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朱元璋的使臣,洪武帝无可奈何;朱棣登基,派使称臣纳贡,私带战刀,万历帝开明放行,为何二帝都忍?一个原因

九卿史话 2021-03-25 07:30:44

公元1403年,永乐帝朱棣即位,各国使节团前来朝贡,包括日本。其他使节团都好好的,偏偏日本使节团出了问题,他们从宁波上岸,不但人人佩刀,还私带了大量日本刀。

日本使节团从宁波登岸后,没着急往南京拜见朱棣办正事,倒先将私带的日本刀在市场上公然叫卖,赚起了外快。

虽然明廷没有严禁外国使臣携带兵器,却严禁外国使臣私带兵器交易。这种行为往小了说是抢老百姓生意,往大了说就是以公谋私,还是无照经营,就算是番国使臣,也属于顶风作案。

有大臣就建议朱棣对日本使节团进行必要的惩罚,把违禁者抓起来关两天,教训教训他们。

外交无小事,事情摆到朱棣面前,他的态度很开明,说这帮外国人,跋山涉水过来,也不容易,花钱不少,夹带点私货赚点小钱,也是人之常情,不能说关就关,特殊情况特殊处理吧。他们私带的兵器,只要按照时价卖,不糊弄老百姓,就由他们去吧。

永乐帝这种特事特办的处理方法,也是为了维持两国邦交的友好,除了这方面的考虑,还有两件事是他不得不面对的。

一是他毕竟是通过不正当手段登上的帝位,刚刚即位的他,需要的就是这种万邦来贺的盛况,让那些建文帝遗臣看看他朱棣统治下大明朝的威势;

二是明朝建国之后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东南沿海的一大祸害:倭寇之乱。

倭寇由日本浪人,本就存在的海盗和不法商人,三股势力相互勾结,危害东南沿海的安宁。

倭寇之乱伴随大明王朝的始末,从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就饱受困扰。

明初时,倭寇入侵山东海滨郡县,抢走钱粮,掳走百姓,朱元璋为此大伤脑筋。曾在洪武二年派人出使日本,带着给日本国王的玺书,让他们把自家事管好了,别总让倭寇来扰我们。

使臣带去的国书措辞严厉,书曰:“诏书到日,如臣则奉表来庭,不臣则修兵自固,永安境土,以应天休,如必为寇盗,联当命舟师,扬帆诸岛,捕绝其徒,直抵其国,缚其王,岂不代天伐不仁者哉,惟王图之。”

老朱这国书写得真是霸气,居高临下,要不就称臣,要是不称臣,还任由倭寇扰我边境,我就直接派兵“直抵其国,缚其王”,灭了你!

可惜这封国书日本天 皇压根没看到,因为那时候日本正处于南北朝对峙时期,闹内讧呢,两个天 皇,都说自己是真的。

使节团见到的是一个亲王,南朝天 皇的儿子,叫怀良亲王。这家伙脾气火爆,见到这封羞辱性很强的国书,当场发飙,杀了5名使者,扣押了剩下的2人,三个月后才放回。

俗话说“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这还没交战呢,就杀了5人,朱元璋大怒,狠话都放出去了,到底征不征呢?朱元璋思前想后,又想了想忽必烈,决定忍下这口气。

朱元璋忍下这口气有两个原因,一是新朝初建,百废待举,不宜轻起战事;二是当时元朝残余势力尚存,在北方虎视眈眈,随时准备卷土重来,这才是心腹大患。

压下心头火,并不代表没有动作,朱元璋先是颁布禁海令,然后又让汤和负责海防,在沿海修了59个卫所,派30万大军驻扎。

如果朱元璋知道他一手开创的大明江山在日后屡遭倭寇侵犯,像狗皮膏药一样,一直恶心着他的子孙,不知道会不会“直抵其国,缚其王”,兴百战之师,灭了小东洋呢?

历史无法更改也无法逆转,民族遭受的深重苦难只能铭记于心,拍拍烽火硝烟带起的烟尘,朝着复兴之路继续前行,不回头!

到了永乐元年,在日本实际掌权的足利义满派使前来朝贡,发生了本文开头的闹剧。

十月,日本使节团买完刀,进了南京,带来了足利义满自称“日本国王臣源”的国书,献上马匹、硫磺和玛瑙等物,纳贡称臣。

来而不往非礼也,本就有遣使去四夷宣告登基的朱棣,派人跟日本使节团一起回访日本,赏赐给足利义满冠服,还有一枚“日本国王”的龟形金印。

日本虽然称臣纳贡,但是倭寇的事情并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猖獗,经常在沿海打家劫舍,杀人放火。

1404年11月,日本使臣来朝恭贺册立太子,朱棣雷 霆大怒,让日本使臣回去给他们国王带个话,倭寇一事,你方必 须给我方一个交代!

足利义满倒是很识时务,也是个聪明人,马上派兵剿灭了那股扰边的倭寇,并把擒获的20名贼首,押送到南京,朱棣非常高兴,不但派人给日本国王带去了丰厚的赏赐,还让他们把这些人押回日本自己处置。

令朱棣没想到的是,日本使臣没等将这20名贼首押回日本,到了宁波临上船之前,觉得这些贼人带来带去太麻烦,占位置不说还费粮食,就地用一种比较特别的方式—“蒸杀之”,处理掉了。

从此事可以看出,当时的日本是很识时务的,当然也很务实,眼里只有利益,毫无情分,自私而残忍。

鉴于日本的诚意,永乐帝朱棣很是满意,既然你俯首称臣了,那就开 放贸易吧,于是朱棣规定日本“十年一贡,限船两艘,每船人数限二百,在宁波贸易”。

此口一开,在足利义满时期,以朝贡之名,行贸易之实,屡屡突破条规,频繁派遣商船前来,从明朝攫取走大量贸易利润,可恶也!

0 阅读:2

九卿史话

简介:用文字温暖苍白人生,用脚步丈量旧日时光!我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