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还在上学滕久昕报名参军,因视力不达标而无缘军队。随后响应号召成为知青,2年后却顺利进入铁道兵。
很多人或许知道滕久昕是何许人也?他的父亲是滕代远,曾经与彭老总搭档,战争年代在军中的职务和资历都不低。提到这里,有人会不会想到滕久昕能参军是因为父亲的关系呢?
滕代远有5个儿子,除大儿子在家乡生活之外,其余四个儿子都在他身边,而且成年后纷纷参军或者考入军校。
尽管滕代远在新中国成立后,不在军队任职,但他在战争年代长期担任要职,土地革命时期担任红军副总政委兼3军团政委;抗战时期担任军委参谋长、八路军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担任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华北军区副司令。
单从职务来说,也是在元帅与大将之间。
1934年离开苏区去了苏联,或许是他军事生涯中的转折点。抗战时期再回来,并不是哪一个战区主官,而是长期干机关工作。解放战争时,虽然担任大战区副职,实际上并不在前线指挥。
解放后,他被评为行政4级,与大将同级。
子女们受到他的影响,基本上都参军入伍。滕久昕是他的小儿子,1951年出生。
1968年,才17岁,想当兵因视力不过关而无缘入伍,但他还是响应号召,要求到内蒙大草原插队。对他这个决定,父亲滕代远是非常支持的。滕代远对子女们管教严格,尤其是让他们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不要忘本。
去内蒙之前,父亲以及哥哥们都去送他。
在内蒙插队2年,1970年他报名成为铁道兵一名战士。
或许很多人好奇,之前视力有问题,难道还能恢复吗?这显然是不能的,那怎么参军了呢,是不是父亲的影响呢?毕竟那时候他的父亲是政协副主席。
很显然,这并非是因为父亲的缘故。如果那样,在北京时就可以参军了,何必要到内蒙插队呢?
实际上可能是军、兵种对视力要求不同,我们知道在当时的军兵种里,铁道兵是不上前线的,他们是最辛苦的兵种之一,还有工程兵同样辛苦。
铁道兵并非作战单位,主要是施工,开山洞、铺铁轨、架桥梁等。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他的父亲之前一直担任铁道部部长,虽然铁道兵与铁道部是两个系统,可在新中国成立前,铁道兵的前身是铁道兵团,直接归铁道部领导。1950年以后,铁道兵团贵军委指挥。1952年正式编入军队序列,后来王震担任司令员兼政委。
在业务上,铁道兵与铁道部的工作联系非常紧密,在当时新中国开通很多铁路线路,都是铁道兵在负责。尤其西南地区铁路建设,崇山峻岭多,艰苦条件下现在的人难以想象。
滕久昕在铁道兵工作3年后,被调回北京工作。1975年复员后,到铁道系统工作,一直干到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