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318年,一个来自北边的部落,名字叫“匈奴”,成为历史上的一个部落。与一般的少数民族不同,匈奴人在成立之初,就不断壮大,不断吞并和吞并草原上的其它部落,壮大自己的势力,最终统一了整个西域诸国,形成了史无前例的强势。
在春秋、秦汉两个时代,匈奴人在北部的草原上活动较多;在西汉前期,匈奴人分裂,一部分逐步融入中原;约三世纪时,匈奴人已完全从历史中消亡。事实上,大多数的游牧国家中央都是短期的,这是由于他们的国家本身就是一个支离破碎的国家。
但匈奴人能把他们的脚伸到几千公里之外,并且能在中国统治五百余年,足见他们的力量是何等惊人。汉代以来,匈奴人是一个很强的群体,他们对中原的威胁也从来没有停止。在持续四百多年的汉朝统治中,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是和匈奴纠缠不清的。
在这一时期,汉代的很多方针和举措都和匈奴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为削弱其势力,削弱其势力,汉王朝只能通过和亲来平息其与匈奴的关系。但在两国均以武力相抗的时候,汉朝往往会落入下风。
这时,许多被掳的汉人都被匈奴俘虏,奇怪的是,这些被掳的汉人,不但没有受到任何损害,还必须和匈奴族的女人结婚,为什么呢?
“逼婚”的匈奴人
汉开国皇帝刘邦,在公元前201年,率领三十二万兵士,出征匈奴国,不料单于率领四十万兵士,将汉国军队团团包围,整整七天七夜。无奈之下,刘邦只得与匈奴国实行“和亲政策”。后来,他们经常以武力逼迫汉人朝中的女子,让她们和本族的男人通婚。
另外,他们还会采取武力胁迫、以和为贵的外交手段,对部分中原男性进行羁押,并强迫他们与匈奴族的女性结婚。根据历史资料,张骞前往西域在经过河西走廊的时候,曾被一支匈奴军队阻拦。
但是,单于觉得张骞英勇善战,为人正直,就没有动他,而是逼迫他与妻子结婚,留下了他的后代,并在那里定居下来。在这十多年中,张骞不仅穿着汉人的服饰,还和一个汉人的老婆生下两个儿子,成为一个真正的汉人。
但是,张骞却“保持汉节不改”,在他的心中,始终保持着一种对君主和国家的忠贞,从来没有忘却自己的任务。后来,匈奴渐渐松懈,对他们的使节也就放开了,张骞和几个随行的使节就乘着这个机会,逃离了他们的控制范围。但他并没有回到大汉,反而坚持着自己的任务,向西方进发。
同样是在公元九九年,西汉名将李陵率领军队与匈奴开战,结果却因为弹尽粮绝,没有援军,被迫向匈奴屈服,从此沦为叛徒,名声扫地,被天下人唾弃。李陵穷途末路,只能呆在匈奴,而李陵的单于对李陵极为看重,对他百依百顺,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让他成为了坚昆族的首领。
游牧民的局限
张骞和李陵都是被匈奴人用特殊方法抓来的战俘,现在又成了战俘,匈奴人想怎么惩罚就怎么惩罚,就算杀了也不过分。
事实上,不管是匈奴,还是其它的游牧部落,都有自己的限制。在农业社会中,男性是以家庭为主的劳动来源,其地位比妇女高得多。根据历史资料,当时的匈奴国虽然很强大,但是其人口却只相当于汉代一个大县约一百五十万人的“汉之大郡”,而在西汉则有六千三百万人。
和汉朝比起来,他们的人数少得可怜,要想长久地对抗汉朝,就必须保持不断地增加人口。但因为在这片荒芜之地,没有足够的粮食供应,加上汉人经常要出去打猎,经常会受到一些体型较大的猛兽的攻击,所以汉人的人数才会越来越少。
而且,由于匈奴人和汉族以及其它各民族之间的长期交战,使人民的死亡人数不断增加。所以,匈奴的男人和女人都不能相提并论,只要是被俘虏的男人,他们都会让男人和女人一起生活在这里,让男人和女人结婚,以此来生育,以提高自己的人口。
匈奴的“阴谋”
《史记》中有这样一段话:“匈奴,其先祖夏后氏之苗裔也,曰淳维”。赫然是大夏的后裔。所以,这些匈奴女子对汉人并没有什么反感,相反,他们非常乐意与汉族男人通婚,哪怕他们是被抓来的俘虏。
而且,对于汉族文化,他们一向是非常敬佩和热爱的,不肯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向其他民族学习的机会。匈奴把汉人俘虏到匈奴都是为了打探国力,经济,军队部署等信息,并学习,以此来提升自己的生产效率。
也许有些人要说,是不是每个汉人都心甘情愿地臣服于他们,成为他们的附庸?当然不会。但除了张骞等极少数“持节不失”者,大多数人都无法抵挡匈奴提供的财富和美女的诱惑,最终突破了内心的防御,成为了这个国家的一员。
自古以来,英雄都是红颜祸水,对汉人施展红颜祸水,这是匈奴人常用的手段,汉族在外漂泊,心中又是孤独的,所以很轻易就会被这些匈奴女子所迷惑,说出自己国家的真实面貌。