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名人少有人写日记,更少有人坚持写一辈子的日记,当然也有例外,蒋介石就是个特例。
这位原国民党最高领袖,长达半个世纪的时间都在坚持写日记,从1915年到1972年从未断过,日记中的内容涉及政治、军事、经济,以及家庭,以及他的个人“总结”。
打胜仗,要总结。
打败仗,更要总结。
因此像败退台湾这样的大事,日记中的笔墨并不算少,内容关于败退台湾前后发生的一些事,亦有他对败退台湾的感悟。
老蒋是“善于”总结的,常常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比如败退台湾这件事,他第一想法不是找自身原因,而是从其他人那里发现问题——他是没错的,错的是那些个冥顽不灵、昏昧无知、顽固执迷的人。
如马歇尔、斯大林,以及他平生最大的政敌——李宗仁。在其日记中,这三人被他列为国民党败退台湾的三大罪魁祸首。
说起这三人,显然不属于同一阵营,甚至是敌对的,为何会被蒋介石列在一起?那就得提到一句至理名言:世界上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
关于蒋介石和斯大林的矛盾,总结起来就一句话:斯大林给的不够多。
新中国刚成立那会,中苏关系可好了,中国人称呼苏联为“老大哥”,老大哥也很给力,给了不少钱、武器装备。
因此不少人认为中苏关系一直不错,国民党就是个“外来货”,其实这都是一厢情愿,解放战争前期,苏联反而和国民党走得很近。
不为别的,国民党势大、有利益可赚。
太平洋战争后,美国要求苏联参战,去对付一百多万日本关东军。苏联也没说不参战,只问了一个问题:苏联参战能得到什么?
1944年下半年,苏联开始和美国接洽,谈出兵的条件。没几个月,雅尔塔协议“新鲜”出炉。
这一协议本就事关中国,结果中国没参加,美、苏就做了决定,关键里面部分内容严重损害了中国利益。
如,外蒙古独立,长期占用旅顺和大连港等。
中国作为同盟国成员之一,还是一个战胜国,战争结束没有得到什么利益,还要搭进去旅顺、大连港等,让出去主权,这让中国人咋想?斯大林这时候就跟美国提议,先不跟中国说,然后由美国出面去说服蒋介石。
如果蒋介石接受,苏联就出兵。
不接受,苏联出兵就有困难。
这时候苏联其实有谈判的资本,在中国的百万关东军战力不容小觑,虽说中国抗日战争已经由守转攻,可想要夺回东北,短时间难以实现。
若是苏联出兵,就能大大缩短战争进程。
因此在欧战结束大约两个月后,中苏开始谈同盟条约,面对斯大林提的那些过分条件,蒋介石当然不同意。
这哪里是谈判,简直是当卖国贼!
第一轮谈判不欢而散,第二轮谈判迎来了转机——美国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谈判的天秤向蒋介石这边倾斜。
斯大林急了,他是真担心强弩之末的日本被这两颗原子弹吓破了胆、迅速投降,那就不能从中国攫取利益,于是他当即派苏联红军进军东北,这一下倒让蒋介石上火了,要是关东军败了之后,苏联不走?
总之,蒋介石和斯大林心怀各异,就只能坐下来谈,斯大林顺势提了三个条件,让蒋介石“半推半就”接受了中苏同盟条约。
1、签订条约,苏联只承认中华民国政府,不支持中国共产党,承认蒋介石为中国唯一领袖。
2、摆平新疆问题,稳定新疆。
3、签订条约,苏联答应三个月撤兵。
这三个条件,实在难以拒绝。
蒋介石很清楚甭管美国、苏联、日本,那都算不上心腹大患,真正的大患是中国共产党,这是能要命的。
其次苏联进军东北、策动新疆暴乱,一旦苏联翻脸不认人,赖在东北不走,再利用外蒙古搞一点事,中国北境全线告危。
如今只需要签一个条约,就能得到苏联支持,还能确保新疆、东北安稳,似乎是个非常划算的买卖,至于独立出去的外蒙古、占用的旅顺、大连港,那都只是蝇头小利,他捡的可是大西瓜。
二话不说,签!
