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8年,邓小平积极为彭德怀平反,华国锋不解:你当年不是反对他吗

赵婧瑶说历史 2025-04-07 17:48:16

1978年12月24号那天,彭德怀老前辈的告别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庄重举办。

追悼大会是叶剑英元帅来主持的,当时担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在这个会上亲自为逝者宣读了悼文。

追悼会场面既肃穆又盛大,不过没有安排遗体告别的环节。

彭德怀其实早在1974年就因冤屈离世了,这次追悼会,是后来才补上的。

为啥中央在彭德怀走了好几年后,才给他办了追悼会呢?他生前到底遭遇了啥不公平的事?

【彭德怀的戎马生涯】

彭德怀,老家在湖南湘潭,1898年他出生在一个穷得响叮当的农民家里。因为家里太穷,他小时候连饭都吃不上,只好还没长大就去附近的矿上干苦力活,天天受人欺负。还没到18岁,他就毅然决然地加入了湘军,靠着在战场上拼命,从一个小兵一步步升到了团长。

后来他跟着队伍被安排进了国民革命军。作为带兵的头儿,他一直琢磨着怎么救国家、救百姓。快三十岁的时候,他碰到了共产党,接触到了共产主义的理念,感觉就像看到了希望,从那以后,他就踏上了正确的道路。

从1928年到1953年,这22年间,彭德怀一直冲在战斗的最前线亲自指挥,他始终坚守共产党的领导,带着队伍赢得了数不清的战役。

彭德怀从军后,就投身到了北伐的战场;他发起平江起义,还拉起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的大旗。他闯过苏区反“围剿”的一道道难关,走过长征的漫漫征途,打过抗日战争,拼过解放战争,还上过抗美援朝的战场,无数次在生死边缘徘徊。

那时候,井冈山被敌军攻占了,他们为了找我们,真的是啥招都用了,连小石子都得检查一遍,茅草堆也得烧个干净。他就这么在敌人的严密搜查下,好不容易捡回了一条命。

长征刚开始那会儿,彭德怀担当起了断后的重任。他得保证中央的主力部队和后勤队伍能平平安安地过湘江。他自己带着两个团的兵力,抢着去占湘江那渡口。他指挥着战士们跟敌人硬拼了三天三夜,那场面真是惨烈,湘江都被血染红了。八万红军啊,这一仗下来,死了伤了五万。可彭德怀,他愣是没退缩。

抗战那会儿,鬼子搞了个大行动,把八路军总部给团团围住了。副参谋长左权英勇献身,战斗打得那叫一个惨烈。彭德怀带着大伙儿,豁出命去拼杀,硬是从敌人的包围圈里杀出一条活路,冲破了敌人的封锁线。

后来到了陕北战场,他亲自上阵指挥,带着两万多的将士,硬是把胡宗南那二十八万精兵给打败了。情况十分危急,但彭德怀一直冲在最前面,毫不退缩。

朝鲜战争那会儿,敌军飞机轰炸,一下子就把我们志愿军的指挥部给烧了个精光。参谋毛岸英他们,全都没能逃出来。尽管遭遇这样的打击,但大家还是铁了心要继续打下去,坚守在战场上。

他因为特别能打仗,在长征路上好几次带着红军把敌人的骑兵追兵给打退了。毛主席还专门写了首诗夸他:“哪个能勇猛冲锋,只有彭大将军最行。”

中国一建国,彭德怀就被吸纳进了国家最高领导班子,还被委以重任,当上了副主席。

1950年10月那会儿,朝鲜那边的战火眼瞅着就要窜到中国边境了,对咱们国家安全构成了大威胁。可上边儿的领导们想法不统一,毛主席一看这情形,赶紧把彭德怀叫了回来。彭德怀二话不说,站边儿毛主席,觉得咱得出兵跟美国干一架。就这么着,他接了命令,火急火燎地带着队伍奔朝鲜去了。

