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他率全连二百多人投降越军,最终结局如何?

奇人看其事 2024-07-21 13:23:05

1985年12月1日,第50军番号撤销。

身处百万大裁军的历史洪流下,第50军被裁撤似乎也在情理之中,即便这支英雄部队曾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不世之功。

也正是这支部队昔日的辉煌,其被裁撤不免让人惋惜。

然,在成都军区军委扩大会议上商定裁撤部队名单时,唯独第50军是唯一一个全票通过赞成裁撤的部队。

至于原因?或许许多人都会归结于一场败仗——一场不该发生、却偏偏发生在战场上的败仗。

这场败仗,即是饱受争议的“第50军448团事件”。

而发生的时间,正是对越自卫反击战期间。

关于对越自卫反击战,国内一直都呈正面评价,作为一场自卫反击战,人民解放军发挥了一贯的优良作风,鲜有败绩。

特别是狭义上的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年2月17日至3月16日),短短一个月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实现了从中越边境到越南首都河内的纵深推进。

3月5日,中国发表声明,自当日起参战部队开始回撤。

参战各部有序回撤归国,一直未能参与一线作战、主要从事生产基建任务的150师请求入境作战。

当时中国发表声明宣布“撤兵”之后,越南当局并不甘心,趁着中国军队撤退之际不断骚扰,因此需要部队掩护回撤部队安全,以及对越军的清剿工作。

主动请战的150师隶属于第50军,本身战斗力很强,不过由于前期作战等原因,部分老兵被抽调至其他部队,不少连队都是一群新兵蛋子,这也是150师第一时间没有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原因之一。

很快,上级答应了150师请战申请。

按照军区部署,150师于3月6日进入越南境内,主要负责在公路两侧掩护回撤部队安全,以及对越军的清剿工作。

接到任务后,150师迅速集结。不可否认的是,150师在此次任务中展现了人民解放军的风采,掩护任务完成的很好,并给予了越军尾随部队有效打击,并且收缴了不少物资,涌现了很多英雄事迹。

而前面提到的448团,于3月6日进入越南境内,之后全团两个营向集结地出发,不久抵达目的地。

抵达目的地后,448团一营、三营分派了搜索任务,而二营则担任团主攻营,向打沙、那豫地区前进。

而这场败仗,由此而起。

在向打沙、那豫地区行进中,448团将一个由多数新兵组成的部队的缺点展现的淋漓尽致:行动拖沓、指挥衔接出现问题。

原定448团二营作为主攻营,结果助攻营三营部分连队又被分配担任前卫,两个营交替掩护前进。

本身这样并无不妥,至多是指挥衔接问题,可当部队抵达指定位置,发起战斗后,本该力往一处使的448团却犹如一盘散沙。

3月9日,部队夺下吞片地区二号高地。

看似“胜利”的背后,实际是448团4连副连长牺牲、3连炮弹打光为代价,连预备队都差点拉上去。

虽说拿下了二号高地,448团却突然后撤!

本应继续向朗登方向进攻,只因为团部指挥失误,领导并未切实掌握部队,导致各连队指挥衔接有很大问题。

于是乎,部队里出现了几个声音。

这在战场上是大忌,可惜448团并没有机会改进。

就在这样极端的情况下,448团二营突然遭敌伏击。

在此就不得不说,448团整体的确缺乏经验,各连警戒以及特务连尖刀班的侦察兵都未能率先发现敌人踪迹。

不知情的情况下,二营径直进入了敌人的潜伏阵地。刹那间,云雾缭绕的山林中枪声四起,二营一时间损失惨重。

二营遭遇伏击的第一时间,团主力其实就有所动作——派了1连、8连走小路增援二营,结果也被越军缠上。

越军擅长山地战,有十分丰富的山地丛林作战经验,而1连、8连的政治素质较差、战斗作风欠佳,逆风战本身就不好打。刚投入战斗不久,1连、8连就和团指挥部失去联系,此时山林间只剩下永不停歇的枪声。

显然,越军并不打算放过陷入包围的448团。

这场原本只是营级规模的伏击战,迅速转变为团级规模的歼灭战,除早就陷入包围的二营之外,负责支援的1连、8连也深陷包围圈。

448团上下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结果团指挥始终犹豫不决。

到此时为止,就犯了两大错误。

1、不明敌情、地形,我情的前提下,仓促采取错误行动。

这一点是448团所犯最大的错误之一,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可团指挥部在不明敌情的情况下,使得二营陷入包围,之后又仓促让1连、8连支援。

对于这支政治素质差、军事素质薄弱的部队而言,没有战斗准备时间、没有战斗保障,还要避免队伍暴露在行动中不做任何标志,等于让1连、8连充当敢死队,除1连成建制投降之外,8连几乎失去战斗力。

2、行动拖沓,决策失误。

448团二营遭受伏击后,448团被阻在半山腰上,照理说要不选择全团跟进,打破包围网,要不选择有效援助,让二营跳出包围网。

而都448团是怎么做的?除派1连、8连两个连队支援之外,大部在半山腰停留了长达一天时间,不撤退、不前进,彻底贻误战机。

当然,还包括上级越权指挥、指挥衔接出现问题等,一应错误最终导致448团二营、1连、8连和队伍彻底断联。

在朗登地区,448团被彻底分割,越军分而食之。

由此,448团战士们的命运轨迹各有不同。

首先要说的,自然是引以为耻的“冯增敏率部投降”。

在人民解放军历史上,打败仗并不是了不得的大事,此次448团损失五百多,两百多人被俘,本身影响并不大。

真正让448团被永远钉在耻辱柱上的原因,就是“冯增敏率部投降”。

冯增敏是1连支部书记、指导员,主要负责政治工作。1连深陷包围圈后,他不仅没有动员鼓励战友们顽强抵抗,而是以梦诱导,宣称自己做了一个梦,将梦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知难而进,死;知难而退,活。

