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中央首长告诉她:毛岸英的事保密期已过,您可以说出来了

奇人看其事 2024-08-25 13:06:40

2011年,毛主席唯一孙子毛新宇来到上海政协。

这次来上海,他主要有三件事,一是看看爷爷毛泽东的住所,二是到一大会址逛逛,三是见一位毛家的恩人——李云。

对外李云有一个身份:中央特科成员,也就是俗称的“红色特工”。红色特工的身份,为她的过往添了几分神秘。

在很长一段时间,外界其实对李云的过往并不了解,自然也不知道她和毛家的渊源。

毛新宇之所以称李云为“恩人”,源于李云与父亲毛岸青、伯父毛岸英的一些故事。今日他来,也是想亲耳听老人讲一讲当年的事。

一、策反惠东升遇险情

时间回到1932年,这一年李云刚加入中央特科。

加入特科那一年,她正好17岁,算是特科成员中比较小的,不过党龄却有三年。早在1930年,她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加入共产党时,领导对她及同批入党同志提了三点要求。

1、严格守卫党的秘密

2、坚定立场

3、坚决服从党的分配

严格、坚定、坚决,李云时刻铭记着这三点,并成为其革命工作的信条,从那时起,共产主义就在心里彻底扎根。

年仅15岁的她想法也很简单,只有跟着共产党走,穷人才能翻身、才能打倒帝国主义。

李云之所以年纪轻轻就有如此革命理想,源于年少时的学堂启蒙。当初学堂里的老师基本都是共产党员,时常宣讲红色革命主义思想,也在老师带领下上街散发传单,还曾充当“信使”送过党内资料。

故而17岁加入中央特科的她,也是一个久经战场的“老将”,这也是中央特科吸收她的主要原因。

加入中央特科没多久,她就接到了第一个任务——奔赴河南,策反国民党军官惠东升。惠东升曾任黄埔一期教官,还救过蒋介石的命,称得上国民党中“身穿黄马褂”的黄埔系,前途无量。

然而惠东升为人正直,始终秉持黄埔校训,实在见不惯国民党内的蝇营狗苟,多次对好友冯三昧畅谈内心苦闷。

冯三昧又将此事告之共产党,党组织认为以此为突破口,将惠东升拉到革命队伍这一边。经过长时间的交涉,惠东升也同意共产党派人过去。为确保策反工作顺利展开,组织委派徐强、李云以夫妻身份前往。

到惠东升部后,惠东升对外宣称徐强是惠东升老婆的表哥,李云是惠东升的侄女(夫妻身份用于沿途打掩护),自此两人在惠部安顿下来。

1932年冬,国民党集结重兵意欲对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从10月底起,陆续在赣粤闽边区集结40万兵力,其中以陈诚指挥的国民党中央军12个师为主力,大有一举扫清中央苏区的架势。

敌人来势汹汹,共产党也并非毫无准备,不过兵力悬殊,要想成功实施第四次反“围剿”,掌握敌人的“围剿”计划是关键。为拿到“围剿”计划,中共情报系统持续运作,也包括徐强、李云这条线。

一天傍晚,徐强满脸喜色回到住处,从怀中拿出一张纸条,其上正是关于国民党“围剿”红军的详细计划。

他能拿到这份计划,全赖惠东升鼎力相助。

彼时惠东升任总司令部少将高参,与杨永泰(总司令部总参议,国民党政学系头子)交好,通过杨永泰,他不仅获取了第四次“围剿”的详细计划,还拿到了“围剿”行动的军事密电码。拿到第一时间,惠东升便将之交给徐强。

次日,这份绝密情报就被缝在棉被中紧急送往上海。有了详细计划、军事密电码,第四次反“围剿”压力小了许多。

1932年8月,惠东升被调任潢川任职。

这场“正常”的工作调动背后,早已暗藏杀机。不过并非因泄露第四次“围剿”计划,而源于学兵营(惠东升兼任国民党学兵营营长)武装暴动被提前泄密,导致学兵营党组织遭到破坏,并牵连到惠东升。

