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王朝的第一战,面对突厥、吐谷浑、南陈的联手,杨坚如何破局?

调侃历史 2022-01-14 14:15:35

公元581年,突厥沙钵略可汗率军联合高宝宁大举南下,准备进攻新生的隋王朝。与此同时,南方的陈朝得知突厥南下的消息后,为了扩大都城建康的防御空间,也开始兴兵北上。除此之外,西边的吐谷浑也借机进攻隋朝的河西走廊地区。一时之间,隋朝面临着南边的陈朝,东北方向的高宝宁,北方的突厥以及西边的吐谷浑,形势相当危机。

虽然新生的隋王朝忽然面临来自四面的敌人,但杨坚一眼就看出,这些敌人还都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抗隋联盟。但是如果战争一再拖延下去的话,或许敌人会为了尽快结束战争而结成统一战线,形成合力进攻的军事同盟,那将对隋朝极为不利。

所以,杨坚必须利用宝贵的时间,尽快打破四面敌人的包围。

杨坚认为南方陈朝虽然进攻声势浩大,但内部矛盾重重,陈宣帝虽然很想有所作为,但朝廷内部派系林立,而且其军队大多是水军,随着其进攻的不断加深,陆战肯定不是隋军的对手。而吐谷浑虽然能征善战,但国内资源匮乏,且军制落后,缺乏统一的指挥,强大的攻势难以持久。突厥在这些敌人中最为强大,双方免不了要有一场大战,这场战争其实才是决定隋朝命运的关键一战,而且高宝宁和突厥不断勾结,如果打败突厥,高宝宁势力就会自然瓦解。

杨坚经过详细的分析,最终确定了打击顺序,制定了先易后难的策略,首先将打击目标锁定南陈和吐谷浑,将最强大的对手突厥留到最后。

开皇元年(581年)三月,杨坚任命大将贺若弼为吴州总管出镇广陵(今江苏扬州),大将韩擒虎为庐州总管出镇庐江(今安徽庐江县)。

由这两员大将一同镇守南方,实在是最好的选择,需要指出的是,当时贺若弼到达广陵后,确实以平陈为己任。但坦白讲,杨坚派贺若弼出镇南部边境,并不是要马上灭陈,那个时间段并不是灭陈的最好时机。贺若弼的想法与杨坚的通盘考虑计划有冲突,毕竟当时隋朝最大的敌人是突厥,杨坚仅仅想顶住南陈的进攻。毕竟平陈要举全国之力,以隋朝的情况,还不足以支撑南北两线作战。

为此,杨坚特意为寿州总管元孝矩下玺书,对南方战场的战略方针做了明确的指示∶"扬、越氛驳,侵轶边鄙,不识大猷。以公志存远略,今故镇边服,怀柔以礼,称朕意焉。"

杨坚希望只要收复江北失地,将陈军赶回自己的国境内就可以。这表面上看是忍让,实则是审时度势的战略决策。这就决定了贺若弼和韩擒虎等将领在南线战场的战斗,是解除南线战场压力的局部战斗,不是一场置对方于灭国的战斗。杨坚当时最担心的并不是将领们能不能打,而是担心将领们不能理解自己的意图而无节制地打下去。所以当陈军渡过长江攻城略地之时,杨坚一方面派大将予以回击,另一方面又派高颖奔赴南方前线节制诸军,让南线战场的战斗始终处在可控的范围。

到了九月,隋军集中优势兵力,向陈军发起凌厉的进攻,东南道行军元帅长孙览带领八大总管,从寿阳对陈军发起攻击,击退陈将钱茂所带领的数千人马偷袭,然后会战陈将陈纪、周罗喉等人,将其全部击退。

当时贺若弼收复大片江北失地,并一举平定相应陈军作乱的东潼州刺史曹孝达,行军元帅元景山带领总管韩延、吕哲出汉口,一举攻克渴口(今湖北汉川)。另一员大将邓孝儒领精兵四千进攻甄山镇(今湖北汉川东南),大破陈将陆纶赶来增援的水师部队,成功收复了司马消难叛乱时献给陈朝的重要军事基地。

到了年底,隋朝的南线反击战取得了预期效果,江北失地基本收复。隋军在长江北岸一线展开,大有乘胜渡江一举攻灭陈朝之势。此时陈军已经被打得胆战心惊,不仅全部退回自己的国境,而且再不敢有进军江北的想法,只希望隋军不要打过长江就好。陈宣帝本来有雄心壮志,想趁隋朝内忧外患之际扩张自己的领土,但没想到隋朝居然如此生猛,现在居然被人打回老家,心里不禁又急又恼,急火攻心一命归西。

