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日本“华中派遣军”及“华北方面军”在南北两线的淮河及济宁等地,遭到了中国军队的坚决阻击及反击。但是,上海的获胜及南京、山东的轻易占领,使得他们还是不正确地判断了战争的发展趋势。
侵华日军高层认为,在国际上,“德国承认满洲国”,英国已“修订了对外政策,在欧洲接近德、意而自求安定,在远东缓和支持中国政权的态度,采取保持本国权益第一主义”,“国际形势大局正朝着对我有利的方向发展”。
更重要的是,他们错误地低估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决心,认为“中国的一般政局是逐渐丧失长期抗战的自信,外则失去各国支援,内则出现各种内政问题(指地方与中央、共产党与国民党以及国民党内部派系之间的矛盾),现在正踏上崩溃之途”。
而对于中国军队的看法,则带有极大的片面性与盲目性,觉得“在此次事变中,中国军队受到的损失,仅在华中方面就有40余万,连同华北方面合计约为80万左右;而且蒋介石多年苦心训练的、占中央军大部约六七个师,在华中方面受到彻底打击,大部分已丧失战斗能力”。
所以,侵华日军不同意大本营的判断和暂时“不扩大方针”。尤其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对中央意图不满”,坚持他“使华北、华中联接起来,进行徐州作战”的主张。
2月下旬,他直接向到北平传达“战场不扩大方针”的参谋本部第二课(即作战课)课长一再强调他的意见。
同时,积极支持下辖第2军继续向南入侵的企图,并于3月初,将第2军的作战计划及要求增兵的报告转报大本营:
“追剿眼前之敌,决不是深入南进作战。为警备后方,希望增加兵力。”
如此一来,在日本内阁及大本营中,主张立即扩大侵略战争的势力,开始占了上风。
3月1日,参谋本部将一贯主张慎重的河边虎四郎大佐免去负责作战指导的作战课课长职务,并以主张急进的陆军省军事课高级课员稻田正纯中佐继任,同时,迅速批准了第2军的作战计划和增兵要求。
3月8日,第2军司令官西尾寿造派参谋鹈泽中佐向第10师团师团长传达了司令官的希望(非正式命令):
“应占领滕县附近及确保大平邑”。
3月13日,又下达正式命令:
“第10师团击灭大运河以北之敌,第5师团以一部占领沂州(临沂)后,进入峄县附近,配合第10师团作战”,“在达到上述目的后,大致在滕县、沂州一线为以后作战作好准备”。
所以,日军第2军的进攻行动,直接导致了滕县及临沂的战斗,从而揭开了台儿庄作战的序幕。
此时,为了进行南进作战,日军第2军第10师团于2月间,组成了以第33旅团为基干的濑谷支队。
3月1日,濑谷启少将替代田荣次郎少将,被任命为第33旅团旅团长。其编成及指挥系统如下:
3月8日,濑谷启到达兖州,接任支队长,当日晚20时,即接到第10师团“作甲第119号”命令,令其作好进攻准备,以便“在适当时机击灭津浦沿线之敌”。
该师团参谋长堤不夹贵大佐还同时下达了书面指示,要求该支队“以主力攻击时,须先进入界河附近,尔后按当时情况,期望能一举追至滕县南面地区”。
3月13日,第10师团师团长又接到第2军令其“击灭大运河以北之敌”的命令,立即向濑谷支队下达了应“追击到临城”的补充指示。
这时,第五战区第22集团军已经登陆发现,当面之敌从3月4日起,不时以小分队向第125师阵地实施威力搜索,日军飞机也频繁进行空中侦察,判断日军将发起大规模进攻。
