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们相反,夏天太阳再毒,美国人不戴草帽。黑人晒不黑,白人又以黑为美。在他们看来,黑是健美的标志,是大自然的恩赐。于是,他们把晒太阳当成一种天然享受,尽可能利用沙滩、草地等阳光充盈的地方,纵情享受日光浴,把自己晒得红红的,晒得白里透红,晒得油黑发亮。
每当节假日,密歇根湖畔的沙滩上,躺满了晒太阳的人,男的穿短裤,女的穿着比基尼,沙滩上放上床单或地毯,带上各种吃的、喝的,人躺在上面悠闲地晒太阳,饿了爬起来吃点东西,再接着晒,直至太阳落山。
2018年7月中旬,我们乘“挪威号”游轮去西加勒比海旅游。游轮的第十八层是游泳池,周围甲板上和十九层一排一排的塑料床上躺满了晒太阳的男男女女。除个别女子将太阳帽遮着头部外,大部分人则是全身暴晒在烈日下。七月的太阳很炽烈,这些人全身汗浸浸的,热急了就到游泳池泡一会儿再继续晒,有人戏谑地说他们“就像晒咸鱼一样晒了前面晒后面”。
在游轮下岛观光的玻璃兹国丰收岛和墨西哥科苏梅尔岛的沙滩上,为方便游轮上下岛的客人享受日光浴,海岸铺满了一张张蓝色塑料床。远远望去,那一张张蓝和大海的蓝、蓝天的蓝完全融为了一体。
美国的小孩是在图书馆长大的。我们住的附近就有大小两个图书馆,相距都不远,平时隔三差五去借书还书,很熟悉。小图书馆每次都能看到小到几个月、大到七八岁年龄段的孩子,由家长带着陪读,或玩各种适合自己的图书、玩具和游戏。小一点的孩子玩看图识字、堆积木,一般都是和小动物、小玩具为伍,或听大人讲故事。大点的孩子则看各种读物、拼图,或上网玩一些益智游戏。
大图书馆很大,上下好几层,各种设施齐全,每个年龄段的人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读物或游戏。老年人或读书,或上网,或聊天;带孩子的母亲们有的陪孩子玩,有的同孩子一起读书,有的互相交流育儿经验……各得其所。
由于语言障碍,天冷又不便出门,许多赴美看望子女的中国老人,便不约而同地每天去图书馆汇聚。老人们来自中国各地,他们谈各地风俗习惯、风土人情、趣闻轶事和每家的工作、学习、生活等情况,有说不完的话题。既解决了语言不通的困窘,又愉悦了心情。
记得去耶鲁大学参观时,无意间走进一家图书馆,见到了近十位中国老人带着孙子孙女在图书馆。可以想见各地情况大同小异。由此就不难解释在地铁上、沙滩上、公园里经常有那么多手捧书卷、埋头读书的人了。
崇尚尊老爱幼也是美国公民的道德准则,对孩子的关爱超过了任何人。无论认识与否,都会像对待自家孩子一样,耐心地回答孩子们提出的一切问题。在朝鲜(抗美援朝)战场死难的十八联军老兵纪念馆,灿向讲解员提了一个小问题,那个年长的爷爷不厌其烦地为她讲解,直至满意为止。
美国虽然人少,出门办事也常需要排队。哪怕只有两三个人,也会按先后顺序自觉站到后面,不会一下子就围上去,更没有人随便插队。排队时,前后保持约一米左右距离,没有人叽叽喳喳,大声喧哗,从头到尾,秩序井然。
平时出门进门,走在前面的人都会自觉为后面的人拉着门,直到后面的人扶着才离开,没有人不顾别人而只管自己走。
在纽约、华盛顿、洛杉矶、黄石公园等地旅行时,不少人会友好地主动为我们拍照。
在艾文斯顿的节假日或周六、周日,由政府或教会及其他团体组织的针对孩子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比较多。如在节假日的不同地点,免费提供场地,鼓励孩子们亲手制作风车、压水辘辘、扎花等小玩具。一般由主办方发出通知,准备好本次活动所需原料及各种制作工具如钉锤、铁钉、剪刀、纸张、线绳、胶带等用具,届时各家长按时间地点带着孩子免费参与。从登记、领取材料到按图纸一步一步制作,都由孩子亲自动手,家长给予指导,特别小的孩子则由家长手把手教孩子完成。
一个周日,某报社组织孩子们学习种菜、种花技术。
一位女记者向灿详细讲解了种子入土后的生长过程,并将一条小蚯蚓放在掌上,写下单词讲了它的作用后问灿中文怎样读和写……还留了邮箱。三天后我们收到一份报纸,上面刊登了那天活动的新闻报道并附有灿的照片及中文“蚯蚓”二字,灿特别高兴,将那天领取并已在花盆下种的种子精心照料,每天去看好几遍,浇水、培土、除草。还买了肥料施肥,观察它破土发芽由两片叶子逐渐长大的过程。
林肯小学专门整理几畦土,种了玉米、菠菜和青菜,供孩子们学习实践。灿种的两盆花草也一天天长大了,枝繁叶茂,绿油油的。可惜假期外出时间较长,因无人浇水,回家时有些枯萎了,小姑娘痛惜得哭了很久。风筝节在林肯公园免费制作风筝,由孩子们自己配色,亲手制作,并独立完成整个制作过程。偌大的公园飘满了花花绿绿、形态各异的风筝,美丽极了。
