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有点魔幻,大学生开始养纸猫、遛纸狗了……

北青放牛班 2022-11-08 20:00:52

前不久,多所高校刮起一股“养”纸壳宠物的风潮。学生们亲手将废旧硬纸壳剪裁、粘贴做成纸壳宠物,并纷纷将它们“拴”在宿舍门口,更为壮观的是,不少大学生还会相约操场,集体“遛狗”。

最近,纸壳宠物的制作更是“卷”了起来,从一开始的简易版小土狗到装饰花哨的品种狗。现在,与无人机相结合的飞天狗已“现身江湖”,有网友调侃称:“从老鹰捉小鸡、宿舍时装周到发疯文学、纸壳宠物,原来大学生除了学习,什么都会。”

从表面上看,“喂养”纸壳宠物只是一种排解压力的新游戏,但对大学生们来说,纸壳宠物的深层意义或许并不止于此……

01  高校流行纸壳宠物

大学生活需要新鲜感

王美丽把纸壳狗做好的那天,她正好在宿舍上网课满一个月。

在西安科技大学的校园内,王美丽的一天常常这样度过:早晨先做核酸,回到宿舍把网课“挂上”再睡觉。如果是重要的专业课,她会坐在书桌前认真听讲。睡醒之后吃个午饭,玩会儿手机,再回到被窝。下午五点,学校会要求所有学生进行一次健康打卡,“这一天怎么又过完了。”

直到在网络上看到五花八门的纸壳狗,王美丽心想:“这些小狗做得太敷衍了。”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她动员室友们也一起做一只。“我们要做就做个大的!”就这样,几个学艺术设计的女孩决定发挥自身的专业优势,捣鼓一只纸壳巨型犬。

王美丽的纸壳“杜宾犬”

图纸由王美丽亲手设计,至于“纸狗”的身体部分,则以宿舍堆积成山的鞋盒作为原材料。大家根据图纸标注的尺寸进行裁剪,再用热熔胶把每块纸板黏合起来,3个小时后,一只约有半人高、有着锋利的直角三角形耳朵、威风凛凛、傲视一切的蓝绿色纸壳杜宾犬“诞生”。

纸壳“杜宾犬”的设计图纸

为了使这只“杜宾犬”更气派,她们帮它戴上了日落黄镜片的墨镜,挂上了爱心形状的吊牌,还妥帖地在“杜宾犬”的脖子上拴好了狗链,小心翼翼地安置在了宿舍门口。

一开始,纸壳杜宾犬只在同一层楼获得了关注,慢慢地,整栋宿舍楼都逐渐兴起了做纸壳宠物的风潮。后来,王美丽将纸壳狗的制作视频发布到网络上,没想到火了一把,视频下方,光是评论就达到了9万,这只纸壳杜宾也变成了纸壳宠物界的明星犬。

有些品牌甚至开始找她合作,对此,王美丽发朋友圈自嘲:“十年美照无人知,一朝做狗天下闻。”

王美丽做纸壳杜宾犬的那天,学校正好在举办“纸箱手工创意大赛”,于是,纸壳杜宾犬一“出生”就去参赛了。她坦言,纸壳狗让她们从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中解脱了出来,“我们都非常有成就感。大家一起完成了一件有趣的事。”

作为对外经贸大学的新生,语嫣则是一只“纸壳猫”的主人。大一刚进校,她面对的就是非必要不出校的常态,“生活需要一些新鲜感。”因此,当看到社交网站上风靡的纸壳宠物时,语嫣立马决定,和室友开工,做只微信表情包里很火的“小泥猫”。

“看起来很可爱。”她们还专门为纸壳猫剪了三只纸片小鱼,“这就是它的食物啦!”纸壳小泥猫做好后,语嫣和室友拉着猫猫出去遛了一圈,在楼道里,她们遇到另一只纸壳小狗,“原来我们已经不是楼道里的第一只小宠物了。”语嫣拍下了这一“胜利会晤”。

02  新型社交货币:

她用糖果换来满满一盒“猫粮”

第一只纸壳宠物是如何诞生的似乎已无从考证,但能够确定的是,纸壳宠物作为一种社交货币,在年轻人当中开启了新型社交模式。

大家将自己制作的纸壳宠物发到朋友圈“炫耀”,一边获取自我满足,一边将纸壳宠物的魅力扩散,纸壳宠物“饲养”大军日渐壮大。“已经不想和没有‘狗’的人一起玩了”,更是把这一独特的社交方式践行到了极致。

