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清朝的天才神医,用一生的事迹诠释了什么叫做天赋异禀

蓬蒿诗人 2022-10-07 14:51:25
前言

在中国古代的典籍中,有一个叫做“再来人”的手法,指的就是有一些人明明没有系统的学习,却天生就有远超常人的天赋。古人为了解释这个现象,就提出了这个叫做“再来”的概念。所谓“再来”,就是再一次来到这个世界。

在清乾隆年间就有一位典型的“再来人”,今天我们就从他身上来看一下什么叫做天赋异禀。大家好,我是蓬蒿诗人,今天我要说的就是一位天才医生。

公元1760年,乾隆帝曾召见了一位奇人,据说这个人是自学成才的医生,医术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当时很多人都说他是“文曲星转世”,是一位在世的“活神仙”。这个人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徐灵胎。徐灵胎本名徐大椿,字灵胎,是江苏吴江人。

少年之时便与众不同

生有异禀,聪强过人。凡星经、地志、九宫、音律,以至舞刀夺槊,勾卒、赢越之法,靡不宣究,而尤长于医。——袁枚《徐灵胎先生传》

通俗点来说,就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阴阳,无所不能。因为他的一生太过传奇,所以袁枚还为他写下了一篇传记。袁枚是清乾隆年间的大文学家,与纪晓岚合称为是南袁北纪,纪晓岚写下了《阅微草堂笔记》,袁枚写下了《子不语》,两本都是志怪类型的书籍,专门聊一些怪力乱神的现象。我们熟知的僵尸就是《子不语》中的概念,因此它在电影中的现象大多都是清朝服饰,能让一个专写神仙和鬼怪的人为他写下传记,那徐灵胎到底是神仙还是鬼怪呢?

徐灵胎出身于官宦世家,自幼也同其他人一样学习八股,想着考取一个功名。封建王朝之所以创建科举制度,本质上就是制定游戏规则,让全天下所有的聪明人都在科举考试中互相博弈,最后朝廷再选择其中的优胜者,将其纳入自己的阵营。既可以培养上层想要的人才,又可以给人一种打破阶层的假象,更重要的是可以名正言顺地驾驭百姓,抹杀掉他们的创新思想。

想要看清这一点并不难,难的是徐灵胎早在14岁就看清了这一点,于是他决定跳出牢笼,开始研读《易经》、《老子》等圣贤经典,而且一边学习还一边注释,此后他的注释本还被收录到了《四库全书》之中。《道德经》面世两千余年,期间有能力注解的不下万人,但真正能被官方收录的诸本却是连1%都没有,更何况这还是徐灵胎14岁的作品。

到了20岁,他为了证明科举的迂腐,又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考中秀才。然后他在试卷中写道,“徐郎不是池中物,肯共凡鳞逐队游”。随即就被考官除名。清朝秀才的录取率是2.5%,大概就相当于博士退学。

跳出局限,多方面成才

闻言力可试而长也,及试举巨石,日加重,两年可举三百斤,身亦便捷,后复得闪打母子及枪棍之法,更参悟练习,以更有所得,而能以弱胜强也。——《征士洄溪府君自序》

据上述记载,徐灵胎他天生体弱,他听说习武可以强身健体,于是就尝试着练习武术,手举巨石,并每日加重巨石的重量,练到后来凭体力可以举起300斤左右的巨石,更是参悟了以弱胜强的枪棍之术,从中看出他也是具有武术天赋的。

少时留心经济之学,于东南水利尤所洞悉。雍正二年,当事大开塘河,估深六尺,榜塘岸起土。——《徐灵胎先生传》

徐灵胎的父亲叫做徐养浩,是一位水利专家。有一次,江南地区的巡抚要求他父亲编写一部水利著作,因为父亲没有时间,徐灵胎就接手了这项工作,经过他细心琢磨,多番查阅资料,最终让他写出了这部水利著作,成为了当地有名的水利专家。

在乾隆27年时,江浙地区爆发了一场水患,精通水利的徐灵胎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叫做“震泽七十二港,非太湖之下流也,惟晋城十余港,乃入江故道,此真下流所当开浚者”。当地的水务部门采取了这项建议,果然水患得到治理。在当地流传下来的《吴江县志》和《震泽县志》中,关于‘山水’、‘治水’等篇的编著人几乎都是徐灵胎。

除了水利,他还研究星象,他不只是观察恒星的方位,而且还会考证天体的运行状态。可以说是真正的上通天文,下知地理。另外,他还是一位诗人,写下的诗集叫做《洄溪道情》,从清同治年间开始,一直到民国均有刊印,直到今天也小有影响。

在他母亲年老时,因为眼睛不好,于是他就为母亲请来了乐工。后来他嫌弃乐工唱的不好,就自己写下了一本《乐府传声》。在1959年时,这本书曾被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后来又被收入了《中国戏曲声乐论著丛编》以及《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之中,直到今天也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最终大成于医学

当然,以上这些行当还全部都只是他的爱好,他真正厉害的地方是在于出神入化又无师自通的医术。徐灵胎不是医学世家,也没有从小钻研医术,大概是在他40多岁的时候,他的三个弟弟先后因为深染恶疾,且用药不当,从而导致身亡。徐灵泰感叹中医落寞,从医者鱼龙混杂,遭到他人质疑。