堂堂一个战胜国,又一次以“失败者”的姿态签订了一个丧权辱国条约,蒋介石并不在意这些,他着眼的是将来。
签订条约后,蒋介石自认得到美、苏两个超级大国支持,消灭中国共产党只在旦夕之间,结果美国和苏联同时出手,就一个态度:和谈。
美国是不支持蒋介石打内战,认为蒋介石连占领华南、华北都有极大困难,苏联则是向中国共产党施压,要求中共接受谈判、承认国民党领导下的中国,斯大林更是一再给中共中央去电,高谈阔论“和平”二字。
另一方面,苏联就中共进入东北又表现出截然不同的态度,甚至为中共在东北建立根据地提供了不小支持。蒋介石既满意斯大林对中共的强压政策,又憎恶苏联出尔反尔,协助中共进入东北。
总的来说,前期斯大林还是以与国民党签订的中苏同盟条约为基线,一再要求中共应以坚决地决心停止内战,必要时可向国民党让步。
后来斯大林坦然承认,他在二战结束初期并不相信中共能取胜。当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反攻阶段,苏联推翻之前的外交政策,继而和中共保持密切联系,同时美国也对蒋介石政权很是不满,正在寻求新的“代言人”。
短短三年时间,蒋介石没想到斯大林出尔反尔,不由将苏联此前一些僭越举动放大,怒斥斯大林言而无信、背信弃义,以至于后来败退台湾,还在联合国上演了一出别出心裁的闹剧——将独立的外蒙古重新纳入“中华民国”版图之内,并控告苏联。
由此可见,蒋介石对斯大林、对苏联,那是恨透了,实在是一场“因爱生恨”的经典戏码,怪只怪斯大林给的不够多。
若说斯大林让蒋介石怒不可遏,马歇尔则让蒋介石彻底破防,以至他在日记中大骂马歇尔昏昧无知、顽固执迷,称之为“小人”。
其实马歇尔就做了一件事,阻止国共内战。
其实蒋介石最开始对马歇尔来中国,那是高兴得很,为此专门从重庆到南京去恭候,并进行了短暂会晤。
彼时马歇尔带着杜鲁门的“尚方宝剑”,全权负责中国问题。若是能赢得马歇尔的支持,消灭中共指日可待、指日可待!
在蒋介石看来,美国是不可能支持中共的,他是唯一选择,马歇尔得到杜鲁门的授权,自然会偏向于他这一方。
事实上,马歇尔在国共和谈期间,确明显偏袒国民党。但在和谈这一问题上,他又表现出十足的诚意。
在这一点上,马歇尔和蒋介石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蒋介石只是借谈判为幌子,为发起内战留更多准备时间;马歇尔则希望国共和谈,避免中国发生大规模内战。
作为杜鲁门的代表,早在马歇尔来中国之前,杜鲁门就给其下达了具体指示:停止国共内战,实现美国主导的中国统一。在美国扶持下,一个全新的中国将成为遏制苏联在远东影响的战略手段。
当然,双方在某些利益上态度又保持一致,如对待中共的态度,马歇尔虽尽力促成和谈,却始终站在蒋介石这一边,各种偏袒。
可蒋介石并不领情,只想发动内战、消灭中共。不过他面对的是马歇尔,一位战功赫赫的美国五星上将。
那一套权术手段对马歇尔毫无作用,只会换来马歇尔的冷漠与怒火,但他又不能违背美国既定的“扶蒋反共”政策,只能一边促进和谈,一边协助蒋介石往前线运兵。在此期间,各方就和谈取得了一定成果,国共分别下达了停战令。
马歇尔还是低估了蒋介石对中共的忌惮,导致马歇尔背后的美国只能实行边促和平、边助战的双重政策。
此时蒋介石根本有恃无恐,一边是必须选他的美国,一边是早已签订同盟条约的美国,他自觉胜券在握,全然不顾及马歇尔的面子。
1946年7月,全面内战爆发。
