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直播带人”火了的学院书记:当下大学生就业到底有多“卷”

北青放牛班 2023-02-27 21:03:20

李孝明“直播带人”推荐学生

“这个学生错过了,你们一定后悔!”对着镜头,李孝明手拿毕业生简历,声情并茂地对着屏幕,推荐着学生……对于学生们的特长,他如数家珍,“欧阳同学吃苦耐劳,特别能干,还是我们学校的形象大使;林同学懂管理懂财务,综合素质高……”

如今,求职形势回暖是大方向,不少高校促就业更是在暖意中拼新意。

李孝明作为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党委副书记,为了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帮他们找到满意的工作,李孝明化身“带人主播”,分别在2月17日和22日做了两场线上推介。

学院书记“直播带人”登上热搜的同时,也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第一次直播,8名学生中3名收到了企业面试邀请;第二次直播,现场就有1名学生被企业直接留言面试。直播后,很多校友企业和用人单位都打电话来预定人才。

不过也有网友质疑,“‘直播带人’是不是花架子?”对此,李孝明在接受北青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只要自己所做的事能让毕业生动起来,让企业关注到,目的就达到了。

01  完全没想到“直播带人” 会上热搜

北青报:您怎么想到用“直播带人”的方式推荐毕业生的?

李孝明:2023年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预计将有834位学生毕业。通过高校“云”上跑腿,招人企业“鹊桥相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毕业生求职效率,为有求职意向的毕业生减少了线下奔波求职的时间成本、经济成本,同时招聘氛围相对轻松,减少了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候的心理压力。

我们的本心比较单纯,只想把毕业生推上就业岗位。一开始我们重点找了三家和学校合作紧密的企业,先让HR给毕业生做一些就业指导,然后我们再把学生推荐过去。活动当天我们临时想增加一个环节,用直播的方式现场推荐学生,也希望直播间内的其他公司能参与进来。

学院书记“直播带人”一度登上热搜

北青报:开直播之前,您做了什么准备?首次当主播给自己打多少分?

李孝明:准备阶段,我主要是和辅导员们一起筛选简历,和学生们进行充分沟通,在了解每位学生的特长和适合领域后,再有针对性地在直播间为他们搭建平台。此外,学院邀请了多家校友企业和合作企业,利用直播和企业HR进行交流,了解公司用人需求,给毕业生提建议。

今年是我在经管学院的第16个年头了,学生的素养、特点我都非常熟悉,所以我要做的就是把学生的优点讲出来,把他们推荐出去。而企业我也都比较了解,和他们共建过,也走访过,包括我们的企业校友,还有去年10月份刚刚成立的金融行业校友会。其他的就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因为本来也没考虑过博流量那些事。

我毕竟不是专业主播出身,做的可能还是不够的。不过对于自己的努力程度,我还是比较满意的,效果也是满意的。

《楚门的世界》截图

北青报:您觉得“直播带人”和“直播带货”有什么区别?

李孝明:其实,一开始没想过“直播带人”的概念,当时就叫线上推荐,但做了之后发现确实有那么一回事。

我个人觉得我不是什么主播,只是作为老师,想为学生做点事。主播直播带货,要求可能更多,考虑的也会更多。“直播带人”就是尽力地把学生的优点、特点展示全面,通过我,通过浙江理工大学给学生们背书。

北青报:此前上海的高校也曾“直播带人”,您觉得为什么此次会受到广泛关注?

李孝明:现在大学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民生工程,从整个大的环境来讲,就业都是非常受关注的话题。而我们只是在坚持做一件事,完全没想到能受到广泛关注,更没想到会上热搜。

北青报:相比传统的推荐方式,“直播带人”有什么优缺点?

李孝明:“直播带人”可能在形式上比较吸引人,年轻人应该比较喜欢。但当中也会存在一些问题,有些企业可能不太喜欢,因为如果他们有需要,可以直接跟我们或高校联系。

我们也在不断摸索。学生有需要,我们就继续做,如果学生说不喜欢这种方式,我们就用其他方法,总之推荐工作会一直做下去。

“直播带人”反响不错

02  直播后,很多用人单位预定人才

北青报: 直播中分配给每个学生的时间有限,如果学生简历不那么漂亮,要怎么推荐?

李孝明:对于大学生来说,优秀和不优秀的标准是什么?可能是通过一些平台展示自己的成效,比如担任学生干部、做科研……每个学生身上一定有自己的闪光点,有时可能是还没有被发现。

我认为,对于社会上的需求,应该有一种价值观,就是普通的岗位是占大多数的。不可能所有企业都要十项全能的学生,普通同学应该面对普通岗位。这需要用人单位定位更精准,也需要我们去引导学生,对自身的定位更精准。

北青报:您在直播间推荐的学生有什么选择标准吗?

李孝明:直播间推荐的学生都是通过多方面考虑选出来的。首先,毕业生自己会不会反感。其次,我们要尽量直接输出有说服力的闪光点,比如学生干部,做过的社会活动。当然我们也考虑到选人的三家重点用人单位,两家是上市企业,一家是商业银行,如果推非常普通的学生出去,也会人职不匹配。

所以综合考虑过后,挑选了几位同学。不过,我们也不是说普通学生就不推荐,今后我们会更多关注普通学生。其实,不论是招聘会,还是需要用人的公司,岗位还是比较多的,就看学生们能不能调整好心态,和岗位进行匹配。

《未生》截图

北青报:通过这种形式的推介,已经签约了多少学生?