新即位的陈后主很识趣,派遣使者渡过长江向隋军请和,并归还了先前攻占的胡墅(今江苏南京长江北岸)等城池,算是主动低头认错。面对陈朝的主动低头,杨坚趁此机会与陈朝讲和,将军队全部撤往北方,为北征做好准备。杨坚采纳了高颖的建议,至此隋朝的南线战事暂时告一段落。

在南线战场对陈作战的同时,杨坚在帝国的西北方向对吐谷浑也展开了反攻。

八月,杨坚任命元谐为行军元帅,率领行军总管贺娄子干、郭竣和元浩等数万人马反击吐谷浑,针对此次作战,杨坚特意下诏为元谐做了指示。

这个指示其实与对陈作战的指示很相似,杨坚同样只是叫元谐击退吐谷浑,并没有下令继续扩大战事。

元谐带领隋军从鄯州(今青海乐都)发起攻击,吐谷浑也是大军倾巢出动,从曼头(今青海共和县)至树敦绵延百十里,其定城王钟利房带领三千骑兵,联合南方的党项部落,渡河向东推进准备迎击隋军,隋军主帅元谐则采取包抄之策,直插青海,准备切断吐谷浑大军的退路。

当时双方在丰利山(今青海青海湖东)下遭遇,于是隋军与吐谷浑两万大军展开了一场遭遇战。经过一番激战,隋军击退叶谷浑大军,并乘胜进逼青海湖,直抵其大本营。吐谷浑不甘心失败,派太子可博带领五万大军反扑,双方再次展开了一场遭遇战。不过,由于吐谷浑是各个部落的联合体,不像隋军有统一的指挥,战事顺利还可以共同进击,一旦稍遇挫折便各自逃散。隋军在元谐的指挥下对吐谷浑大军进行猛烈冲击,最终吐谷浑各个部落为了保存实力,大部分撤回了自己的地盘。

经过打击南陈和吐谷浑的两场反击战,隋朝在突厥大举入侵之前,很快解除了来自西部和南部的威胁,也打破了敌人四面包围的窘境,同时化解了敌人结盟抗隋的隐患。现在杨坚终于可以腾出手来,专心致志地解决最强大的敌人突厥了。

公元582年四月,突厥骑兵深入鸡头山(今宁夏夏隆德县),被隋朝大将军韩僧寿击败,另一路突厥骑兵则在河北山(今内蒙古狼山与阴山合称)被隋朝上柱国李充击退。虽然这两场战役隋朝取得胜利,但这仅仅是突厥的试探性进攻,并没有展现出突厥的真正实力。此时突厥人的主力部队在漠北集结完毕。五月,沙钵略可汗带领四十万大军越过长城,正式揭开了这次改变两国命运,乃至当时东亚地区格局的战争序幕。

突厥这次进攻声势浩大、来势凶猛,高宝宁当时也配合突厥大军向平州(今河北卢龙)发起进攻。当杨坚得知突厥大军已经突破长城南下的消息时,立即命令柱国冯昱驻守乙弗泊(今青海乐都)、兰州总管叱李长叉镇守临洮,上柱国李崇驻守幽州,将军达奚长儒据守周槃,进行边境上的全线防御。

六月九日,杨坚又命令卫王杨爽为凉州总管、行军元帅,率领七万大军出平凉(今甘肃平凉),三天后上柱国李充在马邑(今山西朔州)击退突厥的进攻,突厥转而进犯兰州(今甘肃兰州)。杨坚急调叱李长叉为兰州总管,在该地区坚守据敌,同时让贺娄子干领兵驰援,双方在可洛咳山遭遇突厥骑兵,隋军据河坚守,切断敌军水源,等到敌军人马疲惫之时,纵兵突然袭击,大破突厥军队。

隋军虽然取得不少胜利,但是从整个战略角度来看,隋军的防御点被多处突破,其中驻守乙弗泊的行军总管冯昱遭到突厥数万骑兵的袭击,冯昱虽然拼死抵抗,但还是被突厥军队打败,驻守临洮的兰州总管叱李长叉也被突厥打败。与此同时,在东部战场,突厥与高宝宁联军突破隋军防线,大举进攻幽州,上柱国李崇出战被打败。