万圣节前夜,中国传媒大学的群飞照例去操场跑步,从梆子井公寓到对面的学校操场大概有15分钟的路程,一路上她碰到很多个玩cosplay的同学,而操场热闹的人群中,还有几只特别的“宠物”,主人们牵着它们在操场上和朋友聊天。

有只白色的纸壳狗吸引了群飞的注意,它的脖子上系了根丝带,精致又漂亮,四肢短短的,有种精致萌的效果。为了搭配它的毛色,主人特意给它拴了一根白色的耳机线,长度刚好又很有质感。

此时,本来对纸壳小狗无甚兴趣的群飞突然燃起了胜负欲,“回去也要搞一只,搞一只全操场最好看的狗。”

找纸壳并不是一件难事,和左邻右舍打个招呼,原材料很快就集齐了。做之前先画好设计图,擅长手工的群飞仅用了一个上午就做好了自己的纸壳小狗,并给它取名“道格”。

在这个过程中,群飞体会到,与家中真实的宠物最大的不同其实是,真实宠物虽然是个实实在在的生命,但你只能旁观它来到这个世界,而纸壳小狗,你却能完整地参与它的“诞生”。

同样是在万圣节这天,语嫣想到了一个点子,“我们准备拿糖果来换点‘猫粮’。”语嫣在这之前就买了很多棒棒糖,但不好意思一户户去分发,就准备趁这个机会发出去。为了扩散消息,语嫣把这则内容编辑发布在了校园小喇叭上。“我们就是想用一个新形式把糖果分出去,大家可以用任何物品来交换糖果,直接拿走糖果也可以。”

她们在宿舍外贴了一张纸,写上“猫猫祝大家万圣节快乐,猫猫想用糖果换猫粮”,在纸壳猫的身旁放着一个收纳盒,其中一个角落放了一小桶棒棒糖,空余地方被用来接收“猫粮”。

纸壳宠物衍生出很多节日活动

最终,30多颗糖果换回了泡椒凤爪、橘子、小饼干等满满一盒。“我没想到能换回来这么多东西,很开心。”语嫣说。就这样,纸壳宠物的力量在温暖的物物交换中得以延续。

03  成为情感寄托

回宿舍一看到纸壳狗就开心

佳怡和室友制作纸壳猫狗

如果说制作纸壳狗能够使人轻易获得愉悦感和成就感,那么“养”纸壳狗对大学生而言,则成了一种情感寄托和自我实现。

群飞在创作纸壳小狗的过程中脑子里想到的净是什么女娲造人、亚当夏娃的神谕,因为她觉得除了能决定它的长相,更重要的是赋予它性格。比如,她心里隐隐觉得道格就是她性格的一部分投射:“这只狗一看就是狂放不羁有野性,爱搭不理‘神经病’。”

就算她之前再怎么觉得这只是个纸壳而已,但是和它眼睛对视的那一瞬间,她还是感受到了一点属于他们之间的特殊情感连结。

“狗狗/猫猫祝你开心”、“狗狗/猫猫祝你一切顺利”,在对外经贸大学,佳怡和室友们在纸壳宠物的身上贴上了她们亲手写的祝福语,佳怡还给自己的狗狗系上了一条黄丝带。“做的过程中咔咔剪纸箱特别解压,这两天积攒的压力都‘一剪没’了。”佳怡自豪地分享。

小时候,由于母亲反对家里养狗,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只有一只小黄狗曾短暂地属于过她。小黄狗和佳怡的爷爷奶奶住在山上,每次远远地听见佳怡父母的汽车声,小黄狗都会从山上热情地跑下来迎接她,“看到我,它会不停地冲我摇尾巴”。但后来,小黄出了意外,佳怡伤心欲绝,自此也没再养过狗。

因此,某种程度上,“养”一只纸壳小狗,是佳怡对童年遗憾的弥补。“即使它并不会给我任何情感上的互动反馈,我回宿舍看到它还是会很开心。”

除此之外,纸壳狗也缓解了疫情下大学生活的焦灼与寂寞。“纸壳狗能够承载我的一部分情感。”佳怡说。

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小林亲切地把她的“纸壳宠物”称为“汉堡小狗”,疫情前,学校每一年都会举办“世界文化节”,“我们是最后一届体验到文化节的,学校里的课余活动也很少,确实有点遗憾。”小林说。

小林的“汉堡小狗”