在抗美援朝那会儿,彭德怀带着中国人民志愿军,跟朝鲜人民军一块儿,经过了好几场硬仗恶战。靠着大伙儿铁打的决心,愣是把美军那个不可一世的形象给打破了。

那时候,美国总统杜鲁门,二话不说就把朝鲜战场上的总指挥麦克阿瑟给撤了职,这足以看出他当时有多生气。

在朝鲜那片战场上,彭德怀带着中国人民志愿军,仅仅用了半年多时间,就连续发起了好几场大战。他们硬是把“美联军”给打回了“三八”线,让敌人不得不转为防守,最后坐下来跟我们谈停战的事儿。

之后,打了两年仗又谈了两年,两边终于在1953年7月签了个全面停火的协议。在抗美援朝这场大战里,咱们中国军队那是真威风,给新中国争足了面子。打那以后,彭德怀就成了美军闻风丧胆的大将军。

战争结束后,朝鲜政府直接用他们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的身份,给了他一个“朝鲜人民共和国英雄”的大奖,就是为了夸奖他的大功劳。

彭德怀是咱们人民军队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也是出色的领导者。1955年那会儿,国家给了他很大的荣誉,授予了他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的军衔,还有好多荣誉勋章呢。

不过,1959年庐山会议一完事儿,形势就立马变天了……

【各方人员积极为彭德怀平反】

1959年7月份,彭德怀作为政协委员,在庐山开会那会儿,心里一直装着老百姓,特别能理解大家的难处。他鼓起勇气,直接说了出来,严厉地指出了“大跃进”里那些不对的路线和标语。

会议结束后,他自己动手给毛主席写了封信,里头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儿说了出来。对于“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那会儿的一些不对头的事儿,他直言不讳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没想到,这一下子踩到了雷区,惹得好些人都不乐意了。

在八届八中全会上,彭德怀被冤枉地扣上了“右倾主义”头头的帽子,而且,他的国防部部长职位也被撤了,接着就得去接受劳动改造了。

不过,到了1962年6月份,性格刚正不阿的他,又一次给中央写了封长达8万字的申诉信。这封信因为字数多,后来大家伙儿都管它叫“万言书”。

彭德怀在那封信里,又一次提到了庐山会议时对他的不公正判断,表达了自己的观点。他心里坚持着那份真理,可没想到,又一次遭到了冤枉的批评和调查。

遇到挫折后,彭德怀还是坚定地站在党这一边,不去管自己有没有好处或者地位高不高,他还是一如既往地拼尽全力为党做事。

1965年9月份,毛主席把彭德怀叫过去,跟他说:“说不定,你就是对的那个……”

后来,毛主席安排他到四川去,去西南局的“三线”建设委员会那里,让他当上了第三副主任。他对职位高低并不在意,啥也没说,立马就上岗了,还是像以前一样,特别认真地干工作。

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十年里,彭德怀又一次遭遇了不公平的对待。但他始终没有屈服,一直在据理力争。然而,由于长时间的身心折磨,这位已经七十多岁的老元帅,身体终究还是垮了,没能挺过去。

1974年11月29日,彭德怀元帅在冤屈中离世,真是让人心里难受。

特殊阶段结束后,有了叶剑英等老一辈领导人的鼎力相助,在中共的十届三中全会上,大家一致同意并通过了那个决定,让邓小平重新回到了他的岗位上。这样一来,邓小平就又出来开始主持大局了。

随着大家不断努力为受冤者恢复名誉,要求为彭德怀元帅洗刷冤屈的声音渐渐响亮起来,这事儿也引起了邓小平的注意。

彭德怀膝下无儿无女,所以为他恢复名誉的事儿,就靠他的几个侄女来操办了。

为了让伯父的名声得以恢复清白,她们不怕麻烦,专门去探望了伯伯以前一起打仗的老兄弟,想请他们站出来,说几句实话。

彭德怀的侄女们心里头有个愿望,她们盼着中共中央能再好好查一查当年那些冤枉事儿,给个公道。

从平江起义一路走到庐山会议,彭德怀在我们党内已经摸爬滚打了三十多年。他总是冲在最前面,战斗在第一线。他的贡献,可不是简单数数打了多少仗、赢了多少战役就能说清楚的。那得看他在各个历史时期,都立下了哪些不可磨灭的功劳。

