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晋名人丨小河庄才子:夏如璋的智慧与风骨

闻宁说事儿 2024-08-14 14:23:22

夏如璋(1824-1907),字方圭,号哈秋、鉴秋。宁晋县小河庄村人。光绪年间敕授承德郎、委署厅官(正六品闲职)。其才思敏捷,谈吐诙谐。嬉笑怒骂皆文章,著有《笑评廮陶遗史》《虚字赋》《俗题试帖》等。

明末清初之年,在小刘村与白木村之间有一个很小的村庄叫董村,只有三户人家,因生活不方便,任、陈二姓迁到小刘村居住,夏姓迁到白木村。若干年后,白木夏氏有一支派又移迁到小河庄。这就是夏如璋的祖上。小河庄村民风淳朴豪爽,其文川武乡廉泉让水多俊贤,其中夏家就出了两位名人,还是亲兄弟,长曰如春,次曰如璋,且都载入史册。

民国十八年《宁晋县志·乡饮宾》载:夏如春,读书聪敏,禀性孝顺。祖母有病,精心侍奉,日夜在侧,衣不解带二年。因长期请医问药,加上自己留心药饵,因而通晓了医术。祖母死后,父亲随即生病,他伺候更加勤苦。曾尝粪以审视父亲病的轻重。因忧愁操劳过度,竟先以父卒。邻里哀之,称为孝子。乡饮宾:清制,每年由各州县遴访年高有声望的士绅,一人为宾,次为介,又次为众宾。详报督抚,举行乡饮酒礼。所举荐宾介姓名、籍贯、等造册报吏部备案,授相应职衔,称为乡饮宾。

民国十八年《宁晋县志·人物志》载:夏如璋,字方圭,生于清道光四年(1824),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享年83岁,小河庄村人。夏如璋自幼聪慧过人,十三四岁考入县学,为增广生。因品学兼优,多有建树,清光绪敕授承德郎、委署厅官。夏多才学,性诙谐,常慕西汉东方朔之为人,《世说新语·规箴第十》记述了东方朔智慧救人的故事:汉武帝时东方朔曾任郎中,帝乳母违法,帝欲依法处置,乳母求之于朔,朔曰:"帝忍而愎,旁人言之,益死之速耳。汝临去,慎勿言,但屡顾帝,我当设奇以激之。"乳母如其言。朔在帝侧曰:"汝宜速去!帝已壮矣,岂念汝乳哺时恩邪?尚何还顾!"帝虽才雄心忍,亦深有情恋,乃凄然愍之,即赦免罪。

小河庄《夏氏族谱》载:"如璋少负盛名,曲眉丰额,清声便体,秀外慧中,勤奋好学,牛角挂书,十三岁考入县学,为增广生。慕西汉东方朔为人,性情豪放诙谐,言他人之不敢言,行他人之不敢行,做他人之不敢做,狂荡不羁,针砭时弊,笑傲人生。"一切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著有《笑评廮陶遗史》《虚字赋》《俗题试帖》。

夏如璋光绪年考中功名,依然习性不改,我行我素,轻上傲物,言政治得失,揭官场黑暗,讥朝廷腐败。屡次上疏直言国事而不予采纳,被官方视为俳优之论,难得赏识。由此而感怀才不遇,心胸郁闷,进而愈发肆意,不拘法理,被解职还乡。

夏如璋回乡以后,或三五知己纵酒放歌,或独自一人杜门不出赋诗著述,或昼夜颠倒闲对风月。年过四十后,开始外出游历,或驾小舟泛大泽之上,或访僧道于山林之中,或访友于乡野之间,飘忽不定,归去无期,漂泊了后半生。

夏如璋才华横溢,著作等身,除上文所载著述外,还有小河庄清光绪《翟氏族谱》《鲁氏族谱》、白木《夏氏族谱》等传世;亦有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东曹固《重修崇修寺碑碑文》和清光绪年大陆村《重修天池寺碑记》,民国十八年《宁晋县志·诗吟歌行》载《题节孝赵母张孺人赋》三文传世。两碑文末均有"敕授承德郎、委署厅官、增广生、邑人河庄夏如璋撰文"字样。读夏如璋碑记给人一种荡气回肠,自然天成,恍如神助的神秘感、敬畏感、愉悦感,现将其写《重修崇修寺碑碑文》录下,以示文采:

