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榨菜”:年轻人的进食社会学

北青放牛班 2022-11-16 22:14:02

网络截图

宿舍到了饭点,4份外卖齐刷刷摆上桌,且慢,开餐前,还有份重要的“佐餐小食”要拿来。

“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朴素的烹饪方式……” “你见过什么样的中国?是960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各位宝宝,欢迎来到我的直播间……”不停刷视频后,小李的手机屏幕定格在了《甄嬛传》的视频上,这时他心满意足地准备开吃外卖。

支起iPad或手机,再吃饭,已经成为当代年轻人用餐的“新潮流”。近来,大家又为这种“下饭”视频或音频播客发明了一个新名词:“电子榨菜”。年轻人更是将这一新生名词推上了热搜。

“电子榨菜”超脱于视频形式及内容本身,是不少年轻人赋予视频、音频的一种新属性。顾名思义,“电子榨菜”如同一包榨菜,为自己的饭菜提味增香,若吃饭时手机不在或视频不播,甚至会有味同嚼蜡的感觉。

01   “电子榨菜”:年轻人的佐餐标配

吃饭的习惯因人而异,有的人不看视频吃不下饭,有的人则专注吃饭心无旁骛。“我喜欢边吃饭边刷短视频。”在吃饭前,老七对“电子榨菜”相当挑剔,“我会一直翻,直到翻到我喜欢的视频,才拿个iPad开始一边吃饭一边看。如果翻不到就算饭凉了也不吃。”

问及依赖视频拌饭的原因,老七觉得,现在的年轻人上班忙,吃饭算是白天为数不多可以娱乐的自由时间。在老七看来,吃饭时如果不找点事情做,总感觉这些时间被浪费了。

小邓是重度手机用户,也是“电子榨菜”的忠实拥趸。在一个人去食堂吃饭时,他都会选择戴上耳机,看综艺或刷b站。不大的手机屏幕却能带给他陪伴与安全感,面对食堂的喧嚷,他更偏爱找个角落,刷一段15至20分钟的视频“下饭”,“综艺、体育赛事集锦、游戏直播,这些娱乐性质更重的内容是我用餐时的调味。”小邓说。

大二,小邓迎来了一段恋情,女生是他的同校同学。和所有的大学生情侣一样,他们每天大半的时间都在一起,一起上课、一起自习、一起吃饭。最开始,两个人一起吃饭,还会聊到食堂人快走光了才肯离开,可两三个月后,两个人一起用餐,注意力就都在各自的手机上了。

对此,小邓的女友先提出了不满,她觉得情侣在一起吃饭时还看手机是“不尊重对方”的体现,她提议两个人都放下手机,借吃饭时分享一下彼此的生活。

可这个提议实施没多久就被两人否定掉了,取而代之的是两个人一起看彼此都感兴趣的视频,边吃边看边聊天,原本在学校食堂吃的便饭,也变成了一次次令人开心的约会。

从《甄嬛传》《芈月传》到《脱口秀大会》《奇葩说》,小邓和女友用吃饭的时间刷剧、追更,“两个人也因此有了更多的共同话题。”通过共刷一种“电子榨菜”,小邓从原本的钢铁直男变成了“十级嬛学家”。

“智能手机普及后,人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碎片化,你可以看到很多人在吃饭、上厕所、乘地铁时玩手机刷视频。”老七认为,吃饭时刷手机这一行为,或许在更早前就融入了我们的生活,只不过“电子榨菜”这个词在当下被网友们创造了出来。

网络截图

02   “电子榨菜”口味多样、配方独家

每个人都有自己偏爱的一款“电子榨菜”。室友们聚在一起,各自掏出手机下饭,口味不同却也互不打扰。

《武林外传》《甄嬛传》《亮剑》这样的老剧,属于经典口味的“电子榨菜”,颇具经典榨菜丝“百吃不厌”的特点,类似的还有美剧《老友记》和韩剧《请回答1988》等,即使台词已经能跟读背诵,可依旧百看不腻。

“吃饭时看《武林外传》是我的习惯,反反复复看很多遍了,每次看到最后,就好像完成了一个吃饭的周期,周而复始,就像大结局飘过的弹幕所说,‘(我们)第一集见。’”小路说。