李孝明:第一次直播推荐的8名同学,有3个已经进入了面试环节。直播后,很多校友企业和用人单位都打电话过来预定人才,更多人注意到了毕业生就业,我想要的效果就达到了。第二次直播时,我直接连线企业推荐了一名同学,基本上问题不大;还有一位同学直接被直播间的企业预定;另外一名同学已经准备进入复试环节。

也有其他学院的学生来找我,希望我来推荐他们的简历,当然我非常欢迎。我把这些看成是对自己的激励和鼓舞,让我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首次做“主播”的李孝明

北青报:除了“直播带人”,平时学院还有哪些帮学生就业的工作?

李孝明:除了每个学期开一场专场招聘会,我们也会带学生到企业走访。

另外,经管学院有一个“教练计划”,做了近10年。通过合作企业聘请一些职业教练,让他们在暑期用一对一的方式带着学生实习一两个月。

我们还开发了“简历优化实验室”小程序,如果学生觉得自己简历不够完美,可以把简历放进去,通过AI技术对其进行修改优化。

03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仍是较大难题

北青报:您怎么看待目前的就业形势?

李孝明:从我们全校情况看,经管学院的就业不算是最好的,但也走在前面。而整个学校的就业形势也都是不错的,近些年一直保持在96%左右。就业形势整体来说,只要愿意找工作,还是能找到的,但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相对来说比较难。

目前对于本科生而言,高质量就业是一个较大的难题。如果本科生就业时好高骛远,既想工资待遇高,又想工作环境比较舒适,就有点偏离实际了。

继续提升自己,保研、考研或者出国是一个大趋势。现在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期望值都是很高的,这就导致可能出现人职不匹配的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我们会请一些工作了三五年的校友现身说法,告诉学生工作的现实情况,引导他们形成正确认识。另外,我们也大力引导学生考研或者出国,今年经管学院学生的考研意向占总体的60%,出国的差不多有10%。

《未生》截图

北青报:相比疫情之前,这3年学生就业有什么变化?

李孝明:我觉得变化肯定是有的。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工作质量的需求可能越来越高。有些家长觉得,孩子如果找不到好的工作可以先停下来,不用着急,就一直往上考就好了,但这会导致人才的积压。

我跟学生们也聊过,找工作,其实只要心态放平和,我觉得还是找得到的。我有个小舅子他在开滴滴,我说为什么不可以呢,只要你不怕辛苦,一个月挣得比我还多。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要去做这类工作,我们需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去选择。

北青报:随着疫情政策的调整,今年春招又有哪些变化?

李孝明:这个变化我觉得还是非常明显的。企业在全面复苏,用人用工也多了起来,促进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就自然水到渠成。同样的我们学校也在不断努力,尽量把更多毕业生推向工作岗位,比如说“直播带人”。

你说就业形势严峻吗?一直以来都是严峻的,但是我觉得找工作只要你努力,应该也不是特别的难。

《一起同过窗》截图

北青报:前些年有些院校为了提高“就业率”使用了奇奇怪怪的招数,有艺术科学生签了理发店、理工科学生进了“奶牛场”,您怎么看?

李孝明:这种情况可能是存在的,出现这种事情,对于我们老师来讲是比较心寒的。我想原因一个是就业形势确实比较难。第二个是有些老师可能对就业看得特别重,这就涉及工作的方式方法的问题了。但是对我来讲,我关注的点在于,为什么要让学生去工作?

我的观点就是,大学毕业了,你不能躺在家里说我不工作了,或者我找不到工作了。人不能闲着,我身边也有几个例子,在家里躺了两年,与社会脱节,整天在家里打游戏,这样还怎么再找工作?我希望大学生,首先要动起来,到社会上去实践实践,无论是为了就业还是别的什么,都是利大于弊的。

《一起同过窗》截图

北青报:越来越多的企业要求高学历、还要名校毕业、海外背景等等,甚至出现“名校学生送外卖”“央企辞职开小卖铺”之类的就业方式,您怎么看待现在越来越“卷”的就业形式?

李孝明:分析今后社会的发展,高学历肯定是大趋势。说句实在话,同一个岗位,有高学历的应聘,我为什么不招?既然有需求,水涨船高是正常现象。

不过对我来说,我理解的卷和恶性竞争不一样,我觉得就是去做我能做的事情。不过这个卷也是相对的,卷不过其他特别好的,也没关系,就降低点要求,还有其他层次嘛。我个人觉得,如果一点都不卷的话,社会就不动了。像“名校学生送外卖”这些,如果他自己愿意做,我也同样支持。如果实在找不到别的工作,那也是没办法的,总比整天躺在家里大眼瞪小眼强。

北青报:对于将来的“直播带人”,您有什么新计划?

李孝明:下一步我们的针对性会更强,收集毕业生简历的同时,会争取让毕业生主动参加直播,也希望企业主动来找我们对接,双方能同在直播间。如果毕业生希望在线下开展活动,我们也可以做线上线下相结合的。

其实,我做这些事情的目的,就是提醒毕业生们要动起来,无论采取什么方式,只要迈出这一步,我的目的就达到了。

(图片为受访者供图、网络截图)

撰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朱健勇  实习生 黎原

统筹/林艳 张彬

1 阅读:28

北青放牛班

简介:以青年视角报道热点新闻,关注青年、研究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