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英宗朱祁镇是个可怜人,身为帝王,在他在位的最后一年,才从钱皇后口中得知自己的生母竟然另有其人,他的父亲虽然是明宣宗朱瞻基,生母却不是皇后孙氏,而是一个普通宫女。
但是年长日久,那个将他生下就不知去往何处的宫女的身世和下落,已经无法知道,但是造成他悲惨身世的罪魁祸首是明朝的殉葬制度无疑。
当时朱瞻基宠爱孙贵妃,冷待胡皇后,胡皇后自然无法生出嫡子。孙贵妃知道她若是想在皇帝死后,逃脱殉葬的命运,只有一个办法,就是自己成为皇后,自己的儿子成为皇位继承人。
可是虽然她得宠,偏偏肚子不争气,只给朱瞻基生下一个公主,迟迟怀不上龙子,天天担惊受怕的孙贵妃,怕其他妃嫔和宫女在她之前给朱瞻基生下庶长子,于是她想出来一个偷梁换柱的计策,上演了一出宫廷版本的借腹生子。
当她知道有位宫女被朱瞻基临幸后,怀上了龙种,就偷偷安排人将这位宫女软禁起来,对外谎称她自己怀上了孩子,10个月之后,那位宫女生下了婴儿,就是朱祁镇,可是还没等她多看两眼自己的儿子,婴孩就被抱到了孙贵妃的床上。
给皇上生下子嗣,而且还是庶长子,母凭子贵的孙贵妃,又仗着朱瞻基的一贯宠爱,成功将胡皇后挤下了皇后之位,自己当了六宫之主。
孙贵妃处心积虑想当皇后,除了争宠,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争命,如果想在朱瞻基死后避免殉葬的命运,只有这一个办法可选。
因为在明初,后宫女子如果不是皇后或者皇太子的母亲,就很难逃脱皇帝死后,被殉的命运,这也就是孙贵妃日夜难安,非要抢夺别人之子的重要原因。
明宣宗朱瞻基驾崩之后,只有胡废后,孙贵妃(现在的孙皇后)和吴贤妃幸免于难,不用追随朱瞻基于地下,而其他宣宗生前的妃嫔侍妾尽数殉葬。
胡废后是因为得到太皇太后张氏的照拂和同情,且她当时已经算是出家人的身份,吴贤妃是真的为朱瞻基生下了龙子,就是朱祁钰,而孙贵妃是靠着从别人手中抢夺儿子而保住了性命,她的活路是建立在其他女子的死路之上,这不得不让人唏嘘。
明宣宗去世时,留下两个皇子,皇太子朱祁镇刚刚7周岁,皇次子朱祁钰仅6岁,国主年少,于是他留下遗言,国事家事均交给母亲张太后决策。
在张太后的一手操办下,皇太子朱祁镇即皇帝位。7年后,张太皇太后又为15岁的少年天子选定了都督同知钱贵16岁的女儿为皇后。这对新人在1442年五月十九日完成了他们都终身大事。
钱皇后对朱祁镇的爱一直忠贞不二,就算是他被瓦剌掳走期间,都丝毫未变,堪称帝后爱情之楷模。
钱皇后虽然贵为六宫之主,命运却非常凄惨,她跟明英宗算是一对患难夫妻。
明朝历史上的转折“土木之变”后,在满朝文武都在想着树立新君的时候,是钱皇后把后宫所有的家底都拿出来交给瓦剌的使者,想要用钱财将她的丈夫赎回来。
这是她作为一个女人和妻子,能做的所有事了,当然她的这种做法只是一厢情愿,结果是钱没了,人也没有回来。
无计可施的她还能做什么呢?因为思念丈夫,她日夜哭泣,哭得累了困了,就倒卧在地,结果哭瞎了一只眼睛,还弄坏了一条腿。
虽然是皇后,既然皇帝都被人掳走了,新君都立了,宫人们谁还将这位前皇后放在眼里呢?
天无绝人之路,就在钱皇后都快绝望的时候,朝廷竟然派人将朱祁镇迎了回来,虽然名义上是太上皇,但是现在当家的皇帝可是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回来的朱祁镇被关在南宫,忧愁度日。
在长达7年的软禁岁月里,朱祁镇和钱皇后忍受着饥饿和惊恐,朱祁镇心情很差,全凭钱皇后在旁陪伴,委婉劝解,才让他重拾信心,希望能再一次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
事实证明,只要人活着,就一切都有可能。
1457年正月十六夜,武清侯等人趁景泰皇帝朱祁钰病重之际,潜入南宫,将朱祁镇接到宫中,帮助朱祁镇再次当了皇帝,史称“夺门之变”。5天之后,朱祁镇第二次即皇帝位,改年号为天顺元年。
钱皇后终于等到了这一天,自己思念的丈夫不仅回来了,还再次掌握了皇权,自己也再次贵为皇后,应该高兴的她,想到了另外一件事,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了。
这件事就是如果皇帝朱祁镇去世之后,自己会面对怎样的结局?