彭德怀的侄女们一直想不明白,为啥那位勇于为老百姓说话的伯伯,会被扣上一个“反革命”的大帽子。

后来,她们一趟趟地去找伯伯那些老战友,就想求他们出手,给伯伯讨个公道。

不过那会儿,这些老战友大多刚被洗刷冤屈,身子骨还没缓过来,手里也没啥实权,能站出来发声的真没几个。

说来也巧,她们给中央领导写的一封抱怨信,不知怎么的,有一天竟然落到了王震手上。王震这人性格直率,看完信后,立马连声称赞。

王震瞅着那封申诉信,心里头为老战友彭德怀还背着冤屈感到不是滋味。他一咬牙,拿起笔就按照真实情况给信里添了点内容,然后自个儿跑去找正忙着中央事务的邓小平同志,把信递给了他,盼着邓小平能抽个空,瞅瞅这事儿,给帮个忙。

邓小平重新走上工作岗位后,就一直忙着纠正之前的错误,实在没空去管彭德怀的事儿。

读完那封信,他对彭德怀的事儿格外。后来,在自己的回忆笔记中,他这样写道:

要是他没有啥政治历史方面的问题,那就得给他安排个合适的位置,毕竟他以前也是做过不少贡献的。当然啦,他也不是没缺点,没犯过错,但总的来说,他干的好事还是比坏事要多。

邓小平说的那句话,意思挺清楚的,他就是支持给彭德怀平反这事儿,态度挺积极的。

但那时候的社会大背景,让邓小平的观点没能赢得所有人的赞同,给彭德怀平反的事儿也因此碰了壁,被暂时搁置了。

【邓小平实事求是,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要向前看】

1978年快结束的时候,中央领导在好几次工作会议上,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上,重点讨论了好多事情,其中大部分是要给那些被冤枉、搞错案子的人平反。

三中全会发布的公告里头讲得明明白白:“想要党和人民心往一处使,保住党和毛主席的好名声,就得下狠心把冤枉人的假案子翻了,把搞错了的案子纠正过来,给那些受委屈的人平反昭雪。”

以前那种不跟党和群众商量,单独搞个专案组来查干部的做法,问题很多,得彻底废除。

这时候,陈云站了出来,说要给彭德怀恢复名誉,还做了个详细的报告来解释这事儿。邓小平等大多数人听了都觉得有理,纷纷表示赞同和支持。

不过,那次会议是由华国锋来主持的。他因为年纪较轻,接手中央工作的时间也不长,对当时的具体情况不太清楚,所以就没发表什么意见。会议结束后,汪东兴去查了彭德怀的档案,发现里面的处理看法是邓小平写的。

然后就把档案交给了华国锋,跟他说:“瞧瞧,彭德怀这事儿,不就是邓小平给办的,还给定了性嘛!”

华国锋对此感到困惑,于是找到了邓小平。他想要了解清楚,为何当年对彭德怀持反对意见的邓小平,如今会如此积极地推动为彭德怀平反昭雪的工作。

邓小平对于这个问题很直白,他说:“那时候,我其实并不清楚真实状况,我确实反对过彭德怀的看法。可这么多年一来,事情已经很明白了,是我当时错了,彭德怀才是对的。”

因此,对于以前留下来的那些事儿,咱们得好好捋捋,看看哪些是做得对的,哪些是搞错了的。得把错的给改过来,给彭德怀同志恢复名誉,这就是在改正错误。改这些错,不光是为了思想能更开放,也是为了大家能更团结稳定。为了国家以后能更好地发展,咱们得往前看,有错就得改。