故而当惠东升抵达潢川刘峙司令部后,就被刘峙当场扣下。见其深夜未归,与之同行的徐强、李云意识到问题严重性,当即以“惠东升侄女”的身份去电司令部,惠东升回应“情况很好,无须担心”。

惠东升释放的信号让两人确定出事了,只得连夜收拾离开潢川。历经艰险、几经辗转,才回到上海。

就在几人连夜出行后,国民党的人马紧随其后,若非徐强、李云二人并未直接回上海,而是从信阳绕道,再加上临时更换路线,才惊险避过追捕。

刘峙

二、再接到绝密任务

回到上海后,李云一直在中央特科工作。

到1935年秋,上海革命形势愈发严峻,白色恐怖愈演愈烈,尤其是顾顺章叛变之后,上海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多数同志只能离开上海。

顾顺章

那段非常时期,她恰被派往惠部,身份并未暴露。故而在多数同志撤离的情况下,她被留下来坚持革命工作。

1935年秋,徐强很严肃的交给李云一个任务:想办法寻找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十三四岁、一个孩子十一二岁。

除年龄、外貌之外等基本信息外,李云甚至不知道两个孩子的身份。不过她并没有问,这是特科的规矩——不该问的不问,绝对服从上级命令。

不过多年革命经验,她意识到这两个孩子身份绝不简单,彼时她根本没想到两个孩子居然是毛主席的儿子毛岸英、毛岸青。直到解放后,她才了解到其中隐秘。

1930年11月,毛泽东妻子杨开慧被残忍杀害。三个孩子——毛岸英、毛岸青、毛岸龙没有去处,考虑到孩子安全问题,党组织决定将三个孩子送到上海大同幼稚园。这是一所革命幼稚园,专门收留烈士遗孤、革命者子女。

自建立起,陆续有三十多个孩子送来。“将毛岸英等三个孩子送到大同幼稚园”一事,堪称党内绝密。

当时国民党悬赏万块大洋要毛泽东的脑袋,毛泽东本人又遭到党内部分同志排挤。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护送三个孩子的同志统一称其是烈士遗孤。到大同幼稚园后,岸英三兄弟度过了一段相对轻松、快乐的日子。

没过多久,小弟毛岸龙因病意外离世,又逢幼稚园停办,两兄弟只能寄宿别家。不管是在幼稚园、寄宿别家,两兄弟对外从未说过自己的真实身份。当时上海党组织中也只有极少数知道两兄弟的真实身份,这也为之后寻找添了几分难度。

寄宿他家后,岸英、岸青并未得到善待,长久的冷落、区别对待,让自尊心极强的两兄弟决定离开,在外闯荡生活。

两兄弟这一走,反倒给上海党组织添了“麻烦”。且不论“毛泽东儿子”这层身份,单说“烈士后辈”这个身份,就值得上海党组织全力寻找。

偏偏上海笼罩在白色恐怖中,根本没办法全力寻找,无奈只能取一个折中的法子——让部分同志分区寻找,以减小目标,避免暴露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李云接受了寻找两个孩子的任务。

三、隐蔽战线的铿锵玫瑰

当时上海危险丛生,街头巷尾布满了特务暗哨。

地毯式寻找肯定不现实,接到寻找任务的同志都有一块特定的寻找区域,李云被圈定在老西门一带寻找。

老西门很大,流浪儿也很多,两个孩子会在这里吗?她只能采取最笨却最有效的方式:蹲点,早上喝一碗粥、揣一个馍出门,往往一蹲就是一天。

为避免暴露,她一天往返于多个地点,也不就近观察,就远远看着重点排查点,诸如粥舍、城隍庙等,毕竟两个孩子都还小,生活尚成问题,也没钱租房子,或就在城隍庙、街角等地睡觉,吃饭也就在粥舍等。

