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网上传播的一段视频显示,北京法源寺600年历史的石狮子被毁,游客参观时将其推倒。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员表示,鉴定这个文物如果一旦到了一定的级别,重的要上刑法,轻的也是要行政处罚。
从网传视频来看,一男性游客走到石狮子前用力一推,石狮子随之倒地,摔成两节,狮身和狮头分离。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在视频中表示,“最少600年以上的一个石狮子,经过600多年长时间的风雨剥蚀,而且经历了多少战争、火灾、地震,能保留至今,它多么珍贵……”
也就是说,经历过无数次灾难考验的600年石狮子,却没能躲过游客一推。这一推,令人很诧异,也很愤怒。因为,北京法源寺作为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包括石狮子在内的设施自然属于文物,对文物一般不能去抚摸,更别说用力去推。但涉事游客却对石狮子使用了野蛮的暴力行为。
这一行为究竟对文物造成了多大伤害和损失,有待专业权威机构进行鉴定和认定。即便在技术发达的今天可以对被毁坏的石狮子进行修复,但游客行为很可能对文物造成了不可逆的破坏,即经过修复的文物价值显然不如原文物价值。而且,能否修复或者修复到什么程度,仍是问号。
这个案例再次暴露部分游客素质堪忧。近些年来,我国旅游市场持续火爆,出游人次不断刷新纪录,即有钱有闲、热爱旅游的国人越来越多,这是好事。然而,游客不文明行为特别是毁坏文物的现象频频出现,比如游客在长城墙体上刻字的案例已经发生多起。当然,大多受到处罚。
令人遗憾的是,文明旅游本应该是人人遵循的底线,但被某些游客抛至脑后。虽然破坏文物行为,轻则受到行政处罚——被拘留并处罚款,重则面临被追究刑责或做出巨额赔偿(如某游客在梵净山金顶摩崖石壁处刻下“丽水陈国”四字被判赔偿12万元),但仍有游客未能汲取教训。
例如推倒600年石狮子的这个游客,就没有从以前类似案例中汲取教训。这至少说明两点:一方面,部分游客虽然热爱旅游,但个人文明素质、法治意识能停留在草莽、野蛮阶段;另一方面,国民素质教育特别是旅游素质教育仍然滞后,有以案说法作用的反面典型案例也普及不足。
因此,从今往后,针对每一起破坏文物的案件,都要依法严惩肇事凶手,即一次依法严惩要胜过无数次文明说教、法治说教。比如该追究刑责的,决不能以行政处罚“温柔处置”;该让肇事游客高额赔偿的,决不能罚点“小钱”了事。“刻4个字赔12万元”的判决案例值得借鉴。
而且,要尽可能将反面典型案例,以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广泛普及,特别是重点文保单位要在预约、购票、重点文物等处,对游客进行精准的文明知识、法律知识普及。无论是各地的文明行为条例,还是《文物保护法》等国家法律法规,都应该让进入文保单位的每一个游客入耳入脑。
针对600年石狮子被毁,上述考古专家表示,鉴定这个文物如果一旦到了一定的级别,重的要上刑法,轻的也是要行政处罚。期待有关方面科学鉴定,对破坏文物行为依法严惩,以法的严惩换取旅游文明——既要通过严惩让涉事游客长记性,更要让这种案例发挥更大警示教育作用。
当然,各文保单位也要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包括增加护栏和安全提示等。
如果不用法律来保护文物,那还不如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