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法眼上堂,僧问:“如何是曹源一滴水?”眼曰:“是曹源一滴水。”僧惘然而退。师于坐侧,豁然开悟。
——《五灯会元》第十卷 天台德昭禅师
白话直译:一天,清凉文益禅师上堂说法,一个和尚就问:“什么是曹源一滴水呢?”
清凉文益禅师回答说:“就是曹源一滴水。”
这个和尚没有听懂,茫然而退。
而坐在旁边的天台德韶却于言下大彻大悟。

中国禅宗经达摩、慧可、僧璨、道信、弘忍一脉传承,至六祖慧能而大盛,慧能之下传出青原与南岳两系,两系又开出五家七宗。
青原行思传石头希迁,石头希迁传药山惟俨,药山惟俨传云岩昙晟,云岩昙晟传洞山良价,洞山良价传曹山本寂,师徒二人开创曹洞宗。
石头希迁又传天皇道悟,天皇道悟传龙潭崇信,龙潭崇信传德山宣鉴,德山宣鉴传雪峰义存,雪峰义存传云门文偃,云门文偃开创云门宗。
雪峰义存又传玄沙师备,玄沙师备传罗汉桂琛,罗汉桂琛传清凉文益,开创中国禅宗的法眼宗。
南岳怀让传马祖道一,马祖道一传百丈怀海,百丈怀海传沩山灵祐,沩山灵祐传仰山慧寂,师徒二人开创沩仰宗。
百丈怀海又传黄檗希运,黄檗希运传临济义玄,临济义玄开创临济宗。
临济宗经兴化存奖、南院慧颙、风穴延沼、首山省念、汾阳善昭、石霜楚圆,六传之后迎来再次辉煌。
石霜楚圆的法嗣杨岐方会,开创临济宗的杨岐派,石霜楚圆的另一法嗣黄龙慧南开创临济宗的黄龙派。

以上就是中国禅宗“一花开五叶”的大致传承脉络,合起来并称为“五家七宗”。沧海桑田,如今的禅宗主要就剩临济和曹洞两宗了,日本禅宗也同出一脉。
归根结底,天下禅宗无不出自于广东韶州曹溪慧能,此所谓“曹源”。那“一滴水”又是什么呢?禅法精髓!
本公案中僧人所问:“何为曹溪一滴水?”就好比在问:慧能禅法精髓是什么呢?禅宗一脉相传的是个什么?
清凉文益禅师回答:“就是曹源一滴水。”
或许有人说,那一脉相承的就是“以心印心”,这“一滴水”就是人人皆有的佛性,这还是在外围兜圈子。不妨看看清凉文益的另外一个说法。
慧超问法眼:“如何是佛?”
法眼回答:“汝是慧超!”

对于法眼的回答,有人解释为:佛不在外,人人本来就是佛,所以慧超就是佛。佛陀不就曾说“人人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吗”?
也有人解释为:答在问处,问的那个就是佛。
如果能问、能说、能扬眉瞬目的那个就是佛,天底下哪个又不是佛呢?如果佛道天成,那还修个什么啊?
如果这般领会,与法眼的回答毫无交涉。
其实啊,根本就无需用心领会,而恰恰用心领会才是问题的根源。曹源一滴水就是曹源一滴水,就如“你是慧超”那样自然,本来如此。

现象呈现的即是现象本身,那就是一念未生之前。而问个是什么、为什么,都是过后风光,对当下的动心,已经落入了知见。
正在思维“是什么”,已然不是了。所以,“曹源一滴水”就是“曹源一滴水”。
游过五湖四海,却问水是何味道?尝一下不就知道了,只需一滴,就拥有了天下之水。
也可以说“如何是曹源一滴水”,尝过的人自然知道。曹溪禅法精髓是什么,过来人自然领会。但硬要去说有个禅法精髓,实则妄想矣!
禅,不是传承的学问,而是对于实践的体会。参禅不是搞哲学研究,而是对于当下的体会。

如来智慧德相人人具足,所以才随缘动心。但心动起念,已非本来。知道当下一切呈现皆为心动之结果,即为明心。但这与成 佛还相隔甚远。
只如找到了回家的方向,而到家还需要日夜兼程,毕竟无始以来积聚的习气让我们离家很远了。即使明心,也无法轻易就摆脱以心意识来认知一切的习惯。
修行实乃时时处处与习惯作对。彻底改掉了用大脑支配一切的习气,当看一切都顺眼了,做一切都顺心了,那时就算到家了。
那时没有了知见,没有了自我,已非人的主观世界,一切才回归本来的样子。
天台德昭在这句“是曹源一滴水”下顿悟了,作偈言道:“通玄峰顶,不是人间。心外无法,满目青山。”
这跟典故“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只是山,见水只是水”颇有几分相似之处。见山是山为凡夫知见,见山不是山已见性,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嘛。更进一步,这个见性和不见性的是谁,又是谁在计较分别,乃至于头上安头,落入另一个窠臼当中,依旧停留在“标月之指”上。吾至极处,见山只是山,现量境界,法尔如是,在这上面起心动念作各种分别,心便有了落处,即不究竟。
曹源一滴水,清净法身毗卢遮那佛、圆满报身卢舍那佛、千百万亿化身本师释迦牟尼佛!佛、自性&觉性、佛性、真如如来、究竟涅槃……了则业障本是空,非做什么舍去什么?丢掉什么,得成佛!成佛即是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立地成佛!
皈依三宝,究竟了义圆满即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立地成佛!然众生根器不同故,释迦牟尼佛恒顺众生说法无量,实无法可说,因众生本成佛!众生本成佛,即妙法莲华经,皆一佛乘,无二亦无三!实皆佛印、佛果!众生一念觉即佛,一念觉即念念觉、无量觉、无量光,即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呲牙笑][玫瑰][祈祷]
而何为佛?念佛法门比较容易理解和操作,一句佛号孜孜念念,持佛号故,念念即佛,心心即佛!念外无佛,念即是佛!心外无佛,念心即佛!故而念佛即是见佛成佛!口念佛心作佛,即心即佛,是心作佛!心想佛时,即心做佛,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行好!那是一超直入阿弥陀佛十二光如来地,一念顿入上品上生常寂光佛土![呲牙笑][玫瑰][祈祷]
禅宗不立文字,法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
众生妄执色身妄法,不识自心本尊十方诸佛如来阿弥陀佛!净土宗念佛三昧,信愿持名念佛,以念佛为本愿,实即入弥陀本心,即入弥陀本心,弥陀本心即一切众生心,弥陀本心即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即成佛的佛果!故而念佛忆佛,毕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此是净土宗一心三藏,明心见性,大彻大悟,立地成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