为将敌军阻止于滕县以北地区,3月10日前后,第22集团军孙震立即重新调整部署:
将控制于临城地区的总预备队第122师师部及第364旅移驻滕县,将第124师师部亦由利国驿移驻滕县,并任命第122师师长王铭章为第41军前方总指挥,统一指挥第122师和第124师。
王铭章(1893年7月4日—1938年3月17日),字之钟,汉族,四川省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泰兴场人。早年参加保路运动和讨伐袁世凯战争,曾以其禀性正直、骁勇善战而享誉军旅。
图片来自网络
七七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浪潮,川军爱国将领纷纷请缨抗战。第122师师长的王铭章亦请求率部开赴前线作战,
1937年9月12日,他在德阳驻地慷慨誓师,表示要用热血报国的具体行动,来赎回他二十年来参与内战危害人民的罪愆。接着,他返回新都老家,给家人留下遗嘱,告别父老乡亲,率川军北上。
在第二战区麾下驰援晋东作战中,王铭章率第122师为集团军前卫部队,以简陋装备与装备精良的日军展开殊死搏斗,经过两个星期的作战,第41军伤亡近半,为利于今后作战,军长孙震整编部队,每旅两个团并为一个团,第122师二个旅四个团缩编为2个团(旅番号继续保留)。接着,该师奉命随第22集团军急赴鲁南,增援北线作战。
3月10日,接到作战任务后,王铭章立即将第122师第364旅部署于滕县以北约8公里的沙河一带构筑阵地,加强正面防御的纵深;并令所辖第366旅进至滕县东北约50公里的城前地区,掩护第45军第一线部队的右侧翼。
这时,第45军第125师的第375旅主力已部署于界河东西之线,第373旅主力在普阳山,第127师主力在龙山地区。
徐州会战•滕县地区战斗经过要图(1938年3月14日—18日)
3月14日拂晓,日军濑谷支队在飞机、战车掩护下,开始从两下店地区向中国军队的阵地进攻,很快突破了石墙、下看埠、白石山以及香城等前哨阵地,进至深井、界河、普阳山及龙山等主阵地带以北之线。
我第22集团军第一线各部,依托既设工事顽强抗击,日军猛攻竟日,中国军队虽然伤亡甚众,但阵地屹然未动。
15日拂晓,日军除继续由正面进攻外,还加强了两翼的攻势,并企图迂回至主力阵地侧后。
右翼龙山一带因地形有利,又有第127师主力防守,所以形势尚稳定;左翼深井方面,第370旅力量薄弱,伤亡太大,形势危急。
于是,王铭章急调滕县城中仅有的一支战斗部队——第124师的第372旅至深井以南的池头集建立第二道防线,掩护深井第370旅之后背,并加强纵深防守能力。
由于第22集团军的作战指导是以阵地防御方式将日军阻止于滕县以北,所以,在日军进攻前后,逐次将主要战斗部队全部部署于滕县城北各地。
在滕县城关地区,仅有第122、第124两个师部及第364旅1个旅部,共有4个特务连的战斗部队。
当战斗进展激烈、城外各阵地伤亡急剧增加、形势极为严峻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电令孙震:
“滕县为津浦路北段要点,关系全局,应竭力死守。”
同时,还告知第22集团军总司令孙震,第20军团第85军正在驰援途中。
孙震将情况及命令告知王铭章后,王立即决定,加强城防力量,固守待援,他电令城前第366旅迅急回援滕县;第364旅炸毁铁路大桥后,留1个营防守北沙河,1个营防守城西洪町,其余撤入城内;还要求临城的第41军特务营赶赴滕县。