马歇尔很愤怒,却不得不八上庐山,只为劝说蒋介石停止内战、进行和谈,蒋介石可听不进去,坚持要打。
宣布“调处”失败后,愤怒的马歇尔以绝对冷静地态度来审视这场内战,发现美国支持的蒋介石狂妄、自大,国民政府更是腐朽不堪。这一影响,很大程度也决定之后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变。
1947年1月,马歇尔出任国务卿。
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就烧到了蒋介石,原本大力援助国民党的美国减少援助,进而将重心放在欧洲复兴上。
失去美国援助后,国民党更加被动,为之后败走台湾埋下伏笔。也难怪蒋介石对马歇尔恨之入骨,在日记中都称呼其为“马下儿”。
有人哀愁有人喜,正值他人生失意之时,他生平最大的政敌——李宗仁却得到美国青睐,登上历史舞台。
蒋介石一生经历过无数派系斗争,其中与李宗仁所领导的桂系斗的最久,李宗仁视蒋介石为政治大敌,蒋介石则视之为眼中钉、肉中刺,恨不能除之而后快。可谁又能想到,两人曾还是拜把兄弟。
那一年,两人在广州初见。
蒋介石表现得十分礼让,不仅亲自拜访初到广州的李宗仁,还主动提出两人结为异姓兄弟,共患难、同享乐。
结拜为假,拉拢是真,这也是老蒋一贯手段。李宗仁也不是等闲之辈,岂会因这点伎俩就感激涕零。
从某种意义来说,两人都表现出一位政客该有的谨慎、虚伪。
随着两人羽翼渐丰,缓步登上历史舞台,展开了第一次政治交锋,这一次蒋介石铩羽而归、下野通电,李宗仁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副总司令。
不过三月,蒋介石卷土重来,趁机攫取国民党最高权力,集党政军权于一身,顺势将屠刀对准李宗仁。
蒋介石这人有一个“优点”,记仇!
李宗仁逼迫其下野之事,历历在目,况且桂系势大,非其嫡系,保不齐将来再来一次“逼宫”,实在让人忌惮,他意欲通过分兵的方式化解桂系,不过李宗仁也是个成熟的政客,巧妙化解了老蒋手段。
此后经年,蒋介石一直都想化解桂系、除掉李宗仁,而李宗仁则想着有一天能拉蒋介石下水,掌控大权。
因此桂系成为了国民党中一支“不听委员长调遣”的军队,也成为国民党后期唯一一支成建制、有战斗力的部队。
到解放战争中后期,实在被逼着没办法的蒋介石甚至主动找上白崇禧(桂系代表),希望双方摒弃前嫌、共谋大计,意思就是让桂系出兵。
李宗仁也是个人精,知晓这是个扳倒蒋介石的机会,可顾不上党国危矣,只顾着搞政治斗争,并傍上了美国人。
美国早已不满蒋介石,在寻找新的代言人,李宗仁就是个不错的选择。在李宗仁和美国的操纵下,国民党掀起了一场“夺权”大战。
蒋介石累了,感到心累!
危急存亡之秋,这群人还想着争权夺利,实在是该杀!可他偏偏不能杀,还必须忍着,就这样眼睁睁看着国民政府灭亡。
他心里很气,气斯大林背信弃义、气马歇尔昏昧无知、气李宗仁冥顽不宁,就是这群“蛀虫”啃噬,才让国民政府这栋大厦轰然倒下。
然,事实真是如此吗?
那样一个腐朽、糜烂,早已坏透了的国家,哪怕没有马歇尔、斯大林、李宗仁,也注定了灭亡的结局。
是蒋介石、是民国四大家族的人、是那些只顾眼前利益罔顾百姓的人,是这些人为非作歹、肆意妄为,才导致国不是国、家不是家。只有一切旧的、腐朽的事物倒下,全新的、充满希望的鲜花才会盛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