蓋闻记著《搜神》,争传干宝,技擅望相,独数刘銮。此书讳考,名不泯於今古,取神遗貌,艳称於京都。社属近乎芝兰,竟受玃(jué )涛之肆虐;茂苞瞻乎松竹,频遭鲸波之降災。每溯经驼白马,纳民物于寿仁,恍傅年纪赤乌,隔世代之辽远。爰有孤刹,以妥众神。后殿一座,中天教主毗卢佛一尊。毗卢帽著,覆万众以戴恩;袈裟衣披,煖一村如挟纩。石上之魂,证三生圆通亦幻;人间之曲,饶七宝变化无常。不惜现身说法,万有空空;已觉脱口生香,一言了了。中殿一座,释迦牟尼佛居中,阿众弥陀佛左右之。一串牟尼,独种万民之因果;三尊圣相,共现一霎之昙花。参大小之乘,教原归一;现人我之相,影任留三。南海大士倒坐,噫!撒手悬崖,只看恁两只慧眼;回头是岸,莫负咱一点婆心。

倒坐岂无情,常留退步;直行宜立志,定启迷途。韦陀殿一座,弥勒佛正坐,韦陀倒坐。弥勒者:腹大能容,传爱河於一撮;面常带笑,授乐土于四民。而韦陀者:来从北海,驻于东天。驾救生船,济此善男信女;执降魔杵,驱尽水怪山魈(xiāo)。杵尖放智炬之光,照彻幽明,可谓道明是是;甲缝生仁风而扇,被尽华夏,果然想入非非。天王殿一座,夫天王寓大神通,塔底之妖常镇,使大众常获安乐;而金钢作小游戏,足下之鬼难逃,佑诸乡不降眚灾。堪叹荡鹿苑于尼河,沈雞岑于香海,几使鸬鷀佛土,只留大海一沤;帝释天人,尽证水光。

三昧凑万,贯之蝇头,居人蒿目集一裘之狐,过客棘心,地犹存古刹之迹。谁能启善人之衷?然而有灵者感人,蚁赴而趋风,无倦者成功,鸿大于不日。乃拟以二十四年之春,为三千功德之始,为龙头者,製晋砖之五鹿;附骥尾者,辨汉瓦之双鱼。粜佛田之粟梁,无须捋鼠仓蝟廪;卖庙地之芦荻,几如收雁税鱼租。或借四方之檀那,制此巨刹;尽搜一里之梓财,成斯大观。行看云喷猊鼎,结香火之善缘;汉矗螭碑,记拜参之胜地。余与芝兰社悟堂张君憬至交,今会首偕同社张悟堂造敝馆问序,余不敢以不文辞,因志其缘起如此。爰为之铭曰:

中天教主,佛尊毗卢。虔诚祝祷,灾消难除。

为彼释迦,一串牟尼。为善记数,引人攀跻。

阿众弥陀,辅佐释迦。成功浩大,如恒河沙。

南海大士,如何倒坐?望人回头,迁善改过。

弥勒腹大,捧之笑人。望人迁善,早净根尘。

吁嗟韦陀,渡海而南。超渡众生,转苦为甜。

惟四天王,替天道行,人心尘掩,代拭复明,

八大金刚,努目警世。欲获福田,先净心地。

又铭曰:

毛氏成文,吴氏金印。继续先人,功成报竣。

叩恳八人,推作会首。寺宇整齐,以垂永久。

成文之外,尚有三人。德皆出众,善亦超群。

金印族中,犹有四位。行为无亏,才智无对。

二族善多,职员姓宁。彼众我寡,材干可用。

惟此八人,八元八凯。名勒贞珉,千秋不改。

敕授承德郎、委署厅官、增广生、邑人河庄夏如璋,时年古稀有五撰文。

生员,深州饶阳县籍,邑人迁善刘用宾书丹

记名鸿胪寺序班、郡庠(xiáng)生、邑人迁善赵允瑞篆额

大清光绪二十四年岁次戊戍十二月二十八日,直隶赵州宁晋县城东北五十五里东曹固重修崇修寺合会立。

笔法之精到,用辞之神妙,绝非常人所比。

夏如璋善书,真草隶篆皆备,犹精行楷,现小河庄翟氏、鲁氏清光绪二十一年族谱序文,皆为夏如璋亲撰、亲书,由此知其书法之精妙。

夏如璋晚年一如平生乐观豁达,虽年已八旬,仍容貌红润,步履稳健,思绪敏捷。每日勤学不倦,弹琴下棋,低吟高咏,拆字猜枚,所至名贤莫不向往折慕。时宁晋烟火由来已久,每逢元宵佳节,十里八乡,甚至县城都请他制作灯谜,小河庄村文风鼎盛也与他有很大关系。

至今村里还流传着他许多诙谐幽默的故事和传说。

选自《宁晋历史名人》此篇作者:翟彦相

图片源于网络,所有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删除。

0 阅读:0

闻宁说事儿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