说实话,邓小平心里清楚得很,1959年庐山开的那个会,好多高级干部都没说实话。他们心里都跟明镜似的,知道彭德怀提的那些问题确实存在。但那时候的环境啊,大家都为了自己的前程着想,没人敢站出来说实话。

邓小平面对自己的过错,没有回避,而是实实在在地站了出来,爽快地承认了自己以前的失误。

就像邓小平在他的回忆录中所提及的:“彭德怀同志的看法没有问题,身为政治局委员,给政治局主席写信这事儿挺正常的。虽说彭德怀同志也有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但当时对他的处理方式,那绝对是搞错了。”

在那个时期,多亏了邓小平、陈云等人的积极推动,到了1978年冬天,彭德怀的冤屈终于得到了澄清,名誉也得以恢复。

1978年12月24号那天,彭德怀的告别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办了。这个仪式是叶剑英来主持的,而邓小平则上台发表了怀念他的话。

会议结束后,由于杨尚昆、黄克诚这些老一辈革命家的建议,专门负责写彭德怀个人传记的小组就成立了。很快,大家找到了彭德怀在监狱里亲手写的15万字自传资料。

大家都对它极高的价值感到震惊,所以它被用来作为写《彭德怀全传》的历史资料。随着研究深入,那些以前不为人知的细节也慢慢被大家知道了。

彭德怀的事情,在他走了四年之后,终于得到了翻案,历史也对他有了个公正的说法。

就像彭德怀在牢里记录的那些往事一样:

无论何时何地,我都会昂首挺胸,大声说出自己问心无愧。我坚信,时间会证明我的清白,历史最终会还我公道!

现在,《彭德怀全传》这本书,经过长达30年的精心编纂和修订,终于和大家见面了。

这三十年来,传记小组的工作人员依照彭德怀自传里的讲述,追寻着他生活和战斗的脚步,走访了众多亲身经历过那段历史的老人。从老人们的口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这位深受群众爱戴的彭老总的真实模样。

张爱萍上将打心底里敬佩彭德怀,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谈起对彭德怀的看法。他说,彭德怀并不是那种十全十美的人,但他绝对是个实实在在的真汉子,是个顶天立地的大人物。

说起彭德怀,有人这样缅怀他:“他手持大刀,勇往直前,只为百姓谋幸福。可晚年生活却有些落寞,让人心中生出无尽的感慨。他性格刚强,从不向权贵低头,更不屑玩弄权术。他曾写下万言书,那份正直和勇气,赢得了全中国的赞誉。”

彭德怀这辈子,一直都在想办法给老百姓带来好日子。他这辈子最出彩的地方,就是他人好,心里装着天下大事,爱恨分得清清楚楚,主意特别正,做事讲究实事求是,碰到坏势力,他从不会低头服软。

他做的事情给我们党、国家和军队带来了极大的荣誉,这些都是永远不会被忘记的。同时,他还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财富,这些都是我们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

给彭德怀写传记,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确实花了挺长时间。

从1983年起头,那个只有8万字的《彭德怀传略》,一点点变成了120万字的初稿。后来啊,到了1993年,它又精简成了58万字的《彭德怀传》,这才正式出版。

最近几年,好多讲过去那些事儿的书,像传记啊回忆录啥的,都一个接一个地出来了。这些书里说了不少真事儿,让我们在《彭德怀全传》这本书里,能对那些问题再进行琢磨和研究。

社会一直在往前发展,咱们国家也做到了放开思想、讲真话办实事,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朝着未来努力。

那些老早以前留下来的历史难题,现在终于能让时间来慢慢看清真相,也让大家伙儿来评评理,说到底谁对谁错。

在这里,咱们得向彭德怀大元帅表达最深的敬意。他的那种精神,真的值得咱们好好学习。他始终把祖国和人民的利益看得比啥都重,不管遇到啥困难,信念都坚如磐石。咱们得把这种革命主义精神传承下去。

他是老百姓心中的大将军,深受大家尊敬和爱戴,是个不折不扣的共产党战士!

2 阅读: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