不过,最近“纸壳宠物”的出现似乎为同学们带来一丝心灵上的抚慰,尽管她认为“纸壳宠物”不会火太久,但小林和舍友们一致打算,会把“汉堡小狗”一直“养”下去,跨年的时候也会带出来遛遛,“现在它的四肢还比较简陋,我们已经购入了万向轮,有时间就会给它换上。等广州入冬了,我们还打算给它织一条小围巾。”

04  对话:

纸壳宠物是大学生的“自我调节”

走廊里的纸壳狗

如何理解大学生们热衷于制作纸壳狗的行为?“遛狗”“喂食”等看似幼稚的行径背后究竟反映了何种心理诉求?北京青年报记者同北京益悦福社区服务促进中心心理咨询师康恒诚进行了对话。

北青报:在您看来,为什么在多所高校会卷起纸壳狗风潮?纸壳狗和宿舍时装周、玩老鹰捉小鸡在大学校园流行的原因是否类似?

康恒诚:当下的大学生活跟大家本来向往的截然不同,大学生们该如何应对?是选择躺平?还是选择怨天尤人?这些选择都略显消极,而大学生选择自己亲手制作纸壳狗,也许是一种应对当下校园生活的方式。这与之前大学生玩老鹰捉小鸡的行为是类似的。

具体来说,先出现的老鹰捉小鸡是一种“尝试”,大学生们需要尝试是否可以自己做到、是否可以获得他人的支持并愿意加入,在这种情况下,“试探”成功的应对方式就能够形成风潮。疫情严重时,聚集起来玩童年游戏显然不可行,这时候,一个更好的交流方式就出现了,那就是养纸壳宠物。

北青报:大学生爱上做纸壳狗、纸壳猫,这背后是种什么心理?

康恒诚:纸壳狗本来就是一个手工,但大学生们对其进行了积极的赋义,会亲手制作纸壳狗或者猫,并把它们制作成自己心中所想的样子,那种没有疫情、充满期盼的美好大学生活。求人不如求己,纸壳宠物恰恰能够让大学生们通过亲手制作从而实现自我关注、自我关爱和人际沟通。

纸壳宠物的耳朵、胡子还有装饰等都是制作者(主人)的内心反映和美好期盼。大家把精力都集中到了亲手制作纸壳宠物这件事上,也没有多余的时间去苦闷、去害怕,这对于他们来说确实有着积极的心理意义。

北青报:集体遛狗、甚至用糖果换取“猫粮”,这又有怎样的意义?

康恒诚:既然纸壳宠物是一种应对方式,那么用糖果给纸壳猫换回“猫粮”不仅意味着这种方式得到了理解,而且还获得了“猫粮”的正向反馈。包括纸壳宠物收获的大量点赞、评论,让大学生直接得到了他人的认同和支撑,这种来自外界的认同和支撑其实是非常重要的,能够为大学生延续纸壳宠物这一应对方式增添一份勇气和心力,让他们把这件事情“信以为真”地坚持下去。

北青报:为什么部分同学会有“不爱和没有纸壳宠物的人一起玩了”这种想法?

康恒诚:举个例子,语嫣在走廊里“遛猫”和另一个遛纸壳狗的主人遇见了,双方相视一笑。这种奇妙的“相视一笑”是不需要言语的。在那一刻,双方共同达成了一种默契,仿佛相互之间都出现了被彼此支撑的“好感觉”。这个“好感觉”的出现完成了自我关爱,又完成了对美好大学生活憧憬的自我实现,也实现了建立友谊的联结。

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同学不愿意再和没有纸壳宠物的人玩了,或许也是因为那些没有纸壳猫狗的同学,无法和他们形成彼此间的相互支撑。

北青报:从玩童年游戏到纸壳狗,为什么大学生们的生活越来越“幼稚”了?

康恒诚:我并不觉得幼稚。相反,我觉得他们很聪明,很有智慧,因为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亲手制作纸壳宠物这种应对方式。他们亲手制作出的纸壳宠物或多或少都有一点像他们自己,纸壳宠物之间可以无障碍亲密交流的,我感觉这些也许更贴近他们心中所向往的大学生活。

在理解了他们的行为之后,我能感受到他们心中对于大学生活的美好期盼,也很佩服他们的做法。

(受访者均为化名)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婧懿  实习生 宋佳旻 蔡晓榆 王芷

统筹/林艳 张彬

(图片为受访者供图)

0 阅读:20

北青放牛班

简介:以青年视角报道热点新闻,关注青年、研究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