15日黄昏时,我军防守的界河阵地日军被突破,龙山被敌包围,而由城前返回的第366旅仅先头1个营撤回滕县,主力在城头村附近与日军迂回主力部队遭遇,被迫向临城方向退走。
至15日夜,滕县城关地区的部队虽然番号很多,但实际战斗部队仅有11个步兵连、1个迫击炮连,共约2000余人;
此外,还有师、旅部的4个特务连约500人,滕县地方武装约500人。总计约3000余人。
根据调入城内的兵力情况,王铭章重新调整了部署:
(一)以第124师370旅的王麟第740团(欠一个营)接替东关第122师366旅731团严翊的第一营的防务;
(二)由北沙河退入城中的第122师364旅的张宣武第727团仍附731团严营担任东南城角(含)亘西北城角(不含)的东、北两面城防,并以一部守卫北关;
(三)以第124师370旅740团的一营(营长蔡钲)及第41军特务营(欠一个连)、担任西北城角(含)亘东南城角(不含)的西、南两面城防,由第370旅长吕康指挥;
(四)以第124师372旅743团为总预备队,并以一部守卫南关、西关及火车站,由372旅旅长曾甦元指挥。
此时的王铭章,对守城很有信心。他认为,以不足一个团的劣势装备的兵力,能够坚守滕县城一天,现在守军增加至三个多团,再坚守一天当无问题。只要能再坚持一天,“汤军团的援军就可来解围了。”
日军濑谷支队进至滕县附近后,将部队区分为两队,其支队主力进攻滕县,第63联队配属一部炮兵及战车,由辛庄、中顶山迂回至滕县以南,切断滕县中国军队的退路,并向临城攻击前进。
16日8时,濑谷支队留一部兵力继续进攻北沙河,主力迂回向滕县发起进攻。
进攻藤县城墙的日军 图片来自网络
日军先对东关进行了约2小时的炮火准备,然后集中火力将东关外围土围墙轰开一个缺口,在猛烈机枪火力掩护下,以约2个小队的步兵向缺口处冲击,我守军以密集的手榴弹火力封锁了缺口,将敌击退。
10时至16时,日军对东关连续发起了5次冲击,均被守军击退。但是,守军伤亡太多,曾3次从城中调预备队补充。
接着,日军经整顿后,于当日17时许,又组织了第6次冲击,其突击部队改以三梯队实施波浪式冲击,同时,还延伸火力向东门及城内实施拦阻射击,以阻止城内部队增援。
经过激烈肉搏,至黄昏时,日军突击部队第三波冲入东关,兵力约1个小队。当夜,守军再由城内增调1个连组织反冲击,将突入之敌大部歼灭,收复了东关。
24时左右,防守深井、池头集的我第370旅、第372旅残部及防守北沙河、洪町的第727团2个营先后由西门退入城中。
此时,滕县城北我第45军各部均已在阵地被突破后,分别向微山湖及峄县等地溃退。
17日早上6时左右,日军以五六十门山炮、野炮密集轰击,敌机20多架飞临滕县城上空投弹、扫射,整个县城除北关一隅,因系美国教堂所在地外,其他区域顿时硝烟弥漫,一片火海,墙倒屋塌,遍地焦土。
日军轰击两个多小时后,敌步兵开始向东关进攻,仍采用与昨日攻击相同的办法,即先以炮火轰开缺口,然后在10余辆坦克的掩护下,步兵发起冲锋。
同时以炮火分向东关全线和城内施行遮断射击,牵制中国守军的临时调动和阻止后线的增援,敌机也在低空盘旋,疯狂扫射。
防守东关的第124师740团(欠一营)顽强抵抗,与敌军多次展开肉搏,死伤惨重,一直激战至中午12时,东关阵地仍牢牢掌握在守军手中。
日军进攻东关的同时,分兵对滕县城东南城角发起强攻,先以炮火猛轰城墙,约20分钟,即轰开一个缺口,接着以七八辆坦克开路,100多名日军向缺口发起冲锋。
