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到底是什么来历,主要有以下六种说法

蓬蒿诗人 2022-08-03 13:14:37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然而他的身世来历却一直疑点重重,众说纷纭,多年来还存在着李白到底是不是中国人的说法,现将众学者文人的考究说法罗列如下,供大家参考。

1、隋末与李浑、李敏有关的族人说

齐东方先生说:“隋代大业年间,朝廷发生一起大案,权臣李浑被告谋反,李準、李撤等宗族三十二人被株,李门中幸存的老幼皆徒外,其中有一房流寓碎叶。学者考证,流寓到碎叶的李氏一房,即为李白的五世祖。”

据他考证,李氏家族的李贤,其弟李远,其子李询、李崇、李轨等,皆在军中任过要职,主要活动在河西地区,是一个封地在陇西的军人世家,因此为隋炀帝所忌。

据《隋书,炀帝纪》:大业十一年(615年)“五月丁酉,杀右骁卫大将军、光禄大夫、郝公李浑,将作监、光禄大夫李敏,并族灭其家”。原因是当时有一个方士曾向隋炀帝预言:“当有李氏应为天子”,并建议炀帝“尽杀海内凡李姓者”(《隋书,李穆传》)。

于是,隋炀帝族诛李浑、李敏,并弄得天下李姓者人人自危,纷纷逃亡以避祸。因此,李白的先世应是沿着丝绸之路逃往西域碎叶以避祸。(《从李贤、李静训到李白—考古发现与李白先祖》,载《明月天山—“李白与丝绸之路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8年版)

2、李白的先祖是李轨的族人说

李轨也是出自凉武昭王李暠之后,在隋末拥有河西而自称河西大凉王,割据一方。李渊称帝后,与李轨约为从兄弟,想招降他。

但李轨却擅自称大凉皇帝,不肯归降。后李轨被部下所执,送给李渊,在长安被诛杀。李白的先祖可能是李轨之族人,恐牵连在内,故逃往“西域”。

3、李白是隐太子李建成或齐王李元吉的后代说

钟吉雄《为什么我不敢告诉你我是谁—一谈李白的身世之谜》(《台湾时报》1984/10/28版)认为:“李白出身帝王之家,可能是唐高祖的长子建成或三子元吉的曾孙。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后,被废为庶民(李序有“五世为庶”的话),并流放西域。”

兼葭《李白身世之谜》-(《中国青年报》1985/7/28)介绍台湾学者罗香林关于李白身世的说法:“武德末年(626年)玄武门兵变,李建成兵败身亡,妃子托孤于宫女,随商人人西域。这个遗孤乃李白的高祖或曾祖。”

韩维禄《李白“先世为庶”当为李建成玄孙解》(《山西师范大学学报》198年第1"期)认为:李白为唐宗室,其关系为李渊、李建成、李承宗、承宗之子、李客、李白。李白不公开自己的家世,乃因唐初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李建成及其五子,李元吉及其六子,并除其籍于宗室。

4、李白先祖是武则天时期拥立中宗的汝南王李炜说

李从军《李白考异录,李白家世考索》(齐鲁书社1986年版)认为:李白的先人“所坐就是永昌元年谋立中宗之案”。

永昌元年(689年)四月,武则天杀辰州别驾汝南王炜、连州别驾鄱阳公諲等宗室十二人,徙其家属于巂州。李白先人,当是李白祖父,即此宗室十二人之一,因永昌元年谋立中宗,反对武后当政而被杀。

李白的父亲流制州,想来李白的父亲没有被杀,是因年幼之故。后又逃往西域,于神龙元年(705年)潜还蜀地。

他对“穷蝉于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做了新的解释。认为“五世”是指唐中宗、睿宗、玄宗、肃宗、代宗。李白一家在此五世皇帝期间,累世李客、李白、伯禽无官,身世沦落。

5、李陵后裔说

此说李白是西汉李陵、北周至隋李贤、李穆、李敏一族的后人,与李唐本非李,后来李白是冒认李唐宗室。

张书城《李白先世之谜》(《唐代文学论丛》第8期)认为:“西汉李广,李陵、北周李贤、杨隋李穆这一陇西成纪李氏才是真正的李白先世之家。"认为李穆、李白是“陇西成纪李氏的嫡裔”,“李白是李广长房、长孙李陵的后代,是李广的二十五代孙”,“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即指其五世祖李穆衡罪。

并在文中列出了李白的世系表,排比出李白远的世系、经历。

范伟《关于李白世族的研究》(《求是学刊》1986年第3期)也认为:李陵在胡地的后辈乃李贤、李穆。李白的祖先即李贤、李穆这一支的李陵后裔,隐姓埋名于西域,至神龙初才潜还内地,恢复李姓。

6、李白本是西域胡人,或有胡人血统的混血儿说

陈寅恪《李太白氏族之疑问》(《清华学报》1935年10卷第1期)认为:“碎叶、条支在唐太宗贞观十八年即西历六四四年平焉耆,高宗显庆二年即西历六五七年平贺鲁,隶属中国政治势力范围之后,始可成为窜谪罪人之地。若太白先人于杨隋末世即窜谪如斯远地,断非当日情势所能有之事实。其为依托不待详辨。”

认为“太白生于西域”“至中国后方改姓李也”“其人之本为西域胡人,绝无疑义矣”“其父之所以名客者,殆由西域之人其名字不通于华夏,因以湖客呼之、遂取以均名”。

詹锳《李白詩论丛·李白家世考异》认为: "意者自之家世或本商胡,人蜀之后,以多赀渐成豪族。”

详考李白诗文中所称同宗诸人的辈次,“白之行辈似在凉武昭王九世至十三世之间”,并不固定,从而认为“于此可证其本非宗室,而于联宗之际漫为之说”,“然大抵以自称凉武昭王九世孙时最多,以其辈分在当时为最高故也”。

天宝元年(742年),玄宗曾诏令“凉武昭王孙宝已下,绛郡、姑臧、敦煌、武阳等四公子孙,并宜隶人宗正寺,编人属籍”(《唐会要》卷六十五)。

时李白正在长安供奉翰林,却“漏于属籍”,可见李白非凉武昭王九世孙。另外,从其诗文及有关记载,白曾草答徘书,白豪侠之风与中华之传统文人不类,白习夷礼,白相貌特异等,可证“白本西域胡人”。

日人松浦友久《李白的出生及家世》(《中国李白研究》190年下集)也认为李白是西域异族,而冒称李唐宗室。李白的家世中,所谓“自穷蝉至舜,五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是什么意思呢? 自从穷蝉以至帝舜, 《史记·五帝本纪) 曰、 "穷蝉父曰帝颛顼、颛顼父曰昌意:以至舜七世矣。自从穷蝉以至帝舜,皆微为庶人。”这句出典说自昌意、颛顼、穷蝉、舜的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共有七世,这其间有五世都是庶民百姓。累世,接连几代。不大曜,名位不显。曜,显,有名。此句语意为自穷蝉至舜之间,五代都是平民百姓,接连几代都名位不显。此借指李白家世。

李白的先世,包括李白的曾高祖、高祖、曾祖、祖父和父亲这五代人都是庶民百姓,名字不大为人所知。也就是说,如果李白是凉武昭王的九世孙,那么从李白的五世祖起,其后就不再做官,姓名不显了。

因此,李白的先祖,包括他的父亲,都是隐姓埋名的。到了李白这一辈,才恢复李姓。李白对自己的家世讳莫如深,含糊其词,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到现在我们也没有彻底弄清楚。也可能是李白出于种种原因,不好讲清楚,也不愿讲清楚吧。

0 阅读: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