凭着多年特科工作的经验,李云将重点放在了这几处。然而从1936年初春到深秋,始终没有收获。

一找半年毫无收获,该不会孩子并不在她圈定的区域?可其他区域也没传来找到孩子的消息,孩子一天没找到,任务就不算完,她依旧如常早上出门晚上归。一天,她在老西门城隍庙施粥铺看到两个孩子。

两个孩子穿的破破烂烂,年龄看上去也就十四五岁,另一个还小一些,外貌特征倒也对得上,李云上去请两个孩子吃粥,打算问出点什么。结果两个孩子一顿狼吞虎咽,硬是没有说一点有用的信息。

两个孩子越是警惕、防范,越让她确定就是要找的孩子。很快她便此事告之上级,后来徐强告诉她孩子找到了。

不过是不是她找到的、孩子的具体身份,依旧一概不知。不过这并不妨碍李云的革命热情,不久她便又接到新任务:担任宋庆龄的联络员。

当时宋庆龄在救国会工作,向组织提出派一位共产党员给她,方便彼此联络。鉴于宋庆龄身份的特殊性,派到其身边的共产党员不仅要信得过、能力强,还得面生。选来选去,便选中了李云。

历经策反惠东升、寻找岸英、岸青两兄弟的事后,她的能力毋庸置疑,党性又绝对忠诚,还很年轻,方方面面都合适。

就这样,李云成了宋庆龄联络员。

初见宋庆龄,李云其实十分忐忑,毕竟对方是“国母”,孙先生遗孀,早就名声在外,宋庆龄倒很大方,见到李云第一眼,就笑着说:“还是位小姑娘。”

一句话,便拉近了彼此距离。

从那之后,李云与宋庆龄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新中国成立后,她受宋庆龄邀请担任中国福利会秘书,协助宋庆龄做了不少事。在福利会工作数年,即便后来在上海工作,从未有人知道她特科成员的身份。

曾几何时,李云想着会带着这些秘密去见“马克思”。

不过她并不后悔,多年在隐蔽战线工作,早就将荣誉置之度外,她只是遗憾,遗憾不能将这些事讲出来,让更多人知道。

尤其是年事渐高后,这种想法更加浓烈。有太多秘密应该让人知道,她也想知道一些不知道的事,比如当初寻找的两个孩子的真实身份。

直到1988年,一位中央首长告知她中央特科的事过了保密期,可以讲了,许多秘密的真相才渐渐浮出水面。

通过丈夫徐强及其他同志的讲述,李云总算知道了那两个孩子的真实身份,也了解到过去一些不曾知道的隐秘。

隐秘、真相、过往,一件件事萦绕在心头,促使她生出了写回忆录的想法。想法愈发浓烈,便动笔写了。

从上世纪20年代末期写起,主要讲述了她在中央特科工作的经历,其中自然也写到了寻找岸英、岸青两兄弟的事。不过她没有独揽功劳,甚至将寻找那段经历模糊化,只讲是同志们寻到了两个孩子。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外界并不知道寻找到岸英、岸青的真相。不过作为毛泽东唯一孙子、毛岸青之子,毛新宇是知道这些事的,故而他称呼李云为“恩人”。

2011年,毛新宇特地在医院看望了李云。

李云听说毛泽东孙子要来看望她,接连激动了好几天。两人见面后,岁月沧桑之感让人感慨万千。

当初找岸英、岸青时,她不过二十岁,如今却已近百岁,岸青的孩子都已经长大成人,焉能不感慨?

医院里,老人回忆往事。

从加入特科一点点说起,毛新宇在一旁听着,时而点头。不知讲了多久,事情讲完了,毛新宇也红了眼眶。

不容易,父亲伯父不容易,李云更不容易。于茫茫人海找到两个孩子,该是怎样一份坚持与信念?为感谢李云,毛新宇将父亲毛岸青的相册、一本书赠送给李云。

临别之际,毛新宇再次感谢李老,并承诺会再来看她。承诺最终未能实现,李老于2013年8月16日溘然长辞,享年98岁。

0 阅读:14

奇人看其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