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边称臣纳贡,一边倭寇犯边,那一年,富士山还是明朝镇国山

九卿史话 2021-03-28 07:28:58

1401年5月,多次被朱元璋拒绝的足利义满,又一次向建文帝上书请求称臣纳贡,不但带来大量贡品,还归还了几名被倭寇掳走的渔民,这次他是以“日本国准三后源道义”的名义请求。

次年2月建文帝复诏,接受纳贡。那时候,燕王朱棣已经打得徐州闭城不出,继续领兵南下了。

威服四海,万国朝贡是历来皇帝们的梦想,朱允炆也不例外,对于日本主动的称臣,他采取了跟他的祖父朱元璋不一样的举措,不过他对足利义满的要求依然是让他取缔倭寇。

可惜的是,他的这个梦很快就破灭了。

1402年6月13日,燕王朱棣抵达金川门下,朱允炆在奉天殿的一场大火中不知所终,成为历史一大悬案。

足利义满向明朝称臣的道路在当时看来实在是比较曲折,刚收到建文帝的复诏,明朝就变天了。

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收到的复诏当然就不算数了,接着来吧。

于是足利义满在听到朱棣即位的消息之后,基本上没耽搁。

在1403年10月,又派人前来朝贡,恭贺新王登基,这次使臣带来的国书上署名为“日本国王臣源”。

既然自称为“臣”,就说明尊大明天子为“君”,从这封国书开始,正式代表着日本向大明朝称臣纳贡,成为其藩属国。

朱棣非常高兴,刚刚通过不正当手段登上皇帝宝座的他,当然乐于见到这种万邦来贺的盛况,也好让那些建文帝的遗臣门,看看他朱棣的威势。

于是朱棣在1404年专门派赵居仁送日本使臣返国,给足利义满带去了一纸“日本国王源道义”的册封诏书,还有一枚刻有“日本国王”的龟形金印,并与日本国签订了《勘合贸易条约》。足利义满的目的终于达到,打着称臣纳贡的幌子,可以跟明朝进行贸易。于是11月,日本首批勘合贸易船就到了宁波港,可见足利义满是有多么迫不及待。

足利义满的称臣,本来动机就不纯,并不是心甘情愿的顺服,又两面三刀,一边在国书里装孙子“诚惶诚恐,顿首顿首”,一边在明朝背后捅刀子。

这边跟明朝使臣签订协议,那边就又有倭寇犯边。

1404年4月,18艘倭船进犯穿山所(今浙江宁波),倭寇上岸后,百户马兴率众奋勇杀敌,虽杀退倭寇,马兴也在战斗中身亡。

永乐帝闻之大怒,感觉受到了愚弄,既然为臣,当有为臣之心,为了边防安宁,决定派郑和出使日本交涉。

郑和受到命令后,统督楼船水军十万,从桃花渡(今浙江宁波附近)东渡,浩浩汤汤到达日本,向足利义满宣读朱棣的诏谕,措辞严厉,“使其自行剿寇,治以本国之法。”意思就是:管好自己家狗(倭寇),不可出来乱咬!

当时郑和带着使命东渡日本,不仅仅是出使那么简单,要是简单的出使或者宣读诏书,用得着带10万水军前去?这是明显的示威!若是听话,你取缔倭寇,要是不听话,我用这10万人取缔你!

在强大的实力面前,一切都会被秒成渣渣,足利义满向明朝俯首称臣,不就是求财么,让倭寇持续不断抢掠,归根结底也是为了一个钱字。

都为了钱,犯不上拼命,足利义满看到明朝派出这么强大的水师,知道自己的无耻嘴脸已经败露,再光玩嘴,恐怕是不能达成目的,为表忠心,得拿出点实际的来。

于是足利义满很识趣地马上出兵将带头的二十多个倭寇头目抓来,让人押解到朱棣面前,算是纳投名状了。朱棣十分满意,他也给足了足利义满面子,让他们把这些盗魁带回去自己处置。

这些日本人自己处置的法子倒是干净利落,估计是觉得带来带去太麻烦,于是到宁波的时候,就用“蒸杀”的方法把他们全都处死了,具体操作方法就是将犯人放在一只大甑上,下面燃起柴火,活活蒸死。

因为足利义满抓捕倭寇得力,朱棣非常高兴,除赏赐冕服、钱钞嘉奖外,还将日本的富 士山正式封为明帝国的“寿安镇国山”,赐以长诗,建碑铭文,以示对倭人的告诫。

所以,你要知道,在明朝时,日本是中国的藩属国,日本的富 士山,是咱们的镇国山。

足利义满为了保证与明朝正常贸易的航行顺利,基本上取缔了倭寇,一直到永乐15年,倭寇基本杜绝,沿海的百姓算过了十几年好日子。

但是豺狼就是豺狼,当嘉靖年间,断了朝贡之后,日本立马翻脸,撕下了称臣的虚伪,露出了獠牙,倭寇汹涌而至。

下一篇文继续分享,欢迎关注!“日本国准三后源道义”里的准三后又叫“准三宫”,属于一个荣誉头衔,指年给(年官、年爵)和封户仅次于三宫(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后),就是说在日本,这三人之下,就是他足利义满。

0 阅读:25

九卿史话

简介:用文字温暖苍白人生,用脚步丈量旧日时光!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