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达特带领埃及击败以色列7年后终结了32年的埃以对峙却遭到刺杀

史海撷英 2024-12-24 11:33:55

提到埃及现代史,大家第一反应就会想到埃及的国父纳赛尔。没有纳赛尔,如今的苏伊士运河还掌握在英法两国手里。而苏伊士运河的过路费可是埃及的经济命脉!

1956年,纳赛尔带领埃及全民对抗英法列强,得到了美苏两国的支持,继而迫使英、法、以三国联军退出埃及,交出了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这场战争称之为第二次中东战争,但也可以称之为埃及的立国之战。

此后的纳赛尔就有点儿骄傲了,不仅和叙利亚、也门在1958年组建了阿拉伯合众国,自己担任合众国元首,而且还在1967年以阿拉伯各国老大的身份打算发动第三次中东战争,灭了以色列。

贾迈勒・阿卜杜尔・纳赛尔

可以说,从1956年到1970年,纳赛尔在位的这14年,埃及一直都是阿拉伯世界的核心,他们也充满了战斗激情,将以色列视为头号对手。

不过纳赛尔的结局并不完满,因为第三次中东战争惨败,阿拉伯合众国又在1961年分裂,因此纳赛尔逐渐失去了阿拉伯领袖的主角光环。埃及未来的路该怎么走?纳赛尔没有给出交代就在叹息中离世了。

接替纳赛尔的,是他昔日的战友萨达特

萨达特(阿拉伯语:محمد أنور السادات、英语:Mohamed Anwar al-Sadat,1918年12月25日——1981年10月6日)从1950年开始就跟着纳赛尔混了。1952年,在纳赛尔推翻埃及法鲁克王朝的时候,萨达特是第一个发表埃及独立宣言的人。可以说是埃及的杰斐逊。

从1964年开始,萨达特就一直都是纳赛尔身边最重要的副手。所以说纳赛尔在那些年所经历的麻烦,萨达特全都了然。尤其是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结束后,埃及的经济发展严重滞后,西奈半岛都给搞丢了,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纳赛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郁郁而终的,1970年成为埃及新领导人的萨达特,自然想要开辟一条新路来改变埃及破落户的局面。

那时候的阿拉伯各国刚刚经历了第三次中东战争的惨败,谁也不敢带头再打一场。不过他们倒是很聪明一个劲儿地让埃及带个头,毕竟埃及是昔日阿拉伯世界的带头大哥嘛!

萨达特当然希望完成老战友的遗愿,击败以色列,收复西奈半岛,夺回属于埃及的荣光。但这一切谈何容易?

萨达特为何非要和以色列打一场?

从1971年开始,萨达特便积极组织阿拉伯各国,打算再次对以色列发起新一轮进攻。那么他为啥急切地想要打这一仗呢?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埃及打算收复西奈半岛和加沙,约旦打算收复约旦河西岸,叙利亚打算收复戈兰高地。这些地盘都在第三次中东战争中被以色列给占了。第二,如果埃及不夺回西奈半岛,那苏伊士运河就没办法复航,这对埃及的经济来说,是致命的打击。没了苏伊士运河,那西方国家对埃及的态度又是另外一副面貌了。第三,对于丢了西奈半岛,埃及国内早已民怨沸腾。尤其是那些爱国的热血青年,他们对这几年一直没有针对以色列的战争很不满。第四,盟友们对收拾以色列也是跃跃欲试,尤其是叙利亚领导人老阿萨德,他认为只有先夺回戈兰高地,才能迫使以色列和谈,继而让以色列交出约旦河西岸、加沙乃至更多地盘。

由此可见,这一战是不打不行,即便是为了自身的统治和埃及的未来,萨达特也得硬着头皮去准备打一场。更何况万一打赢了,那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萨达特是个心理战的高手

早在1971年开始,萨达特就已经做出了要进攻以色列的态势,而且1972年曾在公开场合扬言,不惜牺牲100万阿拉伯士兵也要和以色列打一场。此外,萨达特还从苏联搞来了一批相对不错的装备,战斗机、坦克、飞弹等什么都有,算是做足了准备。

在这以后,萨达特的行动来了。第一,萨达特赶走了2000多名苏联支援专家,给世界造成一种埃及失去了苏联援助的状态。没有苏联的援助,想要打这一仗,何其难也!第二,萨达特让人时不时发布一些埃及军队中后勤不足、缺乏专业人员、缺乏各种零件的新闻,以此展现出埃及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打一仗的现象。第三,萨达特在发动袭击之前,举行了好几次大规模的军演,一开始以色列还有所警觉,但后来就疲惫了,也就疏于防备了。直到开战前1周,他们还在搞军演,谁能整天枕戈待旦呢?第四,萨达特知道以色列在埃及高层内部安插了探子,因此在开战前基本没有透露开战消息,反而故意透露了一些真假掺半的消息给探子们。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

