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略概括的西魏北周史:从宇文泰到杨坚

调侃历史 2022-01-29 09:54:49

西魏的历史自魏孝武帝到达长安开始。孝武帝以宇文泰为大丞相,然而两者不久就有了冲突,当年十二月闰月,宇文泰使人在酒中下毒,孝武帝饮后而崩。于是元宝炬被立为帝,是为西魏文帝。

宇文泰能够开创西魏,与高欢相对抗,后来被北周尊为太祖,实际上是抓住了一次机遇。宇文泰为武川镇人,他随父从军,几经战斗,魏孝昌二年(526年))时在葛荣手下为统军,又以别将随贺拔岳迎魏孝庄帝,成为后者军中骨干之一。太昌元年(532年)贺拔岳为关西大行台,雄踞一方,宇文泰为行台左丞,领岳府司马,后又为夏州刺史。永熙三年(534年)二月,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暗害,一时军中群龙无首,诸将先推年资最长的都督寇洛总兵事,但寇洛推卸不就,于是再推选在夏州的宇文泰。宇文泰轻骑至平凉安抚军众,并上表孝武帝,于是受命为大都督以统贺拔岳留下的军队,,同年四月,又率军讨侯莫陈悦,后者兵败自杀。孝武帝即任命他为尚书仆射、关西大行台,使其与高欢分庭抗礼,不久后来投奔他,没有想到会被他所杀。

东魏的存在,使宇文泰不敢轻易改朝换代,所以只能以都督中外诸军事、录尚书事、大行台,后来再加上丞相的职位把持着西魏的军政大权。除了与东魏打仗外,宇文泰在朝政上进行了几个大动作,不仅使西魏北周的政治在整体上出现一种蓬勃的生气,其所创之制度也有着长远的历史影响。

首先是在西魏大统十年(544年)由尚书苏绰将原来所颁行的各条新制,整理成五卷,又为六条诏书,颁行天下。这六条的内容是∶先治心;敦教化;尽地利;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

虽然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上,这六条里面所包含内容,大多都是老生常谈,但谈的是儒家的治国方针。这表明,西魏北周是遵循儒家理念作为治国的根本之策,并一直坚持着,从而与当时的东魏北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再次,以复古的形式进行官制改革。

西魏废帝三年(554年)正月,依《周礼》建六官,置公、卿、大夫、士,并撰次朝仪,车服器用,多依古礼,革汉、魏之法。即把三省等行政结构改成六官,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此制在魏恭帝三年(556年)颁布实行。为了与此制相适应,又更改革文书格式,试图以《大诰》文体为代表的简朴古文作公文,提高行政系统运行的效率。宇文泰将行政系统变革得面目一新,或许是为了配合他奉行儒家文治的路线,但汉、晋制度是按着行政治理的实际需要发展而成的,现在突然要恢复到一千多年前的老制度,就像让成年人再去穿他少年时的服装,很不适应。所以等到隋取代北周时,此制就自然而然地寿终正寝了。

魏恭帝三年十月,宇文泰死,其第三子宇文觉继承宇文泰的太师、大冢宰。宇文泰是在西巡路上病死的,临终时召见侄子宇文护,让他辅政。宇文护尽力办好后事,史载"纲纪内外,抚循文武,于是众心乃定",他接着做的大事就是使魏帝禅位于宇文觉,建立北周,后者称天王,是为孝闵帝。

宇文护自然而然地掌执了北周的军政大权,但他昧于史识"威福在己,征伐自出",引起了一系列宫廷政变。首先是宇文觉对宇文护大权在握十分不满,与左右密谋诛护,但事泄,反被宇文护所废杀。宇文护又立宇文泰长子宇文毓为天王,后又改称皇帝,是为北周明帝。但不久宇文护又与宇文毓有矛盾,深忌之,又使人毒死了后者,再立宇文泰的第四子宇文邕为帝,是为北周武帝,改元保定元年(561年)。周武帝沉毅有智谋,善于韬晦,所以宇文护不以为防。建德元年(572年)三月,武帝骗宇文护入宫而袭杀之,接着又杀其诸子和亲信。宇文护的悲剧在于不知其位高而危,这种情况下要么自己夺取帝位,如宋明帝、南齐明帝那般,要么歉恭自退,而他做了"为人主不堪之事"还自以为是,所以史书说他"暗于大体"和"寡于学术"了。

亲政以后,宇文邕主要做了两件大事。第一件是灭佛崇儒,具体情况见第五章第五节。他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在公元577年将北齐灭掉,统一了中国北方。以及采取巩固统一的相应措施,以安抚新占地的人心和巩固统一。

正当宇文邕还欲平突厥,定江南,一统天下时,因突发疾病驾崩,时年36岁。继位的是其长子宇文赟,是为北周宣帝,时在公元578年。宇文赟在东宫时,武帝管束得很严。武帝一死,他的欲望一下子解放出来,皇后就置了五位。或许是纵欲太过,只做了一年多皇帝,以暴疾卒。其长子宇文阐立,是为静帝。宣帝近臣刘肪等,矫诏使外戚杨坚辅政,总知中外兵马事,朝政就落在杨坚手里。

0 阅读:250
评论列表
  • 2022-02-20 09:40

    讲的很不错,如果再细点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