与小路同学的喜好不同,她的室友偏爱无限循环《甄嬛传》一类的宫斗剧,朋友说:“《甄嬛传》是脆爽型‘电子榨菜’,下咽时会有一种‘复仇’的快感。”

室友一起吃饭,却看着各自的“电子榨菜”

经典以外,另有清香。部分年轻人享受饭点的慢时光,纪录片则是他们的不二选择。

通过镜头和讲解,让心灵前往世界各地,在这之中,以赶海和美食制作为主题的《航拍中国》《舌尖上的中国》系列视频颇受欢迎。与之相呼应的是“营养型榨菜”,国内外新闻速递、产业盘点、人文科普。一顿饭的时间不仅可以果腹,还能获取不少精神食粮。

便捷式“电子榨菜”也有不小的受众。3分钟读完XXX,1分钟看完XXX,以及各种影视综艺二创、土味恶搞视频……这些视频长度从十几秒到三五分钟不等,迎合了当下的快节奏生活,更有一些年轻人喜欢重口味,本着“不麻不辣不下饭”的原则,对《鬼吹灯》和《法医秦明》系列等情有独钟。

提到“电子榨菜”的特点,除了类型之外,很多受访人都提到“时长”这个关键概念:“电子榨菜一般是‘一顿饭的时长’,这让人想到动漫里的泡面番——不同于标准动漫24分钟的时长,泡面番每个单集时长在3至5分钟,而这个时长恰好与人们冲泡一碗杯面的时间接近,‘泡面番’的名字由此而来。”

喜欢日漫的小何说,“泡面番起初是动漫公司为平衡市场、成本和制作风险所做的一种尝试,后来颇受大众喜爱,便固定成为时长较短的动漫形式,虽然现在还没有看到‘电子榨菜’形成固定的制作套路,但他认为,这样也挺好,大家各取所需。

03   制作端:佐餐的或许是“饥饿”的精神世界

有人独爱一味“电子榨菜”,就得有人钻研制作之法。现在,很多音频、视频博主会给自己的作品打上“电子榨菜”或“下饭Vlog”的标签,直播主播也会特别开设饭点直播。

很多博主会给自己的作品打上“电子榨菜”的标签

艺泽是一名全职签约的游戏主播,最开始的直播,他并未有意覆盖用餐时间,直到某一天,他的忠实粉丝(榜一大哥)向他提议:“午饭或者晚饭时不要下播,这是收看的高峰期。”为了粉丝和收益,艺泽决定改变自己的直播时间,每天中午11点左右,他会吃第一顿饭,然后在11:30准时开始直播,一直到第二天的凌晨1点结束。下播后,他才会吃第二顿饭,然后抓紧时间休息。

在他看来,主播们选择在饭点直播,自愿成为“电子榨菜”,最主要还是粉丝有需求。同为年轻人,艺泽自己在下播后吃饭时也会选择刷手机、看视频。每每这时,他就从主播变成了观众,从别人的视频、节目中获得情绪上的放松。

老七的网名是“战争雷霆老7”,他既是“电子榨菜”的食客,也是制作人。作为游戏《战争雷霆》的游戏主播,一个月前,他给自己的直播视频命名为“电子大排档开业了”,后来看到‘电子榨菜’这个词,觉得更贴切,便换上了。”

为了赶在吃饭时上播,他一般会在晚上5点吃晚饭,“上班族早八晚五,不管是一二线城市还是三四线城市都堵车,到家6点了,我6点开播,正好!”

吃饭时看个剧,就能很快乐

在“电子榨菜”制作人看来,“年轻人本质上需要的是一种精神食粮,观看综艺可以拥有快乐,听主播聊天可以获得陪伴,观看游戏直播可以零成本感受游戏带来的刺激。”艺泽觉得,“电子榨菜”佐餐的也许不是米饭,而是需要进食的精神世界。

04  对话:“电子榨菜”像是食物与进食方式间的社会学

“电子榨菜”连接起新型电子媒介与年轻人的饮食方式。我们可以从这个新名词中看到怎样的社会变迁?

北京青年报记者对话80后青年学者王程韡——他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特任教授,同时也是一名饮食社会学者。

北青报:从社会学的角度,您如何看待“电子榨菜”?

