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就报废?职场红线背后,谁在逼我们提前退休?

思如哲思 2025-02-19 14:05:44

“35岁,你该被淘汰了。”——这是无数打工人的真实困境。

投简历被嫌“太老”,升职被嫌“没潜力”,裁员名单上永远名列前茅。

明明正是年富力强、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却硬生生被划入“职场垃圾堆”。

这所谓的“35岁红线”,到底是谁定的规矩?凭什么让千万普通人活得如履薄冰?

35岁红线:一道看不见的“生死线”

35岁,本是一个人经验、能力和责任感并存的黄金期,可现实却是:

过去几十年,公务员招录明文规定“35岁以下”,逼得无数想端“铁饭碗”的中年人连报名资格都没有。虽近年部分岗位放宽到40岁,但普通打工人的机会依旧渺茫。

企业招聘方面,嘴上说着“能力优先”,可招聘启事里“35岁以下”像一把隐形的刀,直接砍断中年人的求职路。

有HR直言:“35岁以上的,工资高、事儿多、不好‘洗脑’!”

即便侥幸留下,晋升也难如登天。一位28岁备考公务员的年轻人自嘲:“再不‘上岸’,就算考上也是边缘人!”

“35岁不是人老,是职场嫌你贵。”——这话扎心,却是现实。

谁在制造这场“中年危机”?

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白纸黑字写下“35岁以下”,从此成了全社会招聘的“潜规则”。

企业有样学样,收割青春红利,把中年人当人力成本,而非人力资源。

企业算盘打得精——年轻人便宜、听话、能熬夜;中年人拖家带口,工资高、顾虑多,裁员时还能省赔偿金。

嘴上喊着“反歧视”,可《劳动法》对年龄歧视的判定模糊不清,企业明目张胆设限却少有处罚。

有网友说:“35岁失业,不是你不努力,是有人逼你认命。”

中年人的血泪:上有老下有小,却连工作都保不住

高文敏,35岁研究生毕业,求职时被问“婚育计划”,简历石沉大海。她说:“我们踏实肯干,可连竞争资格都没有。”

王明,38岁创业失败后想考公,却因超龄被拒。他苦笑:“年轻时没人教我们规划,中年了连改错的机会都不给。”

陈春梅,40岁从外企高管转行做律师,只因“不想被时代抛弃”。

“35岁,不是躺平的年纪,是扛着全家咬牙硬撑的年纪!”——可职场连硬撑的机会都不给。

撕掉标签,公平不能只靠“喊口号”

如何撕掉这个标签?

首先得政府带头,公务员招录应全面取消35岁限制,给社会立标杆。虽然已有10余省份试点放宽到40岁,但远远不够。

必须明确“年龄歧视”判定标准,罚到企业肉疼!工会也别只调研不办事,得替工人拍桌子。

硅谷投资人霍夫曼怒斥:“让中年人失业,等于毁掉无数家庭!”

此外,也得打工人自救。自助者,天才助。与其等社会改变,不如自己“多条腿走路”——学新技能、做副业、攒人脉。

最后,

写给所有“35岁+”:你的价值,不该被一个数字定义!

35岁,可能是你被职场抛弃的年纪,也可能是你重启人生的起点。

全职妈妈考研,为证明自己;失业大叔送外卖,为养家糊口;外企高管转行,为摆脱焦虑……

0 阅读:62
猜你喜欢

思如哲思

简介:关注普通人的「生存处境」,思考更好的「人生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