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中探寻点茶亮点21:读王千秋《风流子》品侧火分茶

彭克荣 2024-06-07 12:02:38

风流子,词牌名,又名“内家娇”“神仙伴侣”“骊山石”,原唐教坊曲。此调有单调、双调不同诸格体。以孙光宪《风流子·楼倚长衢欲暮》为正体,三十四字,八句六仄韵。另有双调一百一十字,前段十二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等八种变体。

品读王千秋《风流子》

夜久烛花暗,仙翁醉、丰颊缕红霞。正三行钿袖,一声金缕,卷茵停舞,侧火分茶。笑盈盈、溅汤温翠碗,折印启缃纱。玉笋缓摇,云头初起,竹龙停战,雨脚微斜。

清风生两腋,尘埃尽,留白雪、长黄芽。解使芝眉长秀,潘鬓休华。想竹宫异日,衮衣寒夜,小团分赐,新样金花。还记玉麟春色,曾在仙家。

王千秋的《风流子》是宋词中难得一见的分茶词,事无巨细,从每一个分茶动作,每一步的汤花呈现,一一吟唱在风流之中:

“分茶”,流行于南宋时期,《武林旧事》《梦梁录》《南宋杂事诗》《中国百戏史话》均有记载。

“分茶”,在宋代经历了四个历史阶段的演变:

第一阶段:点茶过程中分茶到盏的一个动作,作动词用。

1,《文会图》分茶。

2,《撵茶图》分茶。

第二阶段:点茶过程中汤纹水脉成象后带图案分茶到盏,品饮盏中留有汤花变幻的图案。作玩味用。

第三阶段:流行在南宋时期,在点茶过程中加入杂耍技巧,成为玩茶的专用名词。记载于《武林旧事》,收录于《中国百戏史话》,分茶开始作杂技表演用。

第四阶段:成为一个行业。

《东京梦华录·卷二》记载:“御街有李四分茶,曲院街有薛家分茶”。

《东京梦华录•卷四》“ 大凡食店 , 大者谓之‘分茶’…有素分茶,如寺院斋食。”面食店,亦谓之‘分茶店’。”

“然店肆饮酒,在人出著,且如下酒品件,其钱数不多,谓之"分茶",小分下酒,或命妓者,被此辈索唤珍品、下细食次,使其高抬价数,惟经惯者不堕其计”。

宋式点茶发展三百余间:“分茶”由动词演化为名词;动作过程演化为杂耍技巧,最后又成为一个行业。

而《风流子》描述的是南宋时期茶楼业中艺妓的专业“分茶”。

一,夜久烛花暗,仙翁醉、丰颊缕红霞。

场景开篇:夜深人静,独有茶馆茶楼暗中烛花,客人个个仙翁醉,

“仙翁醉”是文醉中的一种风雅状态,闪烁的烛光映红美女们的丰滿面颊。

二,正三行钿袖,一声金缕,卷茵停舞,侧火分茶。

三行宽披细袖的舞女,隨着《金缕衣》曲牌吟唱声中翩翩起舞,一曲终了,停下舞步,撤下舞台道具,开始了分茶表演:

1,侧火:风炉的火焰受场地因素的气流影响很大,

(1)气流通透会出现火焰跳跃的活火,如李清照的“活火分茶”。

(2)气流回旋使“阴袭阳位”出现侧火,以致词中有了“侧火分茶”。

2,分茶,

分茶是宋代点茶中的高难度动作,其难度在于:

(1)高频击沸在瞬间沫饽乳花占总量80%以上,也就是汤水在20%以下,方可分茶操作。

(2)沫饽乳花一定要有粘稠度,杓茶能拉出银白色的线条来,以致分茶后能定型几秒钟供欣赏。

(3)技法熟练,分茶的失败远远大于成功,这也是当今难以呈现的原因,必须经过长时间的艰苦训练,才能信手拈来。

看:南宋时期茶楼业的美女们的神仙操作:

三,笑盈盈、溅汤温翠碗,折印启缃纱。玉笋缓摇,云头初起,竹龙停战,雨脚微斜。

1,笑盈盈、溅汤温翠碗,折印启缃纱。

美女出场,在微笑中揭开神秘的面纱(在宋代,在公共场所活动的女子一般都戴面纱,以湘纱为贵),开始了:

