劲健侧重于内在的生命精神,就像人们建造高塔,高塔是雄健的,但却是没有生命的,这种雄健是由建造高塔的人外在赋予的,而劲健则有着内生动力并且是自内而外的展开。二者的区别便是有没有这种自内而外的主动变化,世界上各种主动变化的背后又无不是有一种气在推动,气的背后是道,道之用为神,中国古代哲学将之概括为“天”,天产生变化,地承载变化。人领悟道的过程便是在实现天人合一,所以人之创造万物有似于道之成就万物。
对于天地与人来说,赋予事物雄健特性的来源是神的劲健,所以好的艺术作品便应该有内在的生命力量也即精神元素,这种精神元素又来自于创作者内在的精神。创作者有内在精神不一定能体现为外在,这还涉及到技法、工具等问题,但没有内在精神则一定不会体现到外在。
具体到书法上便可以解释为什么书法要追求变化,因为神的第一要义和直接外在表现便是变化,这种变化不仅是书写时粗细浓淡和结体布局的变化,还应该是以前未曾出现过的变化。比如用楷书写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字,分开来看各自是有变化的,但前后比较却是没变化的,于是至少后一个字就不能说有真正的内在的神的存在,因为只要是外形上的东西都是可以通过固定的程式技法加以趋近的。
但变化又不是随意发挥,神的有效的运动又是依理而行。故书法中的神便体现在精神、认知、思想、情感、意识、笔法、笔意、气息、动作等因素的综合状态之中,这些元素越完备,越具有创新性,则其神便越是鲜活充沛。但神的充沛侧重于劲的一面,健者,则必有所积累、有所到达、有所成就,故侧重于外在形式上的刚健笃实或外在力量上的强健有力。
比如黄庭坚的行书便是对姿媚行书的一种改变,这种改变首先源于在精神认知上取得提升,也即对笔法、用笔、状态乃至结构布局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进而使得内在精神获得了更为自由的外在表达方式。于是内在的美体现为外在的美,内在的神与气充分体现在外形之中,这表现为线条的饱满圆润,跌宕起伏,开合有力,而无弱陷之处。
注:本文根据大愚观点整理
「二十四品新解 | 劲健」以有生有,终有尽时,以无生有,其源无穷
「二十四品新解」艺术中的劲健是刚柔相济,厚积薄发,言之有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