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宣德皇帝朱瞻基宠爱的孙贵妃虽然专宠,却只生了一个女儿常德公主,一直想当皇后的她,想出一条偷梁换柱的计谋。
她仗着专宠,派人在宫中四处打探,得知哪位宫女被皇上临幸后怀有了身孕,就将找到的宫女藏在密室之内,与外界完全隔绝,又派亲信送饭、照料,然后买通御医,在诊脉时谎称喜脉,对外放出话说她怀了皇上的龙种,为了蒙混过关,又伪装了许多怀孕的迹象。
由于当时孙贵妃深的朱瞻基宠爱,知晓此事的人通通选择了乖乖闭嘴,没有人敢透露半点风声,就这样10个月很快过去。
1427年十一月,宫女十月怀胎生下皇子,孙贵妃马上派人将婴孩抱到自己床上,自己又竭力装出产后虚弱的样子,而那位为宣德皇帝朱瞻基生下皇长子的倒霉女人都没来得及好好看看自己的孩子,就被神不知鬼不觉地处理掉了。
这位别人诞下的皇子就顺理成章成为了孙贵妃获得皇后之位的重要工具。
孙贵妃从小天生丽质,聪明乖巧,在永城名动一时,被朱瞻基的奶奶彭城伯夫人看中,带到京城。
朱棣也对这个小女孩非常难满意,只是两个孩子年纪还小,朱棣便让她以仁宗张皇后养女的身份“养在宫中”,以待成年后与朱瞻基结为夫妻。
宣德皇帝朱瞻基与孙贵妃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两人从小就认定自己将要与对方结为夫妻。
可是,在朱瞻基19岁那年,已到成家的年龄,已是晚年的明成祖朱棣突然决定要为朱瞻基另行选妃。
皇爷爷的决定,朱瞻基自然不敢违抗,经过一番挑选,济宁人胡善祥成为朱瞻基的正妃,也就是“皇太孙妃”,而朱瞻基一直想要迎娶的孙氏只能委屈为偏室,也就是“皇太孙嫔”。
这一妃一嫔,就决定了如无意外,待朱瞻基即皇帝位后,孙氏就没有了当皇后的资格。
朱棣晚年突然做出的这个决定,是他不愿意让同一个地方接连出现两位皇后,以免造成外戚做大的现象,真也是用心良苦,可惜这个变化,在朱瞻基看来,无疑是棒打鸳鸯,越是这样,他越是觉得愧对孙氏,自然是对她越来越是宠爱。
果不其然,朱瞻基在登基后不久,就着手册立皇后的事情。
胡善祥是朱棣钦定的皇太孙妃、朱高炽钦定的太子妃,朱瞻基再想让孙贵妃当皇后,也不敢册立孙氏为皇后。
但是现在当皇帝的不是朱棣,也不是朱高炽,而是他朱瞻基,话事人是他,虽然不能册立心爱的女人为皇后,但是可以让她拥有与皇后同样的待遇。
原来按照明初的朝廷定制,册封皇后时,授予皇后金印金册;皇贵妃以下只有银册印章而没有金宝。
朱瞻基终于出了一口气,孙贵妃也成为大明王朝第一位得到金册金宝的皇妃。
虽然立了胡善祥为皇后,朱瞻基更不想让她生下嫡子,所以他几乎不光顾胡皇后,倒是常常光顾孙贵妃,想让孙贵妃生下一个“庶长子”,然后顺理成章封为太子,岂不更好?
可惜的是,孙贵妃的肚子不争气,自从生下一个常德公主之后,就再无身孕,如果其他宫人在她之前生下了庶长子,他和她的如意算盘岂不是鸡飞蛋打?于是,孙贵妃决定铤而走险,玩了一出偷梁换柱。
孙贵妃是不得不出此下策,因为刚刚驾崩的明仁宗朱高炽的宠妃郭贵妃虽然在生前备受恩宠,还未朱高炽生下三个皇子,就因为他生的这三个皇子没有一个是能继承帝位的太子,在朱高炽死后,依然从殉,追随明仁宗而去。
孙贵妃再不采取措施,万一其他宫人给朱瞻基生下庶长子,那么即使孙贵妃跟着生10个儿子,也只能被封为亲王,改变不了规制。
万一宣德皇帝百年之后,胡皇后当上皇太后,孙贵妃很有可能走上前朝郭贵妃的老路,活活殉葬而死。
时不我待,争宠就是争命,这个孩子就是孙贵妃能够取胡皇后而代之的重要筹码。
这个孩子就是后来继承帝位的明英宗朱祁镇,作为宣德朝的庶长子,在没有嫡子的情况下,他就是毋庸置疑的皇位继承人。
可怜的是朱祁镇一出娘胎,只知道孙贵妃是他的母亲,就算后来他贵为帝王,却再也没有得到过亲生母亲的丝毫消息。
这对于朱祁镇母子来说,都是一种命中的悲哀,当他知道自己不是孙贵妃亲生的时候,已经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