(1),“温碗”。

公元1053年,蔡襄《茶录》中有熁盏一节:“凡欲点茶。先须熁盏令热。冷则茶不浮”。

公元1107年赵佶《大观茶论》:“盏惟热则茶发立耐久”。

(2)翠玉碗。

翠玉碗出现在公共场所用于点茶,不是一般。宋代用玉制的点茶器皿有瓯、碗、盏,制作的原料有白玉、碧玉和翠玉:

A,《延福宫曲宴记》:谕旨曰:此中不同外廷,无弹奏之仪,但饮食自如。果实有余,自当携归。酒五行, 以碧玉盏,宣谕侍宴诸臣。上命近侍取茶具,亲手注汤击沸。少顷、白乳浮盏,而如疏星淡月,顾群臣曰:此是布茶。饮毕,皆顿首谢。

B,宋,刘挚:

双龙碾圆饼,

一枪磨新芽。

石鼎沸蟹眼,

玉瓯浮乳花。

C,宋,刘才邵:

欲知奇品冠坤珍,

须观乳面啮瓯唇。

迩英讲读优儒臣,

玉瓯珍赐从中宸。

D,宋·陈岩《煎茶峰》:

春山细摘紫英芽,

碧玉瓯中散乳花。

六尺禅床支瘦骨,

心安不恼睡中蛇。

E,耶律楚材:

碧玉瓯中思雪浪,

黄金碾畔忆雷芽。

卢仝七碗诗难得,

谂老三瓯梦亦赊。

F,苏轼:

我今贫病长苦饥,

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

砖炉石铫行相随。

翠玉碗已温好,开始点茶:

2,玉笋缓摇,云头初起:

(1)纤纤之手,美如玉笋,时而缓缓轻拂,竹龙(茶筅)下出现了一片梦幻世界,碗中“轻云渐生”后出现“抬头云”,宋人称之谓“云头”,唱词中往往会以“云头起,雨脚落”高歌。

A,刘兼《从弟舍人惠茶》

曾求芳茗贡芜词,

果沐颁沾味甚奇。

龟背起纹轻炙处,

云头翻液乍烹时。

老丞倦闷偏宜矣,

旧客过从别有之。

珍重宗亲相寄惠,

水亭山阁自携持。

B,明·朱 权著«茶谱»: "命一童子设香案携茶炉于前,一童子出茶具,以瓢汲清泉注于瓶而炊之。然后碾茶为末,置于磨令细,以罗罗之,候汤将如蟹眼,量客众寡,投数匕入于巨瓯。候茶出相宜,以茶筅摔令沫不浮,乃成云头雨脚,分与啜瓯,置之竹架,童子捧献于前。"

3,云头一起终成花。

宋代,吃茶的老饕们在斗浮斗色斗茶的基础上玩起了沫饽,用堆乳,泼乳,拨乳,采用推盏,旋盏,抛盏等等手法,把沫饽玩成各种花样,也出现了汤花,乳花,雪乳,琼花等等沬饽称谓。向你徐徐展开了中国茶史中最美的画卷。

4,竹龙停战,雨脚微斜。

(1)竹龙,即茶筅。

筅丝,也叫龙孙。

A,刘过《好事近·咏茶筅》

谁斫碧琅玕,影撼半庭风月。尚有岁寒心在,留得数茎华发。

龙孙戏弄碧波涛,随手清风发。滚到浪花深处,起一窝香雪。

B,韓驹《谢人寄茶筅子》

立玉干云百尺高,

晚年何事困铅刀。

看君眉宇真龙种,

犹解横身战雪涛。

(2)雨脚微斜。

宋代诗词中的“雨脚”,一是指暴雨中较大的雨点落入水中激起的涟漪,宋徽宗“七汤法点茶”至第七汤,会出现“乳雾汹涌,溢盏而起”的奇观,乳雾汹涌中高处叫“云头”,低处叫“雨脚”。