原来,钱皇后并没有给朱祁镇生下过皇子,当时朱祁镇的周贵妃生下一位皇子,就是后来的明宪宗朱见深。
这种情形与朱祁镇的父亲朱瞻基当年几乎如出一辙。当时朱瞻基宠爱孙贵妃,胡皇后因无子被废,留居长安宫为道姑,后来在朱瞻基死后,没有殉葬。
可是他钱皇后,在皇帝朱祁镇驾崩之后,周贵妃的儿子继承帝位,她的命运如何?她能做主吗?
这种同病相怜使钱皇后非常同情胡废后,所以在英宗在位的最后一年,告知了他的身世之谜。
朱祁镇虽然知道了自己的亲生母亲另有其人,但是年代久远,他已无法查到生母的身世和下落,只好把一腔同情寄予被父亲废掉的胡皇后身上,并为她重修陵寝,一切按照皇后的规制办理。这也算是他为父亲朱瞻基当年无故废后的补偿之举吧。
钱皇后比胡皇后幸运,因为她身边有一个对她情深义重的皇帝丈夫,她并没有因为无子被废,朱祁镇知道钱皇后为他所做的一切,对钱皇后始终恩宠有加,一力维护,这对帝后的爱情,也是历史上少有的互不相负,令人羡慕。
朱祁镇担心自己死后,钱皇后因无子,会面临无法处理的凶险局面,也是因为殉葬制度给他造成的悲惨人生,所以他在临终之前下诏终止了殉葬制度,这也为他的皇帝履历增添了浓重的一笔。
要知道,他的爷爷朱高炽以“仁”著称,却也没有废除殉葬制度,他的父亲朱瞻基开创了明朝历史上最辉煌的“仁宣之治”,在死后,生前的妃嫔宫女尽数从殉。
由此可见,朱祁镇对钱皇后的爱可见一斑,死之前也要为她以后的生活做好安排。
还有一点是,朱祁镇担心自己死后钱皇后会受周贵妃母子欺负,特地在临终之前留下遗命“钱皇后千秋万岁后,与朕同葬”。
要知道,明朝在明英宗之前的惯例一直是一帝一后同葬,这道遗命就等于直接告诉孙贵妃:虽然是你的儿子继承了帝位,但是钱皇后的太后地位,你是不能动的!
既然英宗留有遗命,周贵妃就会乖乖听话吗?当然不会!
朱祁镇离世之后,周贵妃,也就是后来的周太后仗着儿子当了皇帝,开始闹将起来,要独称太后,排挤钱太后。
当时的大学士李贤、彭时就以英宗留有遗命为理由反对,虽然周太后是宪宗的亲娘,他现在是皇帝,娘的话要听,但是亲爹的话也不能不听,要不然这“不遵遗命”的罪名一旦坐实,就算他是皇帝,也够他喝一壶的。
明宪宗朱见深当然不能由着他亲娘胡来,于是从中做了一个妥协,两宫并尊,也就是周氏和钱氏都是皇太后。
等到钱太后一死,周太后又出来作梗,她不让钱太后与英宗合葬。但是还是被“英宗留有遗命”这个理由阻挠,最后,钱太后被葬于英宗玄堂左边,右边空着留给周太后。
本来以为这样总行了吧?周太后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她又派人暗中动了手脚,让钱太后的所葬位置距离英宗的玄堂隔着数丈之远,而且还将中间堵塞起来,其用意自然就是不让钱太后和英宗在另外一个世界见面。
周太后当时的做法如今看起来是多么的愚蠢可笑,但是在当时却是非常现实的考虑和思路,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宫廷斗争的复杂性。
无论是朱瞻基宠爱的孙贵妃为了争皇后位借腹生子,还是朱祁镇在临终时为钱皇后留下的一系列遗命,都说明了当时的女子一旦进了宫,自己的命运就不可选择,争宠其实就是争命,看看谁到底能活下去,就算是贵为皇后,在规制面前,也是毫无抵抗之力,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这其中,唯一让人欣慰的也许就只有明英宗朱祁镇与钱皇后凄美的爱情故事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