欲横流,外界的声音纷繁复杂。有人为了名利,迷失自我,在他人的评价中患得患失;有人为了迎合他人,放弃原则,最终失去了内心的安宁。而那些能够坚守自我的人,如袁隆平,毕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尽管研究过程中遭遇诸多质疑与困难,但他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科研道路,最终成功解决了无数人的温饱问题。他用一生践行着“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的信念,成为了时代的楷模。
这句话,不仅是一种人生态度,更是一种精神力量。它提醒我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无论外界如何评价,都要坚守内心的善良与正义,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独立的人格,实现人生的价值,抵达心灵的彼岸。

图片来自云中书笺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孔子这句箴言穿越千年,在现代社会仍闪耀智慧光芒。职场中,当获得机会与认可时,我们应如商鞅变法般果敢行动,发挥才能创造价值;若遭遇挫折或不被重用,不妨学学陶渊明归园田居,暂时沉淀自我,修炼内功。互联网行业迭代迅速,许多创业者顺势而起打造商业帝国,也有人在风口退去时选择蛰伏转型。真正的智慧,在于审时度势,得意时不骄纵,失意时不气馁,以积极姿态应对人生的起起落落,在进退之间保持从容与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