该段守军第727团的第2连官兵,用手榴弹炸毁敌坦克两辆,勇猛阻击敌步兵的冲锋,毙伤敌50多人,但该连伤亡殆尽,无力阻击,敌军四五十人冲上城角。
727团第1营营长王承裕立即命令营预备队第1连向突入之敌发起反击,该连在仅有的两挺机枪的火力掩护下,向突上城角的敌军猛扑过去,先投手榴弹,再抡大刀砍,一场残酷激烈的白刃战之后,终将突入之敌全部消灭,但是,该连150人仅剩下14名士兵,连长张荃馨、副连长贺吉仓以及130多人全部为国捐躯。
敌军进攻东关和东南城角受挫,中午12时稍过,即暂时中止进攻,重新调整部署,准备发起新的更猛烈的攻势。中国守军也趁此间歇,调整防御部署,准备迎接更激烈的战斗。
12时15分,王铭章发给第22集团军总司令部的一份电报中说道:“……独坐山方面,本日已无友军枪声,想系被阻止。目前敌用野炮、飞机从晨至午不断猛击,城墙缺口数处,敌步兵屡登城垣屡被击退。忆委座成仁之训及开封面谕嘉奖之词,决以死力拒守,以报国家,以报知遇。”
13时,汤恩伯致电李宗仁,提出:“请令孙副总司令震饬令该守(滕县)城部队务努力支持该城至18日拂晓,伊负责解围。本17日先以一团支援守城。”
李宗仁随即向蒋介石作了汇报,并报告汤军团的情况:
“汤军团现以一团在滕县东方高地直接支援守城,以一团位置官桥,并推进一营驱逐南沙河之敌(200余人)。临城以北之正面布置两团,其余主力均在官桥东方高地,枣庄方面已派骑兵两连对北方严密警戒”。
下午2时许,日军将主攻方向改在南城,以15厘米榴弹炮集中火力轰击城墙。
防守南关的第124师372旅743团的两个连,系昨日深夜刚转移到城防阵地的部队,没有坚固的防炮、防空工事,在很短的时间内,该部即被炸死炸伤半数以上,防守南城城墙的第124师370旅740团的蔡钲营几乎全部壮烈殉国。
第370旅旅长吕康、副旅长汪朝廉亲临城墙根指挥部队阻击,但因部队死伤殆尽,无力阻击敌军的冲锋,下午3时30分左右,敌军占领了南城墙。吕康、汪朝廉也皆负重伤。
日军由坍塌处突上城墙,迅速向东、西城墙扩张战果,我守军残部由西门退至西关车站。
与此同时,东面敌军对东关再次发起更为猛烈的进攻,寨墙被炸得到处是缺口,阵地工事全被摧毁。东关守军无所凭借,死伤愈来愈多,而且弹药、尤其手榴弹已经用完。
因此,当敌军占领南城墙后不久,东面敌军五六百人在10多辆坦克的掩护下,攻入东关,东关守军第124师740团团长王麟身先士卒,奋勇指挥作战,头部受重伤,旋即牺牲。
随后,占领南城墙的敌军,用机枪开路,从城墙上由西南角向西城墙上的中国守军进攻。同时,又以重炮集中火力轰击西城门楼,西城墙南段守军死伤惨重,西门和西城门以南城墙也于下午5时左右落入敌手。
情况万分危急,王铭章亲自到城中心的十字街口,指挥巷战,激励官兵奋勇杀敌,拼死抵抗。
突进东关的敌军,随即猛攻东城门。同时,占领南城墙东半段的敌军,以猛烈的冲锋夺占了东南城角,随即从城墙上向北攻进,中国守军被迫退守东城门楼。
东城门及其附近由第364旅727团吴忠敏的第2营负责守卫,该旅旅长王志远、团长张宣武都在东门火线督战、指挥。
日军集中火力,轰破了东城门,第一批突进城内的日军有三四十人,中国守军以4挺重机枪和数以百计的手榴弹给敌以迎头痛击,将该敌全部消灭。
但是,敌军仍以波浪式的冲锋,接连不断地发起进攻,源源而来,中国守军则弹尽援绝,黄昏时分,东城门陷落敌手,旅长王志远、团长张宣武负伤。
日军在进攻东城门的时候,进入南城、西城的日军,开始向城内攻击,并集中火力向城中心十字街口射击。