为了证明这一点,他又开始钻研医术,不管是《难经》、《黄帝内经》还是《本草经》、《伤寒论》,只要是能够找到的医学典籍,他全部都注释了一遍,此后还写下了《难经经释》、《医学源流论》、《伤寒论类方》、《兰台轨范》等二十余本医学著作,没过多久就成了吴江当地的一位神医,开始了悬壶济世的生涯。

清代有一位叫做叶天士的名医,学医的朋友应该都听过,当时被称为是天下第一神医。叶天士在看过徐灵胎所开的药方后说;:“他在外治病,颇有心思,但药味太杂,此乃无师传授之故。”后来有人送给叶天是一本《外台秘要》,他这才知道徐灵胎所开的药方是出自于这本书籍。没想到这位徐神医对于药方的研究已经到了自己都无法解读的地步。

袁枚之所以为徐灵胎写下传记,是因为他自己就是徐灵胎的病人,他评价徐灵胎为“每视人疾,穿穴膏肓,能呼肺腑,与之作语”。这个评价就是司马迁对于扁鹊的评价。中医较早的学派有黄帝、扁鹊、伤寒这三大学派,其中‘扁鹊学派’最为神秘,失传也最为严重,犹如扁鹊华佗、淳于意,这些都是扁鹊派的代表人物。据说扁鹊学派诊病就像是能够透视人体一样,而且还专门善于治疗疑难杂症。

那钻研扁鹊派的徐灵胎这如何解释这类疾病呢?这一点也有记载,据说在吴江芦墟这个地方曾有一个叫做‘迮耕石’的人,得了一种十分奇怪的病,整天不吃不喝,也不与他人讲话,就这么一个人呆呆的望着窗外,就像是失去了灵魂一样。家人找到当地郎中,结果郎中让他们去找人‘驱邪’,要不就去找吴江的徐灵胎。

徐灵胎赶到后,先是盯着迮耕石说这是体内阴阳二气搏击而成,然后又为他服了一剂药。过了一会儿,迮耕石就闭上了眼睛说:“感觉自己身边有红黑两个人,他们不让我吃饭,也不让我睡觉。”徐灵胎听到后微微点头,又给他服了一剂药。过了不一会,迮耕石就恢复如初了。随后他又说:“我突然感觉到眼前一亮,一道电光击中了黑人,一只白虎咬中了红人,这才脱离了他们掌控。”徐灵胎笑着说:“所谓电光就是药里的霹雳散,白虎就是这剂白虎汤,你是神志不清,所以误将这两味药当成了电光和白虎。”

也就是说,我们认为的那些玄之又玄,伤及灵魂的疾病,大多都是身体和精神冲击而成的结果。用药方来消解身体上的病,用语言来疏解精神上的病,这个就是治疗这类疾病的主要方法。针对一些心病,就要解开这个人的心结,也就是说。我们脑海中那些忽上忽下的想法,就是我们的意识或者说灵魂,当想法不受控制,或者说无法与本人合二为一时,这个就是心病出现的诱因。

自明代以来,医生治病就喜欢用温补法,就是不管得了什么病,只要是吃一些天材地宝,那肯定没有什么问题。直到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只要是好的东西,那绝对只有好处没有坏处。而徐灵胎在他的《人参论》中说:“人参不止可以起死回生,同样也可以起身回死,对症下药,这才是医学的最终目的。”

后来乾隆帝还曾两次召见徐灵胎诊病,也侧面验证了他的理论。

皇帝召见

公元1760年文华殿大学士蒋溥患上重病,蒋溥是乾隆的重臣,地位就如同电视剧中的纪晓岚一样,因此乾隆命当朝太医全部都去为蒋溥看病,结果诊断一番后,名医们都束手无策。当时的刑部尚书叫做秦惠田,他的爷爷与徐灵胎的爷爷是好友,所以两人也算是世家,因此他在朝堂之上就向乾隆推荐了徐灵胎。

一开始乾隆并不在意,直到几个月后才让人请来了徐灵胎。徐灵胎一到京城,就与施、孙两位太医共同商讨了病情,诊断一番后直接就说‘疾不可治’,已经到了治不了的地步。原因就是御医们的温补之法破坏了病人身体中原有的系统,而且断言讲蒋溥“过立夏七日则休矣”。

果然,到了公元1761年4月,蒋溥病发身亡,与徐灵胎所讲的分毫不差。此后,徐灵胎没做任何停留,返回家乡,过起了闲云野鹤般的生活。

到了公元1771年,乾隆的贵人生病,宫廷里的太医又束手无策,而乾隆则想起了那个可断人生死的徐灵胎,这一次他没有犹豫,直接命宠臣萨载连夜去请徐灵胎。几日之后,萨载叫着江宁的地方长官以及吴江县令,赶忙去到了徐灵胎家中。

此时徐灵胎已经年近80,但也知道天命不可违。此后他摸了一下脉相,让次子徐爔抬着棺材带自己入京面圣。到达京城的第三天,徐爔找来了他在京中的老友,徐灵胎说:“自己气数已尽,此番前来就是为了道别。”当天夜里他写下了一副挽联,内容为“满山芳草仙人药,一径清风处世坟”,之后在梦中病逝,结束了自己传奇的一生。

除了天赋异禀,真的很难解释徐灵胎的生平,因此‘文曲星转世’的说法也并不夸张。

3 阅读: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