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后的德国,为何经济社会恢复的那么快,成于二战败也二战

皖北小哥故事汇 2023-06-03 09:16:1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希特勒制定了一系列缓解德国压力的政策,也是为了让希特勒在社会上赢得更多人的拥护,有些人更是将希特勒当成了德国的救星。但是,其效果不能达到满意的需求,这也迫使希特勒采用了一种非传统的方式:通过对犹太民族财产的掠夺,以及通过发动战争来实现。所以人们才会说,希特勒所制定的一套计划,明显就是为了报复整个欧洲而做的。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之前的两年里,德国一直在拼命的扩充自己的军队,为战争做准备,其军事支出甚至超过了英法美总和!在这样的制度下,柏林居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从1916年到1917年的寒冬中活下来的德国人,生活相对轻松得多,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会毫不犹豫地站在希特勒这边。根据统计,工厂里的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大概200马克,但这些钱中有一半都要花在吃饭和房子上,再加上水电、煤炭、运输、医疗等费用,他们的平均工资只有50马克。

对于大多数刚成年的年轻人来说,参军是他们最好的职业,他们每个月的薪水和战争津贴都在四十马克以上,和一般上班族差不多。当上中校,你的可支配工资大概在100马克,足够你的家人不用整天在外奔波了。

二战爆发后,德国首先吞并了波兰,后来希特勒和苏联瓜分了波兰的领土,在被征服的地区推行了法国货币制度,法国货币不允许在德国境内使用,而是发放给德国军队,目的就是为了从被征服的地区获得更多的财富,许多德国军队用法国货币来换取食物、衣物等日常用品。在占领了丹麦以后,德国人就开始对占领地区进行“打劫”,他们强迫人们用法国货币来换取本地的资源,然后再把它们运到德国。根据一份统计,在1940年,丹麦向德国运送了8000万克郎的粮食,本来是由英国人来采购的。

在对苏联的战争中,德国人获得了巨大的战利品:1943年,德国人从被占领的苏联带走了900万吨粮食,200吨饲料,300万吨马铃薯,66万吨肉,德国人还带走了900万只牛,1200万只猪,1300万只绵羊。

1943年,德国所用的原材料的55%-100%来源于被占领的地区。自从对苏联发动进攻以来,德国为了保证自己的生产力,经常把从苏联掠夺来的物资用铁路运回家。在德国人所创立的“欧洲新秩序”之下,欧洲的每一个成员国都必须竭尽全力来支持一个巨大的德国。

俄罗斯提供了大量的人力和原材料;乌克兰提供了小麦、玉米和肉类;丹麦和荷兰提供了奶酪、肉类和黄油;挪威提供了电能和用于制造装甲钢的钼矿;瑞典提供了铁矿;瑞士提供了高质量的财务;匈牙利提供了铝矾土;罗马尼亚提供了原油和小麦;捷克斯洛伐克提供了武器;比利时提供了钢材和机械;西班牙和土耳其提供了诸如钨和铬这样的战略合金。

发展军火,增加工作机会,备战,提高士兵的工资,赢得更大的市场,更便宜的原材料,更好的发展产业,这对德国的平民和士兵们来说,代表着他们的家庭过上了更好的日子,比起他们之前的饥饿,他们更愿意站在希特勒这一边。

军械大臣阿尔伯特·斯佩尔是希特勒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将德国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托付给他的人。在德国攻势受挫之后,斯佩尔被卷入了偷袭希特勒的事件。

德国在面对苏联时,自然采取了更为严厉的定量供应,导致很多人自1942年起就处于冰天雪地之中,他们必须削减煤炭的用量。到了1944年,德国人民的生活水准又回到了战争前的水准,而在这以前,因为官方与外界的信息闭塞,许多人认为希特勒即将将苏联驱逐出国门,而现在,一些人却认为,追随希特勒并不是一件好事。伟人曾经说过:"希特勒等人的生命是靠战争来维持的,一旦战争停止,他们的生命也就终结了。"

自从法国恢复了自由,乌克兰获得了自由之后,人们的饭桌上就再也没有肉、蛋和酒了。到了1945年5月,当德国的许多地方变成一片废墟之时,人们终于意识到,昔日的挥霍终究是要还的。

0 阅读: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