这时,王铭章率指挥所官员,从西北角登上城墙,继续指挥战斗,顽强抵抗敌军。
他令身边仅有的师特务连一个排从西北城墙角向西城门楼的敌人反攻,该排猛打猛冲,直扑西城门楼,但未等接近目标,即被敌军机枪全部射倒,悉数伤亡。
而西城门楼上的日军这时反过来向北攻击,王铭章身边已无兵可调,在万分紧急的情况下,王铭章及其随员10余人缒城而下,直奔西关,准备到火车站指挥该处守军第124师372旅部队继续与敌战斗。
不幸的是,王铭章一行出城之后即被西城门楼上的敌军发现,敌军以密集的机枪扫射,第41军前敌总指挥、滕县城防总指挥、第122师中将师长王铭章中弹牺牲。
第122师参谋长赵渭滨、副官长罗甲辛、少校参谋谢大埔以及124师参谋长邹慕陶和几名卫士、随从共10余人,同时壮烈殉国,只有卫士李少昆等二人幸免于死。
在此之前,第124师代师长税梯青率几人赴西城门掌握部队,指挥战斗,得以从西城门冲出城外,组织西关的部队英勇抗击日军。
在这里,第124师曾甦元的372旅743团之熊顺义营和卢高煊营以及特务连(欠一排,连长汪有厚)等部,坚守西门城外及火车站各阵地,奋力拒止敌人,为西城门内冲出的中国守军保持了一条后撤通道。
不过,撤出的部分守军,在冲过西关一片麦田之后,大部在一片开阔地段被日军炮火炸死炸伤。
此时,我军各部指挥官大都死伤(个别撤出),城内守军陷于无人指挥、各自为战的混战状态。
入夜,敌军已占领了东、南、西三面城墙,但东北、西北两个城角及北面城墙,仍在中国守军手中。
在北城墙上的中国守军是第122师727团的第3营(其中两个连已在16日的东关战斗中伤亡殆尽),以及其他零星部队,他们顽强抵抗,与东、西两面城墙上的敌军对峙。
由于天黑,日军无法了解中国守军的实际情况,不敢贸然进攻,因此没有继续向北城墙进迫,占据城墙的敌军也未敢走下城墙,进入市内。
夜9时许,北城墙上的中国守军两三百人,在副营长侯子平、连长胡绍章指挥下,扒开已经封死的北城门,有组织地逐次掩护突围出城。
北面围城之敌在北关一公里之外,未发现这支突出城外的中国守军;而东、西城墙上的敌军发现后仅以火力追击,未敢下城追击,因此,使得这支两三百人的突围部队,得以安全地撤退到后方。
随后,日军占领了藤县四面城墙和所有城门、城角,在城内的失去指挥、失掉联系的各自为战的中国守军,无法突围出城,坚持与敌对抗,彻夜枪声未停。
18日天明之后,日军进入市内,散在市内的中国守军战士,逐街、逐巷、逐屋与敌拼杀,直至流尽最后一滴血,无一人放下武装,无一人投降,全部为国捐躯。城内300多名重伤员,以手榴弹互炸殉城。至18日中午,城内枪声完全停止,日军完全占领了滕县城。
腾县保卫战,川军谱写了一曲悲壮的爱国之歌,为川军在国人面前树立了新形象。
该役第41军守城部队自王铭章以下伤亡5000多人,在外围正面作战的第45军自127师师长陈离(负伤)以下伤亡4000多人,共毙敌4000余人。
当14日日军开始从两下店开始进攻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即致电蒋介石,请求派军委会直接控制于豫东的汤恩伯第20军团第85军的第4师增援津浦路。
经其同意后,李宗仁立即电告汤恩伯:
“敌于津浦北正面增加兵力,大举反攻,以牵制我鲁南之作战,邓部(指第22集团军)兵少械劣,正面薄弱,两翼空虚,恐难拒敌,已电呈委座调贵军团85军驻商丘之一整师(指第4师),由火车输送至滕县附近,作第22集团军之总预备队。”