王程韡:“电子榨菜”作为一种生活现象,我们可以把它当作年轻人对都市生活的短暂逃离。这种逃离不仅在吃饭,大家在卫生间里也会玩手机,看短剧、综艺等各种视频。换个角度去想,年轻人只是想拥有一个可供逃离的空间。

北青报:今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电子榨菜”拌饭,这是否说明个体的孤独感在逐渐突显?

王程韡:大家普遍认为聚餐吃饭是一种社交行为,我们吃饭最开心的是和真正很熟悉的朋友一起,因为社会联系已经建立起来,吃什么真的无所谓——跟你最爱的人一起喝风你都开心。但是生活中社会性的饭局不是这样的。和不熟悉的人因为某些缘故在一起吃顿饭,这样的饭局非常累,因为我们要互相照顾对方的感受。“电子榨菜”或者独自一人在厕所独处,这些都能让我们从一个空间中逃离出来,可以尽情表现自我。

北青报:您谈到对个人空间的重组与掌控,这如何通过观看“电子榨菜”实现呢?

王程韡:比如一个很长的综艺《脱口秀大会》,两个小时太长了。怎么办?网上有人帮你做成40分钟的纯享版,如果还是觉得长可以多倍速播放。在吃饭这个环境里,你可以重组时间,还可以重组社会——当外界的生活让你感到无力,你可以通过对技术的运用,重新对生活充满掌控感。

北青报:为什么《武林外传》《甄嬛传》等经典“电子榨菜”,被大家在吃饭时“一盘再盘”?

王程韡:把老剧作为“电子榨菜”的好处在于,视频播放的速度你能掌握,像《甄嬛传》《武林外传》《老友记》这种剧一集大概40分钟,正好可以用一顿饭的时间看完;可能还是有人觉得太拖沓了,或者只看我最喜欢看的部分,哈哈一笑开心了;既然已经看过了,可以2倍速播放,所以20分钟可以,我甚至试过4倍速10分钟看完也不影响情节——因为全部台词你都会背。

此外,大家还可以搞个豆瓣小组,推荐你喜欢的“电子榨菜”,通过推荐、赏剧得到共鸣,这个过程也会产生新的社会连接,让人不局限在原来不可控的环境里。

《甄嬛传》是不少年轻人佐餐的首选视频

北青报:在您看来,选择“电子榨菜”拌饭的年轻人心态如何?

王程韡:我觉得“电子榨菜”并不像很多人批评的那样,是一种掩饰一个人逃离社会、与世无争的手段,很多人在食用“电子榨菜”过程中完成了“充电”。“电子榨菜”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孤独感的影射,也不能简单理解为技术对我们生活的入侵,在我看来“电子榨菜”有更多的积极意义。“电子榨菜”略带自嘲的特征,也显示出一种乐观的精神。

北青报:您怎么理解“电子榨菜”的意义,如果重命名,您会叫它什么?

王程韡:当我们说到“消费降级”时,我们会想起榨菜。所以,大家在给“拌饭视频”命名为“电子榨菜”时,也带着一种自我降格。我更喜欢管它叫“时间和精神的房子”,这源于《龙珠》里著名的修炼场所。其实,很多电子游戏也是“时间和精神的房子”,玩家需要在游戏的虚拟环境里边得到一种精神能量,当大家穿梭回到现实世界,可以把精神能量带回来。

北青报:国外有观点认为,信息技术貌似拉近了彼此的距离,却让我们害怕亲密交流而更加孤立。用视频佐餐,也是在放大孤独感吗?

王程韡:社会学观察技术对人生活的影响,也会担心技术过度影响人的生活,但其实一些社会学家也在不断反对这种观点。在社交生活过于丰富的今天,“逃离”是一种我们需要享受的奢侈品。不管是时间还是空间,靠“电子榨菜”下饭,和蹲在厕所里看手机,都是广义的社会隔离小环境,让我们可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重组社会。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知依   实习生 田璐瑶(邓睿对本文亦有贡献)

统筹/林艳 张彬

摄/实习生 田璐瑶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

0 阅读:78

北青放牛班

简介:以青年视角报道热点新闻,关注青年、研究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