二是指雨后砖墙底部往渗的水渍。在点茶过程中,盏中“乳雾汹涌”,盏边一圈会出现咬盏现象,斜着贴着碗壁向上延伸,象雨天墙脚雨水上渗一样,又是一番景象。

四,清风生两腋,尘埃尽,留白雪、长黄芽。

1,清风生两腋,尘埃尽。

词中化用了唐代卢仝《七碗茶歌》语典和字典,来妙述品尝分茶后的感叹。

2,白雪与黄芽:

“白雪黄芽”出自道家名士张伯端的著作《金丹四百字》中的“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先天一,最初产生之时,其萌动,至微至细。仿佛种子入土之后,刚刚拱出的嫩芽,虽然微小,但是蕴含无限生机,故称“黄芽”。其他异名甚多,如金芽、黍米、刀圭、一点、一粒、些子、丹等道教气功修行的修炼术语,在虚无无为中,心中阳气如白雪般显现;在极度寂静中,先天一气如春日黄芽萌生。

“虚无生白雪,寂静发黄芽”:虚无,虚静无为。“精神魂魄意,相与混融,化之一气,不可见闻,亦名无状,故曰虚无。”

白雪、黄芽均为虚无寂静中的自然变化,是形容身中先天一气初显后的景象和效应。《悟真篇阐幽》:“离中之阳,是名白雪。”《悟真篇三注》:“白雪者,铅汞之气。”《周易参同契》中说:“阴阳之始,玄含黄芽,五金之主。”以黄芽作喻,是因为先天一气的萌芽如春日草木萌生黄芽,充满生机。

南宋帝师白玉蟾《茶歌》:

丹田一亩自栽培,

金翁姹女採归来。

天炉地鼎依时节,

炼作黄芽烹白雪。

耶律楚材:

酒仙飘逸不知茶,

可笑流涎见曲车。

玉杵和云舂素月,

金刀带雨剪黄芽。

五,解使芝眉长秀,潘鬓休华。想竹宫异日,衮衣寒夜,小团分赐,新样金花。

1,解使芝眉长秀。

“芝眉”,指眉宇之间有紫芝之气,晋•皇甫谧《帝王世纪》:“吕望芝眉”,古谓贵相。

2,潘鬓休华。

“潘鬓”:指潘岳。

晋•潘岳《秋兴赋序》自述:“余三十有二,始见二毛”(斑白头发),后人以“潘鬓”代称中年人之华发。

3,想竹宫异日。

“竹宫”:

用竹建造的宫室,指甘泉祠宫。后作祠坛的泛称。典出《汉书·礼乐志》:“以正月上辛用事 甘泉 圜丘,使童男女七十人俱歌,昏祠至明,夜常有神光如流星止集于祠坛,天子自竹宫而望拜。”

4,衮衣寒夜,小团分赐,新样金花。

(1),衮衣寒夜。

衮衣:

古代王公穿的绣有卷龙的礼服。《豳风·九罭》一章:“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毛《传》:“衮衣,卷龙也。”

郑《笺》:“王迎周公,当以上公之服往见之”。

(2),小团分赐,新样金花。

“小团”:宋代龙团凤饼中的小龙团,大龙团为丁谓创制,小龙团为蔡襄创制。

(3)龙团凤饼制成后,采用金丝缕花,包装后印封,拆封后就能看到“新样金花”。

六,还记玉麟春色,曾在仙家。

“玉麟”

1.麒麟的美称。

唐 陆龟蒙《四明山诗·樊榭》:“樊榭何年筑,人应白日飞。至今山客说,时驾玉麟归。”

2.玉麟符。泛指符信。

宋 梅尧臣《饯彭城公赴随州龙门道上作》诗:“伊水 照虹斾,楚山 怀玉麟。征轩不可恋,梗泪返城闉。”明 沉鲸《双珠记·勾补军伍》:“玉麟铜虎布新条,褰帷肃下僚。”

3.指麒麟阁。

汉代阁名。上图功臣像。

宋 梅尧臣《送鲁玉太博挽词》之二:“自昔称 王 谢,于今亦盛门。尚看珠树秀,应见玉麟存。”

“曾在仙家”。

一套分茶手法,成就一盏盏如诗如画的动态变幻乳花,化作一盏盏能在舌尖上跳舞的茶品,让你沉浸,让你陶醉,如在仙家。

0 阅读: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