不过,汤恩伯一面向蒋介石去电:“恳明定本军归辖系统,以明职责”;
一面电复李宗仁:
“恳将本军团全部调津浦北段出击,避免分割零碎使用,以益战局而杜分散,或作无代价之消耗。”
实际上,他是不肯令所部转隶别人指挥。
当夜21时,汤恩伯接到蒋介石令其“85军即晚准备由商丘乘车经徐州向临城输送,务于17日拂晓前到达临城集结完毕”的命令,而且同意第52军也随后东调,尽管隶属于第五战区,但全军团仍待汤“到徐州指挥”。
汤恩伯这才复电李宗仁,应允令第4师出发。
15日11时,李宗仁又电告汤恩伯:“铁道正面敌已突破界河阵地,进入二十里铺附近”,速令第4师“先头一部开往滕县附近,增加22集团军正面之抗战”,同时,要求第85军“主力集结临城东北地区待机出击”。
16日,当滕县以北第45军阵地相继失守、第41军第122师已被围困于滕县城中、前线形势已极恶化时,第五战区还在计划将进攻的日军消灭于滕县以北。
当日16时,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部下达作战命令:
“(1)敌为牵制我鲁南之攻击,现集中济南以南之兵力,由铁路正面向我22集团军猛攻中。
(2)战区为击攘沿津浦线南下之敌,从铁道东侧包围该敌,将其聚歼于邹县以南地区。
(3)第22集团军应在现地极力拒止敌人,俟85军迂回成功后,转为攻势,以收前后夹击之效。
(4)第85军除一部直接支援第22集团军巩固滕县城防外,主力由铁道以东地区向下看埠亘邹县间迂击敌人,到达邹县南方高地附近后,相机向南与22集团军夹击两下店以南之敌而聚歼之。
在迂回运动间,须派出极有力之右侧支队警戒前进。
(5)第3集团军(欠51军)应全线对当面之敌反攻,并以有力部队由济宁以北地区向兖州以北攻击前进,努力遮断敌之归路并阻止其增援。”
就在这时,汤恩伯指挥的第85军第4师先头部队在到达滕县以南的南沙河时,与向临城迂回的日军第63联队先头部队遭遇。
而汤恩伯抱定“避免临城决战”的方针,急令第85军以“第89师舒旅(第267旅)占领临城、官桥正面”,“主力向东西集山、凤凰庄一带集结”,并没有派部队增援滕县。
17日晨,日军第63联队开始向官桥进攻,并以一部兵力向官桥以南的临城迂回。
17日下午,汤恩伯密电蒋介石:
“(一)本晨敌约步兵二千余人,炮十余门,坦克车十余部,猛攻我官桥89师533团阵地,激战至午,将该敌击退。
午后1时,敌复增援二千余人,又行强烈反攻,我已将534团加入,正在激战中。并有敌之一部及坦克车五六辆迂回至临城附近,职已派第89师265旅迎击中。
我第4师倪旅,本晨由虎山、龙山(十万分之一图)向滕县东北东沙河桑村之线攻击前进,初甚顺利,至午刻,敌三千余由桑村附近,向我倪旅右侧背迂回,目下相持于党山、虎山之线,战斗甚为激烈。
(二)车辆运输极缓,迄今89师尚有两营未到,关军(关麟征52军)全部未到,军团部亦全部未到。
(三)22集团(军)部队星散临城、枣庄,溃兵极多,与孙副总司令电话不通。
(四)关军本晚如能到达一师,明晨拟以89师拒之正面。职亲率两师向滕县南北迂回猛攻。
(五)职现在临城东北袁山指挥。”
不过,第二天中午,藤县已经失守,第85军则退至峄县(今枣庄南)地区,第22集团军总司令部也退至利国驿,临城为日军占领。
当天,汤恩伯的第20军团第52军到达韩庄、利国驿地区,以第2师的第8旅占领沙沟,掩护主力在运河南岸布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