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建安十二年(207年),投奔荆州牧刘表已经六年的刘备终于将诸葛亮招入了麾下。次年,由于刘表打算传位给少子刘琮,身为其长子的刘琦心中十分不安。为此,刘琦数次向颇受刘备倚重的诸葛亮请教,后者这才指点道:“君不见申生在内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后来,刘琦采纳诸葛亮的建议主动请求出任江夏太守,果然幸免于难。
诸葛亮口中的申生、重耳都是春秋时期晋献公之子。申生本是晋国太子,却在遭受陷害后只得自缢而死,这便是“在内而危”;重耳在动乱时果断选择出逃,漂泊十九年后终于在秦穆公的支持下回到晋国继承国君之位,这便是日后成为“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那么,申生明明是太子,为何非但没能继位,还沦落到自尽的悲惨下场呢?
和我国古代大部分太子不同,申生不但不是所谓的“嫡长子”,还是父亲晋献公与祖父晋武公的姬妾私通生下的。原来,当初晋献公还是公子时虽然迎娶了一个贾国女子,但此女一直没能为他生下一儿半女。后来,晋献公与父亲晋武公的姬妾齐姜,也就是春秋首霸齐桓公之女私通,这才生下了申生。由于是长子,申生自然而然被立为了太子。
晋献公
齐姜早早去世后,晋献公又与来自戎族的两个女子分别生下重耳、夷吾。再之后,晋献公率军击败了骊戎,骊戎国君献上女儿郦姬求和。骊姬来到晋国后很快得到晋献公的宠爱,并生下了奚齐。晋献公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申生、重耳、夷吾便是最为优秀的三个。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承国君之位,郦姬便开始向申生等三公子下手。
周惠王十一年(前666年),郦姬指使晋献公的宠臣梁五、东关嬖五劝说晋献公委派太子申生管理宗庙所在的曲沃,又派重耳、夷吾两位公子前去镇守位于边境的蒲、屈两座城邑。晋献公认为梁五等人所言有理,便将申生等公子各自派出,只留下了奚齐和郦姬之妹所生的卓子还留在都城中。“骊姬嬖,欲立其子,赂外嬖梁五,与东关嬖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埸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其政,国之患也。若使大子主曲沃,而重耳、夷吾主蒲与屈,则可以威民而惧戎,且旌君伐。’使俱曰:‘狄之广莫,于晋为都。晋之启土,不亦宜乎?’晋侯说之。夏,使大子居曲沃,重耳居蒲城,夷吾居屈。群公子皆鄙,唯二姬之子在绛。”晋国民众见太子被外派而奚齐却得以留下,便纷纷预测申生无法顺利继承国君之位:“十二年,骊姬生奚齐。献公有意废太子,乃曰:‘曲沃吾先祖宗庙所在,而蒲边秦,屈边翟,不使诸子居之,我惧焉。’于是使太子申生居曲沃,公子重耳居蒲,公子夷吾居屈。献公与骊姬子奚齐居绛。晋国以此知太子不立也。”
五年后,晋献公将晋国军队分为上、下两军,自己统领上军,而让申生统领下军。随后,晋献公带着申生一同出征,在消灭霍、魏、耿三国后直接将祖地曲沃分封给了申生。此时,大夫士蔿看出了晋献公表面上对申生大肆封赏,实际上却是把他视作臣子,毕竟太子早晚都会继承整个国家,又何必专门赏赐一块封地呢?“十六年,晋献公作二军。公将上军,太子申生将下军,赵夙御戎,毕万为右,伐灭霍,灭魏,灭耿。还,为太子城曲沃,赐赵夙耿,赐毕万魏,以为大夫。士蔿曰:‘太子不得立矣。分之都城,而位以卿,先为之极,又安得立!不如逃之,无使罪至。为吴太伯,不亦可乎,犹有令名。’太子不从。”
士蔿口中的吴太伯就是吴国的开国之君,又称“泰伯”。泰伯本是周部落首领公亶父的长子,由于公亶父有意让其弟季历继位,泰伯便逃离周国,并在南方的吴地建立吴国。后来,季历之孙姬发建立了西周王朝。若非泰伯主动让位,恐怕西周就不会建立,因此,就连孔子都盛赞他道:“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申生对士蔿的劝告不以为意,还于次年奉晋献公之命讨伐东山。申生出发前,支持他继位的大臣里克前去劝说晋献公不该派继承人领兵出征,但晋献公却回答道:“寡人有子,未知其太子谁立。”得知晋献公如此态度,申生终于担心自己会被废掉,但里克认为作为儿子不该担心自己不能继位,只该担心自己不够孝顺。因此,只需要提高自己的素养,就不必担心被废。
申生
周惠王二十一年(前656年),见晋献公迟迟没有废掉申生,郦姬终于选择自己动手。“及将立奚齐,既与中大夫成谋,姬谓大子曰:‘君梦齐姜,必速祭之。’大子祭于曲沃,归胙于公。公田,姬置诸宫六日。公至,毒而献之。公祭之地,地坟。与犬,犬毙。与小臣,小臣亦毙。姬泣曰:‘贼由大子。’大子奔新城。公杀其傅杜原款。或谓大子:‘子辞,君必辩焉。’大子曰:‘君非姬氏,居不安,食不饱。我辞,姬必有罪。君老矣,吾又不乐。’曰:‘子其行乎!’大子曰:‘君实不察其罪,被此名也以出,人谁纳我?’十二月戊申,缢于新城。”
以今天的眼光看,申生的行为无疑是一种“愚孝”。为了晋献公不难过,申生纵容郦姬陷害自己,不但为此付出了生命,还导致晋国陷入内乱,重耳、夷吾被迫出逃,无数人受到影响。如此看来,申生实在是既可怜、又可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