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后,有人向杨成武问起他和他的夫人赵志珍的故事,杨成武笑着说:“从当时来看,我和她算是自由恋爱呢!”
陪在一侧的赵志珍也笑了,补充道:“那个时候啊,老杨年纪不大,年轻有为,非常吸引小姑娘的目标,但她们条件不行啊,她们不是中共成员,我就不同哩,我是啊,我和他很聊得来,慢慢的,我俩就走到一起啦!”
来访者被老夫妻的话逗笑,故意好奇问道:“那您二位,是谁追得谁呀?”
杨成武抢先回答,得意洋洋说:“当然是她先追得我哩,毕竟我抢手嘛!”
赵志珍瞥了丈夫一眼,冷哼道:“可第一封情书,却是你写给我的呢!”
赵志珍出生在河北一个寻常家庭,兄长比她年长很多,到了上学的年龄,兄长早已有了自己的小家,而赵志珍则被父母送到大哥家里,完成小学学业。中学时,她又住到二哥那里,在二哥的照顾下,读书生活。
在此期间,赵志珍受到学校师生们的影响,走上革命道路,成为一名中共党员。
抗战爆发后,一心想要报效祖国的赵志珍联合几名女同学,打算到太行山上寻找八路军,加入他们的队伍,当一名女战士。她将这个想法透露给二哥,得到二哥和小弟的支持。
同年,赵志珍带着小弟,和同学们登上前往保定的最后一趟列车。又从保定进入太行山,西行去到狼牙山附近,成功和组织取得联系。
耐心等待月余后,八路军带着一场震惊中外的平型关大捷来了!其中,意气风发的杨成武走入赵志珍的眼中,成为她仰慕不已的抗战英雄!
赵志珍追随赵志珍的步伐,一路寻到杨成武所在独立第一师的驻地,向战士们求见杨成武。
当正在研究作战计划的杨成武听到动静,抬头看去,立刻皱起眉头。他放下笔,望向几个明显只有十几岁的女同志,不禁语气严肃对她们道:“你们这个年龄,不去读书学习,来山沟沟里做什么?”
几个姑娘七嘴八舌回答道:“当然是要打敌人啦!国难当头,我们怎么能坐视不管!”
唯独赵志珍难得“沉默”,红着脸,垂着脑袋,站在角落里悄悄偷看心中的英雄。
杨成武很快注意到“特别”的赵志珍,专门走到赵志珍的面前,问她的名字和年龄,又问她为何不讲话?
赵志珍鼓起勇气,抬头望向杨成武,理所应当回道:“她们把我的话都说了呀!”
在几个女同志的坚决请求下,杨成武不得不答应她们,让她们留在八路军中。
赵志珍也得偿所愿,成为一名民运工作者,有了更多接近杨成武的机会。她时常借着报告工作的名义,去找杨成武,有时还会向杨成武借书阅读。
久而久之,杨成武同样喜欢上这个开朗好学的女同志。
他不知道赵志珍对自己的心意,生平第一次想要写一封情书给她,袒露自己对她的爱慕。可他也很害怕,赵志珍会拒绝自己的追求,端坐在书桌前,小心斟酌字句,短短一封信,一写就是大半个晚上,直到蜡烛即将燃尽,才写完这封饱含自己深情的情书。
第二天一大早,杨成武即叫来卫士,帮他把那封情书送到赵志珍的手上。
谁知,打开信封,看到信纸内容的赵志珍却愣住了。她看着开头“子珍”二字,陷入迷茫:自己明明叫“志珍”啊,杨成武怎么写成了“子珍”?是他听错了,还是信送错了?
怀着如此忐忑不安的心情,赵志珍看完整封情书,脸颊不由染上绯红。
第三天,赵志珍早早来到杨成武的居所,当面回应了他的追求,二人就此确定恋爱关系。
此后的日子里,只要有时间,杨成武都会和赵志珍漫步在山林河边,互诉情愫。
某个晚霞布满天际的傍晚,再一次约会柳树下的杨成武向赵志珍正式求婚,他说:“我们结婚吧,我明天就去写报告,向组织申请!”
赵志珍红着脸,点了点杨成武的手,温柔地反问:“为什么要等明天呢?”
杨成武一下子反应过来,激动道:“不,不是明天,现在,对,现在,我现在就去写!”
1938年,一个寒冷又温馨的一天,杨成武与赵志珍在战友们的见证下,完成简单婚礼,正式结为夫妻。
战争年代的婚姻,总是面临这样那样的困难与挑战,杨成武和赵志珍同样未曾例外。
有一回,杨成武因病在某个老乡家中休养,赵志珍带着襁褓中的女儿照顾杨成武。一个清晨,卫士突然撞开老乡家的门,急声催促杨成武赶紧撤退,道是一群敌人已往这个方向而来。
杨成武看了看天真无邪的女儿,让赵志珍去叫老乡,与他们一起突围。赵志珍摇了摇头,回说:“来不及了,你们先走,不用管我和女儿。”
赵志珍知道,只凭几个卫士和尚未病愈的杨成武突围,自己与女儿跟着,势必成为累赘;反之,她和女儿留下来,却能成为他们的掩护,为他们争取更多撤离的时间。
杨成武同样明白此事,他望向赵志珍的眼底:“不,我怎么能把你们母女丢下来?”
赵志珍又摇了摇头,一手抱着女儿,一手突然扯住杨成武的胳膊,稍一用力,就把杨成武推出屋外:“快走!别说了!”
卫士见状,连忙将杨成武抬到骡子上,带着杨成武往西面的山坡跑去。
赵志珍站在门口,目送仍不断挣扎着让卫士来救自己和女儿的丈夫的身影渐渐消失在山林中。
卫士们带着杨成武翻过一座山峰,杨成武说什么也不肯再走,他强撑病体,跌跌撞撞从骡子背上跳下来,从卫士手中抢过望远镜,喘着粗气,向老乡家里看去。
这一看,吓了杨成武一跳,只见天边浓烟滚滚,离开时还好好的房屋,如今早已被熊熊烈火所包围,他看到敌人在村子搜查的身影,看到部分老乡仓促逃向山中的身影,唯独不见房东大哥和妻女的身影……
泪水瞬间涌上眼眶,杨成武捂着胸口,喃喃念着赵志珍的名字,心痛不已。
只是,让杨成武未曾想到的是,第二天,完好无损的赵志珍抱着同样完好无损的女儿,再一次出现在他的面前。
杨成武很是惊讶,拉着妻儿检查半天,才想起来问她们是如何逃过一劫的。
赵志珍笑言:“是霍大哥,他带着我们躲在一个缝隙中,敌人没有发现我们。”
杨成武再也忍不住心中激动,紧紧将妻女拥在怀中,半晌说不出一句话。
杨成武和赵志珍这一生共孕育10个孩子,有3个孩子夭折在战争年代,余下的,都在他们的教导下,长大成才。
在儿女们的印象中,父亲是非常严厉的长辈,每回学校寄回通知书,他都会抽空认真阅读,确保了解每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与表现。
他不要求孩子们有什么了不起的成就,只希望孩子们能谨记前辈们的付出,当一个有益于国家之人,不给组织添麻烦,不利用父母的权势为自己谋取私利。
杨成武和赵志珍的孩子们没有辜负父母对他们的期待,都在各自岗位上无私贡献一生。
2004年,杨成武因病去世。赵志珍十分伤心,又独自在人世间代替丈夫看了十余年风云变幻,于2018年,和丈夫在另一个世界重逢。
参考资料:
《相濡以沫长相守——杨成武将军夫妇的一世情缘》
《杨成武上将与妻子赵志珍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