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陵地区和山区的农村建房选址,特别注重房屋后面有“靠”,当地的老人常说“屋背若无靠,福气总不够”。
老人说的这话,是一句在农村流传较广的俗语,也为农村民众所熟悉。下面就来解读一下这句俗语。

一、房子背后的“靠”到底是什么?
丘陵地区和山区的农村建房,有一种传统习惯,就是喜欢依山傍水建房。因为这些地区未必都有溪流和河流,建房可以不傍水,或者说,可将水田或水塘视为水,不一定非要河流和溪流,但必须要依山而建。
这里的“依山”的山,就是农村民众常说的“靠山”,简称为“靠”。俗语中“靠”,就是指靠山。
我国古代典籍中,将不同类型的地形建房分为平洋和山地两种,平洋就是平原地区,或才宽阔的盆地或平地。
古人认为,山地建房应选址在山塆或山湾处,这种地方一般为躺着的“凹”字型,即三面环山,一面为开阔之地。

也就是民间常说的,左青龙山,右白虎山,后玄武山,前面为朱雀之地。后面的玄武山就是靠山,简称“靠”。
按照农村传统说法,并不是所有房子后面的山者称之为“靠”,一般只有正屋(主屋)后面山才称之为“靠”。比如,左厢房和右厢房分为青龙山和白虎山,这两山称为“抱”,即民间所说的“后有靠,前有照,左右有抱”。
通常来说,上面所说的是一种理想的地形,但现实生活中,不是所有的地形都很完美,总是有一些缺陷。这也是农村宅基地选取的一个重要难点。
山区传统建房的选址,前面的照(流水)和左右的抱,比较弱,或者说不太显明,还是可以凑合的,但是,如果即将开建的房屋,后面没有“靠”是不能凑合的。

当然,现在农村一些年轻人,不再讲究这种传统讲究,房屋后面有没有靠无所谓,那就是新时代新观念的事了,与俗语所讲的是另外一回事了。
实际上,平原地区虽然没有“靠山”,但是,为了让住宅藏风聚气,往往运用人工手段营造成出“靠”来。比如,华北平原的老宅子,北边的主屋要建得高些,作为宅院中的“靠”。
有条件的人家,在主屋后面建一座后罩房,这房子也是宅院中的“靠”。如果后面有其他的房屋,这些房屋也是“靠”。
二、为什么说“无靠”就没福气?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按照农村的传统说法,有“靠”的好处是能够藏风聚气。藏风,也就是靠山是天然屏障,能够阻挡冬天的寒风,即北风或西北风。

冬天的寒风的对身体健康是有危害的,如果民居不能藏风,居住在这种房屋的人,既感到住宅的的不舒适,还容易产生多种疾病,缩短人的寿命。
南方一年四季多雨,空气湿润,春夏时节处于湿热的季节。农村建房的“靠山”,不仅起到天然屏障作用,还可以依靠山体来调节湿度,防止屋内返潮。
如果人长期居住在潮湿的环境里,不仅对人的身体健康很不利,不容易滋生各种细菌和病毒,也容易让人的身体产生多种疾病。
从居住者的心理层面来说,靠山而建的房屋天然地让人有安全感。
比如说,一个人坐有靠背的椅子,比没有靠背的櫈安全感要强多了。这种感觉,对刚学走路的小孩子和体弱的老人来说,尤其为突出。

如果是坐没有靠背的櫈子,即使他们自己没有感觉,但旁边的人时时防备着,提心吊胆,怕他们不小心从櫈子上摔下来。如果是坐有靠背的椅子,他们就要稳当多了,旁边的人就要心安多了。
山地农村建房同样也有类似的心理状态。
从民俗的心理角度来看,房屋背后有靠山,让居住者在心理上有一种稳定,觉得自己家里“有背景”或“有靠山”,做起事来底气要足一些,胆子也大一些,创造力也要强一些。
俗语中的“福气”,在民间通常指享受幸福生活的命运。如果房屋后面没有“靠”,身体经常出毛病,或者长年病怏怏的,就谈不上幸福生活。同样,如果居住者心理存在一定问题,或者自卑,做不成事;或者心理不隐定,家庭关系紧张,或与邻里以及他人关系紧张。如此也谈不上幸福生活。

三、房屋后面的“靠”真的可靠吗?
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房屋后面的“靠”也同样如此。对于山地建房来说,房屋后面的“靠”,通常有以下两种山不适合作为靠山。
一是“靠”的环境恶劣。比如说,后山寸草不生,或者怪石嶙峋,或者悬崖峭壁等,这种山就不适合作为房屋的靠山。
山寸草不生的山,可能有对人体有害放射性物质;怪石嶙峋的山,冬寒夏热,对心里也有影响;悬崖峭壁的山,存在落石的风险。
二是“靠”的地质不稳。这种山表面上看去,草木茂盛,环境优美,但是,如果山的地质不稳,可能会出现塌方、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潜藏着巨大的隐患。

在建房选址时,我们一定要对靠山的地质和水文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以防范于未然。
另外,任何靠山都很难靠得住,再说,所谓的靠山只是一种相对的概念,我们在建房选址时,不能太过于靠近山,要保持安全距离。
一是防范地质灾害。山区的雨季,降雨集中,降雨量大时,往往会出现山体滑坡、崩塌、泥石流、山洪等地质灾害。
二是防范山火。如果建房太靠近山林,一旦发生火灾,就会殃及靠山太近的房屋。

因此,所谓的“靠”,并不是绝对的可靠,我们在建房选址时,要充分考虑靠山带来的不利因素,避免以后给家庭造成重大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