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连南县油岭瑶寨,暮色下的老夫妻
提起中国农村,你脑海中最先出现的画面是什么?是小菜园自给自足,还是大平房的暖炕头,亦或是炊烟日落、一派悠闲祥和?……时下,各式火热的三农题材短视频,为大家建构起了一个淳朴舒缓、诗意恬静的田园生活。
然而,镜头中的“诗与远方”,往往只是乡村生活图景的一个切面,在过度包装美化之后,真实的中国农村其实难现原貌。
作为从村镇中走出来的青年,赵玉顺和女友便做了一个决定,他们要让更多的人看见滤镜之下农村生活的真实样子。于是,两人辞去了大城市的工作,背上相机,走遍全国上百个村庄,把拍摄主题落在农民养老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庄稼减产等严肃的议题上。
在他们的镜头下,山水不再过度诗意,田园不是只有牧歌;相比赞美,7.6亿中国农民更需要被看见和理解。
01 无滤镜拍摄,聚焦现实问题
赵玉顺纪录片的画面里出现了一个粤西小镇,一位驼背的婆婆挎着零钱包,推着农用手推车从镜头前走过,她的目的地多半是镇里的大集。大集一向热闹,可不难发现,守着摊位的基本都是头发花白、面庞黝黑的老人,他们有时快速地择菜,有时和邻座唠唠家常,但更多的时候则是静静地看着过往的行人和车辆。纪录片里的解说词说着:“据统计,我国居住在农村的60岁及以上老人已达1.2亿,而他们的子孙为追求更好的生活大多已经远离家乡。于是,这些‘守家守业’的老人无奈被贴上了‘空巢’的标签……”
守着摊位的基本是村里的老人
镜头一转,到了广东阳西县的某个镇子,白天,街上人烟稀少,入了夜,更是疲态尽显。临街一排排三四层高的房子只有一两家闪着微光,除了逢年过节,乡镇很难再次热闹起来。而对于在城市中奋斗的众多乡镇青年来说,家乡,既“放不下”又“回不去”。
2022年夏天,赵玉顺来到四川拍摄,他的脚下,土地结块,裂出缝隙,玉米秆枯黄,在风中发出酥脆的声响,小卖部门口,大大小小的水桶排成一排,长江流域10省市都在急切地期盼一场雨的到来。泸州叙永县的一位大姐望着赵玉顺手里的相机,失落地说:“今年没有大丰收给你们拍了。”以上场景都出自b站Up主“遇真纪事”发布的原创纪录短片。“遇真纪事”账号是赵玉顺和女友共同经营维护的,里面的农村纪录片片长都不超过20分钟,关注的话题则包括空巢老人、乡村空心化、人才流失、干旱致庄稼减产……虽然画面中不乏青草蓝天、鸟语虫鸣等美好的画面,但镜头从远拉近,真正聚焦的是平民百姓普遍面临的真实难题。
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虽然同样是三农题材,但赵玉顺的作品与众多营销号的旅游“种草”指南和带货视频有着本质区别。在视频制作上,他不做网络现成素材的堆砌剪接,不加滤镜,不上特效,也不以流量为导向,更不需要“老铁双击点赞”。
赵玉顺的拍摄很“随意”
赵玉顺的拍摄也更加“随意”,不写脚本,出行前也不做功课,访谈对象亦是在村头巷尾随机挑选。“遇真纪事”系列纪录片中呈现的内容都是赵玉顺和女友的沿途所见,输出的观点也都是他们当下最真实的感受。
在主题设定上,赵玉顺拍摄的每一个短片都在对一个乡村现实问题进行阐释和探讨,最接地气的纪实画面配以自然的旁白,再辅以数据支撑,让这些纪录片深度与温度并存。
02 和女友辞职下乡,为爱“发电”
赵玉顺今年28岁,是一名真正的村镇青年,他的老家在湖南邵阳的一个镇里。作为农民的孩子,他自小就被教育要拼命读书,“跳出农门”,在城市扎根。
后来,他如愿上了大学,也步入大城市找到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在辞职拍纪录片之前,赵玉顺也曾是一名传媒工作者,在日常工作中,他发现,村镇和农民往往处于失语状态。“北京地铁上两个乘客吵架5分钟就上热搜,村子里两个村民吵上一天可能也没人关心。”赵玉顺说。
而让他对大城市产生倦怠感并最终放弃,要从一通市民热线电话说起。那是一起居民与物业关于停车位的纠纷,接到线索后,他在路边扫了一辆共享单车就直奔现场,“我一个没车没房的人,要去帮在北京有房的人解决停车位问题。”回来的路上,他感到无比荒诞和辛酸。“聚光灯仿佛总是为大城市和大人物准备的,这不公平。”赵玉顺说。时代大潮涌来,卷走了村镇的年轻人,也卷走了村镇的关注度,他想要做点逆潮而上的事。
赵玉顺想做点逆流而上的事
“遇真纪事”团队目前只有赵玉顺和女友俩人。2021年7月起,两个人先后辞职,来到湛江生活,这里也是赵玉顺女友的老家。之所以分先后,是因为做自媒体拍农村纪录片不挣钱,必须拿出一个人的固定工资来“养活”账号。其间,赵玉顺也会接一点拍摄的私活来反哺他的这个“宏愿”。
但即便如此,二人依然负债前行。创立账号后不久,他们还贷款10万多买了辆代步小轿车,“这是必需品,我们去的很多村庄公共交通都抵达不了。”赵玉顺解释。
除了住宿选在市区与县城,因为那里的酒店多一点,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则在村与村之间穿梭。打开卫星地图,在某个县附近随机挑选一个村子,不管是在山沟还是河谷,只要通路,就会被他们设置为目的地。