言外之意,即投降能活,抵抗会死。

一个连指导员在这种情况下不讲科学、不讲部队光荣传统,讲所谓的“梦”,足以看出其平时思想也不牢靠。

起初1连连长李和平是主张打到底,可面对敌人重重包围,也不免动摇,便改口称听指导员的、听大家伙的。

冯增敏一听连长这话,当即顺坡下驴,干脆让部队投降算了。结果1连在建制尚且完整的情况下,以党支部会议的形式,选择向敌人屈服。

这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事情,性质恶劣到了极点。

要知道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蜕变,就是提出了“支部建在连上”,由此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党支部就是连队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

党支部靠得住,部队就值得信任;党支部靠不住,部队就是一盘散沙。可冯增敏作为连指导员,李和平作为连长,不仅没有将部队凝聚在一起,反倒采取迷信的说法,利用党支部会议的形式向敌人屈服。

这种情况之特殊、恶劣,实在难以用文字说清楚。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8连副连长王立新。

当时1连、8连负责支援任务,8连刚刚展开行动,8连副指导员就牺牲了,给所有人心里都蒙上了一层阴影。

之后8连身陷囹圄,也有人提过投降。

还没等其他人表态,王立新当场就枪毙了劝降的人,并且留下一句话:“中国军人只有战死的,没有跪降的。”

部队被打散后,他带着战士们顽强抵抗,誓死不降,全排除两名重伤昏迷之外,其余人尽皆战死沙场。

战后,王立新被追记一等功。

而冯增敏,处境则不太好。

自从率部投降后,他确实捡回一条命,可他身上“叛徒”的标签却再也去不掉,即便之后被俘归国,依旧难逃审判。

相较于抗美援朝被俘归来人员,对越自卫反击战被俘归来人员的处理更加合理合法合情,分为一般被俘归来人员、投敌被遣送归来人员两类,显然冯增敏属于后者。

对于这一类人,处理方式也很人性化。

通常来说,只要不是主动投降,往往只是开出军籍、党籍、团籍,除非情节特别严重,才会追究刑事责任。

而冯增敏所作所为,实属情节特别严重。

前面已经说了他投降所带来的影响,那不仅仅是不战而降的怯懦,而是对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军根本发起挑战。

这在人民解放军军史上,是一个难以洗刷的污点。

最终,冯增敏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一人是英雄、一人是人人唾弃的狗熊,而更多的人则相对普通。448团全团共有219人被俘,战俘审查工作并不轻松。

相较于抗美援朝,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后,全国对战俘的态度并不再强硬,并不会以“战俘就是耻辱”等同视之。

除有问题的士兵遭到除名、开除军籍,有变节情节的军人被判刑之外,大部分被俘官兵都通过了审核。

即便如此,审核依旧持续了两年之久。

两年后,448团官兵们的命运再次发生转动。

首先要说的,依旧是冯增敏。

冯增敏率部投降、利用党支部会议发起投降投票等行为,严重破坏了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形象,继而与连长李和平被判处有期徒刑数年。

经过数年劳动改造,他们出狱后自然未能回到原部队,而是成为芸芸众生的一员,过着简单平淡的生活。

关于过去,他们不再提及。

内心的愧疚、不安,始终如跗骨之蛆一般,折磨着他们,同时他们的事迹又被更多人熟知,进而成为反面典型。

其次就是被俘的一般战士,其中又分为被迫俘虏和主动被俘虏两类。

其中1连被俘的多数战士,其实都属于主动被俘虏,不过他们是因为冯增敏等人的决议,最终才放下手中的枪。

另一类则是战斗至弹尽粮绝,于绝望中被俘。

无论是哪一种,经过两年审查后,都证明他们没有变节行为,因此依旧能留在原部队直至服役期满转业或退伍。

当然,因为他们曾经被俘虏的这段历史,回乡后或多或少都会受到一定歧视,但多数都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接着他们化身改革开放的主力,成为改革开放的弄潮儿,用自己的双手发家致富,在另一个领域成为人生的领跑者。

最值得一说的,还是那些牺牲在战场的上的战士们。

即便448团政治素质、军事素质并不如其他部队,可就是这样一支由新人组成的部队,在绝境中依旧展现出了人民解放军的风采,涌现出大量英雄人物。

他们战斗至最后一刻,将最后一颗子弹留给了自己,给人民创造了一个美好的明天,他们永远留在了他乡。

可他们没有遗憾,只有无上光荣。

1985年8月,第50军被裁撤。

150师所属的4个团番号被撤销,自此150师成为过去,448团再鲜少有人提及。即便再提及,更多还是提到“448团二营之败”。

似乎其被裁是因为那次失败,实际根据百万大裁军的“留老不流新”的原则,150师依旧在被裁撤之列。

只能说因为“448团二营之败”,一应问题被无限放大,这样一支新部队被裁撤就成了历史必然。

而这,便是448团的故事。

0 阅读:1

奇人看其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