这些多姿多彩的制作实践,丰富了孩子们课余生活,激发了孩子们的劳动热情,从而使他们深切认识到任何成物都来之不易,必须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劳动才能获得,并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这样的活动只要愿意参与,每个月都有。
芝加哥和西北大学的免费音乐会和夜场电影,艾文斯顿的国际艺术节、美国纪念为国捐躯老兵大游行、独立日烟火晚会等活动,更是乐坏了孩子们。
在活动场地,有专业化妆师为小朋友在脸上手上画上自己喜欢的花草鱼鸟,领一份玩具、可乐和零食,有时还免费供应简单的午餐如汉堡等。我曾几次自始至终参加,活动结束后场地却很干净,极少有丢弃的果皮纸屑和各种垃圾。
每天早晨的咖啡牛奶面包是美国人的必需品,每个酒店、餐厅都备有咖啡机供住宿者自己煮咖啡,就像国内酒店旅馆的开水器一样,喝水都是冷饮加冰块。去餐厅吃饭时,如果不提前告知,服务员会习惯性将冰水放在你面前。当然,饭后,食客都会自觉将自己的餐具收捡到洗碗间。
用餐结账时,给服务员小费,却是必不可少的。在美国,给服务员小费是传统。餐厅服务员的薪水很少,服务员赚的就是小费。小费是消费的10%-15%,高兴了就多给点。小费也是对服务员耐心服务的报酬,是一种尊重。
当地人对冰淇淋的喜爱仅次于咖啡。我们住处约十分钟路程的一家冰琪淋店,生意非常火爆,每天进出的人络绎不绝。一天晚上,我们从朋友处回家途经该店时顺便排队给灿买,没想到人特多,男的女的、老的少的排了一长串,受冻等了约四十分钟才买到手。在加勒比海邮轮上,冰淇淋几乎是他们每餐的必需品。
美国人的餐饮比较简单,烹饪方法和我们大相径庭。烤箱为每个家庭所必备。早餐一般离不开咖啡、面包、牛奶和麦片。麦片的种类很多,有原味的、甜的,有不同形状、不同颜色,小孩尤其喜欢。或煎蛋加点芝士或培根,也有人爱吃薄煎饼。
午餐,大部分人都吃三明治或者比萨、汉堡、沙拉等。三明治有鸡蛋沙拉的、芝士火腿等,沙拉大都是青菜萝卜番茄加不同的酱做成。
晚餐就显得丰富多了,如汉堡、热狗、薯条、比萨、寿司, 烤肉、烤排骨、炖牛肉, 咖喱、牛排、蔬菜、意大利面、土豆、沙拉等。汉堡有各种不同的搭配,如牛肉、鸡肉、火鸡、火腿等,水果、可乐、冰淇淋必不可少。
当然,中国菜在美国也是很受欢迎的。
艾文斯顿的居民大都是虔诚的基督教徒,高大雄伟的教堂比比皆是,几乎一人信教全家信教。灿的同学涵全家都是基督教徒,她的父亲在西北大学神学院读博士,涵每周日都和小朋友们一起去教堂唱赞美歌,由西北大学音乐学院信教的老师执教。
由于好奇,周日我也曾两次跟着她们去了一处教堂参观。富丽堂皇的教堂内,楼上楼下的座椅能容纳二百多人。台上分两排坐着牧师等二十多个人,每人前面放有麦克风。钢琴、小提琴等乐器按一定布局摆放,小朋友们坐在台前。每次礼拜都有领唱或同台上教徒合唱赞美歌,唱歌时,各种乐器伴奏,就像小型音乐会一样庄严。牧师指导学习圣经,信徒们前后左右互相认识、拥抱,联络情感,交流学习经验。
教会在学校放假后,会组织各种夏令营。基督教徒家中上初、高中的未成年子女会作为夏令营的领队,带领报名的小同学们参加学习滑冰、游泳等夏令营活动。教会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不分国籍,经申请可部分或全免费用。
开车行路礼让行人。在居住区的各个路段,设有一个“STOP”警示牌,车辆经过时会习惯性停三秒钟。我每次走在十字路口遇到车辆时,司机们都会远远地停着,等待行人通过后才开走。
人性化的公交车。
美国的公交车前门有一个专为残疾人设置的专用推板,当遇到坐轮椅的残疾人上车时,司机启动按钮,车门下面的推板就慢慢下降。当降到和地面成平面时,轮椅就从推板上推进车内,随着司机的一连串操作,推板和轮椅也随之徐徐上升,直到与车厢平面一致。然后,司机走出驾驶室,亲手将身后的残疾人专用座位收起来,为轮椅腾位,将轮椅固定好。
下车时,司机按步骤松开轮椅送残疾人下车后,再将收起的座位复原。在整个上下车过程中,司机尽心尽力,毫无怨言。车上还有自行车托架,方便乘客把自行车轻松放到固定的位置。
在美国,无论大小停车场,都设有残疾人停车位,任何人不得占用,也不会占用。(《美国印象》选编二)
(文/王锦文)
欢迎走进“五色石文斋”。如果您喜欢,请点击关注,也欢迎您分享、评论。在这里随时有精彩的文章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