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盖被子,是中国人的专属基因吗?

有觉睡眠 2022-09-20 10:07:16

前段时间#中国人骨子里的盖被子基因#冲向热搜,看到的瞬间,有觉的DNA动了!

只要休息睡觉,盖被子这个固定动作绝对少不了,它就像每晚相拥入眠的伴侣,绝对的床上主角。

有人只扯出一个被角盖住肚子

有人把被子的形状弯成一个“C”

还有人侧抱着被子睡……

反正就一句话:就算世界上只剩下最后一块布,我也要把它扯过来当被子。

中国人盖被子的基因,就像种菜基因一样,深深刻进每个人的骨子里。

睡觉为什么要盖被子?

01.御寒

一般来说,在入睡后一个小时左右,人体温度就会出现小幅度降低,体温会从一开始的36.7℃,降到36℃以下。

并且在进入快速眼动睡眠期后,这个阶段有74%-95%的人会做梦,而在做梦时,人体的温度调节功能会被抑制,如果这时在忽视保暖很容易着凉。

巧合的是,通常到了这个阶段,外部环境也正好到了最冷的阶段——日出前后,通常凌晨3-5点,正是一天中最冷的时候。

所以,睡前盖被子绝对是明智的选择。

02.中国人的养生基因

如果说春、秋、冬盖被子是为了御寒,那夏天盖被子就是为了防止一泻千里。

肚脐,中医又称之为“神阙穴”,上应后天脾胃,下应先天肝肾,主治腹痛、肠鸣、泄泻不止……

凭借着5000年的中医历史,“睡觉要把肚子盖好”这件事就像文化传承,一代又一代地刻在了每个中国人的骨子里。

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一泻千里」和「不盖肚脐」也关系匪浅。

腹泻最常见的病因就是受凉,肚脐作为脐带脱落留下的疤痕,整体厚度远不及周围区域,比其他地方与腹腔内联系更为紧密。

再加上肚脐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因此肚脐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

所以腹部裸露会更容易让肠道受凉,产生冷刺激,引起腹痛腹泻。

03.具有的神奇的治愈能力

除了抵御效果,被子还藏着不为人知的治愈能力。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的一项研究显示:与轻毛毯相比,盖一定重量的被子,有助降低失眠,减轻白天疲惫、焦虑的症状。

Journal of Clinical Sleep Medicine 杂志

乍一看有点匪夷所思,其实不然。

做这项研究的人来自瑞典卡罗林斯卡学院(世界排名前十的医学院),针对120个失眠人群进行了研究。

他将这些人分成了两组,4周后发现使用重毛毯的参与者失眠改善有效率为59.4%,完全缓解率为42.2%。

而使用轻毛毯的参与者失眠改善有效率仅为5.4%,完全缓解率仅为3.6%。

图为两组参与者实验前后失眠严重度指数、失眠改善有效率变化,橙色-重毛毯使用组,蓝色-对照组

厚被子之所以能改善失眠,主要在于重毛毯施加在身体的压力,刺激了深触觉和肌肉、关节感觉,起到类似于指压和按摩的效果。

其次,深层压力刺激能够唤起自主神经系统副交感神经兴奋,抑制交感兴奋,增加身体催产素分泌,起到抗焦虑和镇静的效果。

但这里必须要说明一下,被子的重量一定要是身体可接受的范围,不是越重越好,建议被子重量是人体重量的5%~10%。

如果觉得太重或者太轻,还可以自我调节,主要以个人舒适度为主。

当然,还得搞清楚一件事,就是失眠、焦虑、抑郁的原因有很多,盖重被子只是辅助手段,单靠它就想摆脱失眠简直是石狮子的屁股——没门儿。

04.给人安全感

人在休息的时候是最放松的,同时,这个时候也是心理上最脆弱的一个时间。

特别是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想起往事,可能就会需要一些慰藉。

如果这个时候,身边没有人作陪,那么用被子把自己包围起来,就像被人拥入怀中一样,起到一定的安慰效果。

除此之外,人类对于黑暗都是恐惧的,尤其害怕妖魔鬼怪。

而根据“人鬼互不侵犯规定”,当人进入被子的时候,妖魔鬼怪就不能去吓唬人类了。

于是在漆黑黑的夜晚,被子就成了最简单、最能给人安全感的防御法宝。

05.睡眠习惯

和前面几种说法比起来,条件反射,其实是更重要的一个原因。

当大家还是婴儿、孩童时期时,身体的体温调节功能较弱,父母总会给我们盖上被子。

而在后来慢慢长大成人的时间里,我们每天都在重复躺下、盖被子、入睡这一系列动作。

人在无意中接受的这些动作,久而久之,就变成了每个人固定不变的睡眠习惯。

作家木心曾经写过这样一段话:“在没有火炉没有水汀的卧房里,全凭自己的体温熨暖它,继而便在它的和煦的包裹之中了,一直到早晨,人与被浑然不分似的。”

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一床被子,既柔软又温暖,功能强大,还不会惹你生气,比男朋友乖多了。

这样的“治愈系”寝具,谁能忍住不爱(盖)呢~

0 阅读: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