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夜
今夜鄜州月⑴,闺中只独看⑵。
遥怜小儿女⑶,未解忆长安⑷。
香雾云鬟湿⑸,清辉玉臂寒⑹。
何时倚虚幌⑺,双照泪痕干⑻。 [1]
注释
⑴鄜(fū)州:当时杜甫的家属在鄜州的羌村,杜甫在长安。
⑵闺中:内室。
⑶怜:可怜,怜想。
⑷未解:尚不懂得。
⑸“香雾”两句:写想象中妻独自久立,望月怀人的形象。香雾,雾本来没有香气,因为香气从涂有膏沐的云鬟中散发出来,所以说“香雾”。望月已久,雾深露重,故云鬟沾湿,玉臂生寒。云鬟,古代妇女的环形发饰。
⑹清辉:阮籍诗《咏怀》其十四:“明月耀清晖。”
⑺虚幌(huǎng):透明的窗帷。幌,帷幔。
⑻双照:与上面的"独看"对应,表示对未来团聚的期望。泪痕:眼泪留下的痕迹。
因为高一学生阅读古诗的能力很差,所以只能手把手教,采用对话法引导学生欣赏。
讲读前,学生已自学,完成三个任务,一是勾画不会翻译的词句,二是每联旁批表达手法,三是在标题旁批全诗的情感思想。
疏通翻译后,我们的对话就开始。
先看诗人与妻子的空间关系。诗人在长安,妻子孩子在鄜州,是诗人写给妻子的诗,表达对妻子的思念,可是写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了吗?没有!而是从妻子的视角来写对诗人的思念,这种曲笔叫什么手法?虚写!
再看怎么写妻子对诗人的思念呢?“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鄜州月”,“闺中”清楚地标明是写妻子。“独看”表现妻子的孤独和思念,而以月寄情是传统的表现手法,借景抒情。其实,还暗含诗人在望长安月,也就是说见长安月而遥想妻子在看鄜州月,所以以月寄托彼此相思。
再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这联写了谁?表达什么情感?诗人之笔摇曳生姿,转为从儿女视角写妻子的相思。小孩子天真快乐,并不理解母亲对长安父亲的思念,突出妻子的孤独和相思。处处可见诗人的表达智慧。
再看“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这联又从什么角度写?这联转为从诗人视角观察妻子,却又是想象,因为诗人并没有在现象,诗人之笔实在灵动。这联呼应首联“只独看”。“香雾”看似写雾,实则写月光,因为后句“清辉”指月色,有雾则没有月,所以雾应指月色,看去如雾。“云鬟湿”“玉臂寒”写妻子因长久立于月下,如云的鬟已露湿,玉臂寒,突出伫立之久,思念之深。“云”“玉”描写妻之美,侧面烘托诗人的思念。
最后一联“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从什么角度收束全诗?诗人又把笔伸向未来团聚,想象月光射进窗口,照着彼此泪痕已干的双眼,那是何等幸福!虚写并非表现团聚的幸福,而是反衬现实的不幸。又着一“泪”字,烘托分离的痛苦。
总之,全诗极尽腾挪摇曳的笔肆,从多个视角表现对妻子的相思之苦,侧面表现战争给百姓带来的苦难。
作业:用同样的欣赏方法,赏析《望岳》,把手法批注在诗句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