鉴于西部战场各个据点被突厥接连突破,杨坚在八月以左武侯大将军窦荣定为秦州(今甘肃天水)总管,在西部战场重新进行纵深布防。

可是一直到十月为止,西部战场的形势并没有好转,西北长城沿线重要的州郡接连陷落,突厥大军攻破木峡、石门两关,进而分兵南下,越过六盘山,挺进渭水、泾水流域,开始对长安形成威胁。而此时杨坚又由于操劳过度而病倒,只好让太子杨勇领兵驻守咸阳以统筹大局,在长安西面建起了一道防线,又派内史监虞庆则为元帅,前往弘化(今甘肃庆阳)拒敌。

虞庆则到达弘化后,命令行军总管达奚长儒领兵两千出击,刚走出弘化没多远,就在周槃遭遇突厥大军而陷入重围,隋军立即大乱,达奚长儒倒是十分镇定,激励士兵死战求存,在军心稳固之后,他把全军集结成阵且战且退,经受住了突厥骑兵排山倒海般的反复冲击,历经昼夜十四战,很多次被打散之后又重新集结起来,就这样坚持了整整三天。达奚长儒身先士卒奋勇杀敌,虽然身受五处刀伤,却犹如铁塔般屹立不倒,因此激励全军将士奋勇杀敌,就这样坚持着逐渐撤回了弘化,但是虞庆则看到突厥大军来势凶猛,竟然不敢出城相救。

突厥人本来是为了劫掠财物而来,完全没有想到会遭遇如此顽固的抵抗,十分震惊。不可思议的是,面对达奚长儒所带领的已经所剩无几的隋军,突厥人竟没有发起最后的进攻,只是匆匆焚烧了伙伴的尸体而撤退。

从战略角度来看,隋军在战场上并没有打败突厥,甚至失败要更多一些,但是在另一条战线上,一场秘密的战争正在悄然进行,长孙晟对突厥的离间策反工作,开始逐渐取得效果。

在西方,突厥面临着新崛起的萨珊波斯,曾经联合东罗马一同进攻,但是进展并不顺利,最终被迫而回,因此双方有直接的利害冲突。杨坚当时就形容突厥是"东夷诸国,尽挟私仇,西戎群长,皆有宿怨。突厥之北,契丹之徒,切齿磨牙,常伺其便"。

类似突厥这种游牧民族,其实是个情绪很不稳定的民族,遇到战事顺利,可以展开急风暴雨般的进攻,一旦战事不顺,潜在的矛盾顷刻之间就会爆发,进而影响战局。隋朝大军的顽强抵抗,让突厥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于是其前线积累的内部矛盾,逐渐再次显露出来,其表现出来的就是被隋朝收买的达头可汗不愿意再继续南下,而是率部挟裹战利品北归。

达头可汗擅自撤离战场的行为,让沙钵略可汗倍感愤怒,此时长孙晟悄悄出现在了沙钵略侄子染干面前,极为神秘地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话还没有说完,染干已经面如死灰,立即跑到沙钵略面前,告诉他北方铁勒部族造反,打算偷袭可汗牙帐。

沙钵略闻言大惊失色,立即领兵将其已经攻占的凉州、秦州、安定、金城、上郡、弘化和延安等地,尽皆大肆劫掠之后,便匆匆退出塞外。

开皇三年(583年)春天,突厥人再次蠢蠢欲动,刚进二月就在边境与隋军发生一场小规模战役,四月便大兵压境。与此同时,前年被隋军打败的吐谷浑又陆续迁回原地,也趁此机会进攻临洮(今甘肃临潭),刺史皮子信出战迎敌,兵败被杀。汶州(今四川茂县)总管梁远率领精兵赶来驰援,这才将吐谷浑打退,但不久后又转攻廓州(今青海贵德)。

吐谷浑的卷土重来,提醒杨坚必须要对突厥予以重创才行,否则即使将其打退,也不能掌握战场主动权,只能是让突厥人牵着鼻子走,这样周边其他部族就会跟着突厥一起趁火打劫,进而为隋朝带来更大的祸乱。

最关键的是,隋朝变单纯防御为积极反攻的条件正在逐渐形成,经过去年的那场大战,隋军还是经受住了考验,虽然最终并没有真正打败突厥,是突厥主动撤兵,但在几次战役中,隋军并不落下风,已经培育起了战胜突厥的信心。突厥内部的矛盾逐渐表面化,具体表现就是达头可汗与沙钵略可汗之间的矛盾,使其难以成为号令统一的整体。在杨坚看来,只要再加把劲,就会造成其内部的分裂,因此杨坚决心将突厥内部的矛盾利用到底,进行各个击破,给予沙钵略可汗以决定性打击,实现我攻敌守的战略转折。

1 阅读:392
评论列表
  • 2022-01-15 12:16

    隋文帝对中国历史的贡献被低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