一次,在贵州拍摄时,卫星地图显示距离山顶上的村庄还有60多公里,本以为只需一两个小时便可到达,可他们沿着弯弯曲曲的盘山路整整开了4个小时。
关于纪录片制作过程,赵玉顺通常负责出镜和旁白撰写,女友负责拍摄和剪辑,15分钟左右的纪录片,实地拍摄获取素材至少要花上3天的时间。
赵玉顺随走随拍
“遇真纪事”的1.0阶段,他们选择了离家近的广东。“广东有21个地级市,珠三角区域一共包括9座高光城市,应该让人们知晓珠三角之外的广东是什么样子。”大半年之后,他们踏遍广东12座非珠三角城市,积累了大量素材,也发现了一个重要规律:每个地方都有其特色,但这些地方的人面临的问题却大同小异。
因此,2.0阶段,他们决定走出广东,也不再以某个具体地域为选题线索,而是围绕一个现象和问题,将贯穿南北方的走访素材串在一起。现在,“遇真纪事”算是到了3.0阶段,赵玉顺开始从后台粉丝的留言中获取线索,从而挑选拍摄地。
在过去一年半的时间,赵玉顺和女友自南向北,足迹遍布全国九个省至少500个村庄,光是详细采访过的农民就超过100个,“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中国的农民太好了。”赵玉顺感慨,拍摄过程中,他们在与村民们的交流中得到了无数次善意的关怀。
陕西秦岭深处、广东揭阳的山沟里,在这些几乎与外界隔绝的偏远村庄中,赵玉顺和女友虽是以外人的身份闯入,却总能受到欢迎,收获感动。“这些朴实的村民对我们几乎知无不言,十分亲切。”
赵玉顺记得,有好几次在田地里和街头正和老人搭话,老人会突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鸡蛋或是一包饼干递给他。在潮汕,素昧平生的村民还会热情地喊他们进屋喝茶……
03 村镇青年呼吁乡村叙事
天色尚未破晓,小陈一大家子已经进进出出,忙里忙外,打气球、贴对联,铺红地毯,请法师做法祭告祖先。“白切鸡、烧鸭烧肉拼盘、豉汁排骨……”今日的菜单也被写在一张大红色的纸上。小陈正将几束芦苇绑在户外来宾座椅上,“这是我们家乡的植物,我希望我的婚礼能跟这片土地有更多的连接。”小陈对着镜头说,这些高高的芦苇就是从对面山脚采摘的,那里安葬着他的很多亲人,他希望,这些故人也能以某种形式参与自己的婚礼。
《全村人为我准备一场婚礼》截图
天渐渐亮了,整个村庄在一片晨雾中苏醒,中午时分,开始下雨,众亲朋围坐成几大桌在一片拱形顶的雨棚之下,开席。
这是“遇真纪事”发布的《全村人为我准备一场婚礼》里的片段,赵玉顺说,他们之所以会选择去拍一场农村婚礼,一个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在发出村镇青年自己的声音。“我们在短视频平台看过太多在教堂、海边甚至是在城堡里举行的豪华婚礼,很多时候,那是一种刻意的城市化表达,相反,农村婚礼并不受瞩目,并且有时甚至会被以猎奇娱乐、戏谑化、污名化的方式呈现出来。”赵玉顺说,他觉得,婚礼作为村镇青年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时刻,也应该存在一种简单而圣洁的乡村叙事。
无论是南方或北方,无论是稻子或麦子,村镇的一切总会带给赵玉顺一种原初的踏实感。他越是往农村深处走,就越是笃定这一点。“穿西装打领带,端着红酒就是现代文明,我以前也这样认为,可我现在觉得,穿着拖鞋,端一碗饭坐在枣树下,这也是文明。”赵玉顺说。在城市叙事占据主导的今天,他们正试图用自己的努力,把乡村叙事带回大众眼前。
“遇真纪事”里都是农村真实的状态
而时下,以“美食制作”“农家生活”等为主题的田园牧歌式的视频作品频频成为热门,这些作品或多或少都给现实乡村生活加上了一层滤镜,对此,赵玉顺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寥胜于无,但展现农村的不真实的场景多了之后,会误导大众并带来刻板印象。”他说,山水、云朵,从审美上讲,的确漂亮,但若把这种主观感受强行附加在当地农民身上,并认为他们过的是一种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却是很残忍的一件事。
“从小学开始,教科书就让我们赞美农民伯伯,却没有教会我们真正理解农民,理解玉米的生长节气,于是,赞美就成了当事人都不知所言的空洞口号,在他们自以为浪漫的诗句里,乡村尽是一派山青水秀的美好景象,可对于农民而言,山水没有诗意,田园没有牧歌,种地就是为了生存。”赵玉顺感慨道。
赵玉顺希望通过他的镜头让更多人理解农民
2022年10月,赵玉顺收到了b站十万粉丝的纪念牌。11月份,他们终于接到了第一条广告。赵玉顺直言,虽然现在依旧无法单纯靠“遇真纪事”账号来维持生活,他们还是不得不接一些兼职去补贴创作,但似乎一切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在2022年终的总结视频中,赵玉顺说,目前,他和女友已回到了老家长期生活,“相比从前,现在的幸福感比地里的桉树还要高了。”
(图片均为受访者供图)
撰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婧懿
统筹/林艳 张彬
大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