如果只做了这些,那只能说萨达特是掩人耳目的高人,还称不上是心理战的高手。

最关键的角色登场了,约旦国王侯赛因!萨达特在开战前约见侯赛因,有意无意透露出了要对以色列发动进攻的事情。

由于1970年开始,约旦和巴解交战,约旦国王差点因此丢了王位,关键时刻约旦向以色列求援,不清楚以色列是否出手相助,但至少应该是给了武器,从而让侯赛因扭转了战局。为此,从那时候开始约旦和以色列的关系其实就缓和了。但碍于阿拉伯各国和以色列依旧针锋相对,所以约旦和以色列也不敢走太近。

这个时候萨达特将这一消息透露给侯赛因,当然是希望约旦能入伙,但如果约旦真跟以色列好上了,那萨达特也希望侯赛因能够把这个消息告诉以色列。

果尔达・梅厄

侯赛因果然把消息带到了,可梅厄夫人得知以后,却对此半信半疑,为啥呢?因为此前埃及所作的铺垫太多了,再加上他们得到的内部消息,足以证明埃及不可能发动一场战争。梅厄夫人甚至觉得侯赛因是故意来迷惑自己的。

结果以色列便错过了这次最佳的防御机会。直到开战当天,以色列高层才开始重视,但当天是犹太人的“赎罪日”,绝大多数人都不工作,放假去教堂赎罪了,根本没法立马组织有效的反抗,这一波以色列亏大了。

以战促谈,萨达特的战略归属还是和谈

1973年10月6日,埃及和叙利亚同时发动了对以军的袭击,以军可谓是兵败如山倒,埃及和叙利亚在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都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战果。尤其是埃及方面,只用了6个小时,便摧毁了以色列人引以为傲的巴列夫防线,而且夺回了西奈半岛的大片地盘。

战争到了这一步,阿拉伯人其实已经一雪前耻了。不管接下来如何,第四次中东战争前期,阿拉伯人的确打出了自己的气势。这一战比过去任何一场战争都要解气。

奈何在美国的支持下,以色列最终还是打赢了这场战争。尽管阿拉伯联军战败了,但埃及还是得到了苏伊士运河以东一侧10公里宽的一条狭长地带,算是保住了苏伊士运河。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

经此一役,萨达特成为了埃及乃至整个阿拉伯世界的大英雄。按道理这样的人,应该会和纳赛尔一样,在阿拉伯世界名垂青史的。但为何他会惨遭阿拉伯人所害呢?

主要还是战后萨达特对以色列的态度。萨达特始终都认为,只有和谈才能解决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之间的矛盾,这一点包括约旦国王侯赛因、叙利亚领导人老阿萨德都认可。唯一不同的是,侯赛因只想求和,以此保住约旦。老阿萨德则坚持打进以色列,迫使以色列求和。而萨达特则觉得以战促谈是最好的方式,也就是打出风采和气势就够了,别得了便宜还卖乖,不知道深浅。

在萨达特看来,即便阿拉伯国家都联合起来,也未必是以色列的对手。更何况阿拉伯各国各有各的心思,根本不可能竭尽全力。就拿第四次中东战争说吧,伊拉克和黎巴嫩死活不肯参加开头攻势,言下之意就是看形势决定。约旦就更别提了,他们和叙利亚关系紧张,不肯参战很正常。所以萨达特认为,留给埃及的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和谈。但和谈需要资本,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让对手知道自己不是软柿子,再和谈起来就容易多了。

结束埃以30多年的战争状态,萨达特完成了历史使命

1977年11月,萨达特亲自去了一趟耶路撒冷,和以色列领导人贝京展开会谈。可以说这一步就很勇敢了,毕竟萨达特头上可没有约旦哈希姆家族的圣裔光环,就算有也不敢以和谈使者的身份去。

1978年,在卡特的主持下,萨达特同贝京签署了戴维营协议。1979年双方宣布签订和约,并于1980年正式建交。

穆罕默德・安瓦尔・萨达特

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一直到1980年,埃及和以色列敌对了长达32年之久,终于在萨达特手里终结了。

投桃报李,以色列也宣布将西奈半岛全部归还埃及,在1982年撤走了所有以军。从此以后,埃以之间再无战端。埃及人终于过上了和平发展的生活。

不过也因此,萨达特被一些极端的阿拉伯人视为阿拉伯世界的背叛者,因此在1981年10月6日,萨达特被一帮极端分子给害了。

萨达特虽然走人了,但埃及和以色列之间的和平关系却在他手里一手建立了起来,并且时至今日也没有改变过,对埃及的普通民众们来说,可谓善莫大焉。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